18年忠实读者的心声,《西藏旅游》 再次点燃我飞往拉萨的冲动

 

引子去西藏、去拉萨是很多人的愿望,那是世界的屋脊,离太阳最近的城市,但总受阻于健康状况和囊中羞涩。其实对健康...





《西藏旅游》1992年创刊,到如今已经是25个年头了。非常感谢有这么多的读者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最近,编辑部更是发现了一位资深读者,在18年前,他就成为了《西藏旅游》的读者并且一直关注着。可以说是看着《西藏旅游》长大的了。

他说,是《西藏旅游》再次点燃他飞往拉萨的冲动,来看看他的心声吧。

来自公众号:色影随笔(seyingsuibi)
引子
去西藏、去拉萨是很多人的愿望,那是世界的屋脊,离太阳最近的城市,但总受阻于健康状况和囊中羞涩。其实对健康的担忧更多是出于心理层面。十八年前,我第一次从成都直飞拉萨,11月份,拉萨气温只比成都稍冷点。贡嘎机场出来坐上机场大巴就开始犯困,迷迷糊糊睡到终点站,安顿好,就上了布达拉宫,只是晚上睡不着,吃了同伴给的诺迪康胶囊,一天后基本恢复了正常,算是一次“无知者无畏”的体验。因此,不必总担心高反,也不必总暗示自己承受不了高原的反应,相信人的适应力很强。至于费用问题,最大的开销还是交通费,无论是机票还是包租车费用都不低。如果没有深入西藏腹地,就在拉萨悠闲地呆着,享受蓝天白云、煨桑清香、稀薄空气带来思考的停滞,倒是可以省去不少费用,也是不错的选择。

1

遇见

第一次去了之后,总想第二次再踏上这片高原圣地,于是就开始收集相关西藏旅游方面的信息。九十年代,《Lonely Planet》还没引入中国,涉及西藏旅游的书籍不多,碰巧我寻到了一本《老庄工作001——西藏旅游探险手册》(西藏人民出版社)算是全面介绍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的常识性读本。在其目录及序言之后插着铜版纸的《西藏旅游》广告,“一刊在手,神游西藏”,这是我第一次遇见《西藏旅游》。


单冲题标看就足以吸引眼球,即使现在依然如此。“带你游布达拉宫”、“西藏原始自然宗教——苯教”、“藏獒——世界上最凶猛的狗”(九十年代末藏獒热才刚刚起步而不是兴盛期,足见其对热点的掌控力度)、“西藏塔王”(说的是江孜白居寺)、“倾心雪顿节”、“细说八角街”(那时的八角街还未改造,仍保留着《老房子》中的样子)、“走进神秘的古格王国”等等,这些引人入胜的题目,随手就勾起你订阅的欲望。
【唐卡】摄于罗布林卡内唐卡展



2

订阅

后来,我购买了《藏地牛皮书》(中国青年出版社,这本与《丽江的柔软时光》同为那年代最具创意的两本旅游书籍,尤其是前者带着装订孔的装裱设计更是独树一帜)、《西藏,改变一生的旅行》(汕头大学出版社)、《康巴——拉萨人眼中的荒凉边地》(北京三联书店)、《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藏学出版社)等等介绍藏地风土人情及藏传佛教的书籍。当然这只是一个基本框架,要想快速获得西藏旅行方面最新的咨询还得靠期刊杂志,于是,我开始订阅《西藏旅游》


“我在西藏等你——西藏旅游必做十件事”高度浓缩了藏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去西藏之前必读的文献;“西藏屋语”介绍藏式建筑(很详尽),可以与《老房子》——西藏篇文字部分马丽华的《西藏的民居和神居》做个比较阅读。有意思的是我第一次来拉萨,拉萨没有什么民宿,靠近色拉寺附近的藏式别墅群每平米售价两千多,如果改造成民宿那又该是怎样的天地?“藏西秘境——天上阿里”分析阿里环线、南北线路图,给你选择空间。羊年转湖、马年转山,那是专门为去冈仁波齐转山而备的。《西藏旅游》在结构及题材上与我初次遇见它时又有了质的飞越。
【擦擦】摄于药王山下



3

走进

有了这些准备,我们决定二次进藏。这次我们选择8月份从林芝进藏,一是认同从低海拔往高海拔缓慢提升有助于缓解高原反应的说法,因为还带着几个孩子;二是为了赶上西藏的雪顿节。8月正是西藏的雨季,为了避免航班延误而影响后面行程,我们选择了第一班六点多从成都飞往林芝的航班,可惜还是晚点了近两个小时。一下飞机明显感到林芝的空气稀薄,头闷想呕,我知道自己遇上高反了,在林芝的三天时间只勉强吃点饭,错过了林芝的两道美食藏香猪石锅鸡,奇怪的是离开林芝高反的感觉就没了。总结经验:进藏的前夜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孩子对高原反应不明显;如果有高反那干脆就直飞拉萨,适应更快。

那年林芝到拉萨正在修高速公路,一路颠簸,走了十几个小时才到。途中看到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在川藏线318国道上常会遇见骑行者,其中不乏女骑者,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令人敬佩。到拉萨后,我们有幸遇到了在同一饭店就餐的一队骑行,队长给我展示了他拍的川藏线上的彩虹,那时我脑中闪烁的是Leefilters官网上那幅以拉鲁湿地为前景拍摄的布达拉宫彩虹图,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视觉震撼力。
下面是我自以为拍得尚可的拉萨印象照 


位于拉萨青年路上的“老鱼饭局”是拍摄布宫夜景的绝佳位置。那天,我们找到老鱼饭局,二楼落地窗正对布宫的餐位已经没有了,小妹很勤快迅速为我们安排到了顶层三楼餐厅,三楼只有过道和一间餐厅面对布宫,房间没有落地窗,拉开推拉窗镜头正对着上图的景致,这是布宫的东面。如果想拍布宫落日,最好早点预订这个房间,镜头焦距选85mm,也可拍接片,三张就够了,多了边上房子就进框了。【提醒一点】餐厅是地板的,即便架着脚架曝光时间也不宜过长。另外这家的菜肴相当棒。
位于布宫对面的观景台是拍摄其标准照的常规位置。在布宫左侧的那家著名的“牦牛酸奶坊”吃完酸奶走到观景台,离关门的十点钟快到了,架好脚架,用24mm定焦匆匆按了几下快门,为了防止畸变,护栏还是进了框。不得不说的是这家酸奶坊,酸得劲道,非加糖不可。酸奶算是拉萨的一道美食。这是旅行的乐趣,路上总会遇到志趣相投的人。从观景台俯瞰布宫几乎所有的角度都被摄友拍个遍,想要有所突破实属不易,但要拍到布宫的日出,没有天文知识及运气还是不行。
位于哲蚌寺后山远眺拉萨市区,快八点了展佛即将开始,我们被劝导下山,要求跟随看展佛的队伍前行。我看着远山丰富的层次,手持小白拍了三张。那时我还在拍反转片,拍反转养成的习惯是一般一个景点只拍一张,即使有多张构图也会不同,因为拍反转片有点奢侈,加完框一张大约需2元,现在算起来其实数码加上后期的设备投入、完成一张的价格也差不多甚至更贵。此景我还拍了另两张是以山体作为前景的,像是看洞外的世界,山外山、天外天,但还是觉得这张构图视野更广,两座电线塔成了透视焦点,把视线引向拉萨腹地。
巨幅唐卡完全铺开。在拉萨能赶上雪顿节是幸运的也是辛苦的。前一天傍晚我们就把行李寄存到了布宫边上的民航酒店,为看完晒佛轻装撤退做好准备(雪顿节这天车辆管制外面的车子进不了哲蚌寺)。选择了离哲蚌寺最近的朝阳大酒店入住(最好提早预订)。晒佛对我来说是个全陌生的名词,尤其是过程,能亲历其中很是兴奋,一夜无眠,五点天还没亮,就开始沿着围好的护栏向展佛台进发,想着能占个好位子,藏习有种说法:展佛时在佛眼显现的瞬间,看到佛眼的人,是世间最有福的人。半个多小时后到达山上,天依然漆黑无比,前面的道路已被人群堵住了,我们拐到了路的左侧山上等待,天亮后才发现拐错了方向偏离了展佛台的正方向。七点钟法号长鸣,卷成长轴的唐卡由几十位喇叭共同抬出,我们也被武警慢慢疏导到了去往展佛台的石阶路上。这里得点赞一下拉萨的武警,在他们身上我们体验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情。八点整佛像终于由下往上拉起,露出了释迦牟尼的巨幅画像,人们争先将手中的哈达抛向佛像,壮观的场面似天女散花。接着,众人开始顺时针绕展台一圈。仅这天来参佛的人数就达十万多人次。

下面是我插在办公室隔档上的两幅照片。上图拍于宗角禄康公园,那是雪顿节的第二天在此进行藏戏汇演,定格在演者袖子舞动的瞬间。下图摄于九寨沟的藏谜剧场,那是《藏谜》后半场的面具舞,同样定格在舞者营造出双手对联的波浪造型。在三联这本《康巴——拉萨人眼中的荒凉边地》书里,作者是这样描述藏戏的:藏戏神秘而又细腻。

面具具有辟邪作用,也是我挂这两幅照片的原意。


这些照片我都发在我的图虫主页《西藏》和《四川》专辑中。幸运的是《西藏旅游》的编辑李小姐看到了这些图片,她要了其中两幅并让我发了几张涉及玛吉阿米题材的照片,于是,我有了两张西藏旅行的照片刊登在了我心仪的《西藏旅游》2017第10期上,滥竽充数的我算是走进了《西藏旅游》。非常感谢《西藏旅游》的编辑李小姐对我照片的认可。




《藏戏——阿吉拉姆的前世今生》这幅裁去了干扰主题的前景,更突出了人物形象。这种图片编辑方法给我以启发,在构图上有时无需片面追求完整性,如这幅非得保留两边舞动的袖子。另外这篇文章也给让我对藏戏的渊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爱就在今生 狠狠爱》文中的这幅插图拍的是玛吉阿米二楼的内景,浓郁的藏式装饰风格,望着站在那年轻美丽的藏族姑娘,让人猜想着当年玛吉阿米的模样……
【转经筒】摄于八廓街商铺

4

飞往

去布达拉宫参观你一定会听到导游讲述仓央嘉措的故事,出了布达拉宫,自然就寻到了八廓街的这家玛吉阿米餐厅,这是故事的发源地,也是情侣们向往的地方。去寻找玛吉阿米的身影、探究仓央嘉措情诗的意境、感受“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的情怀。向往爱、追逐爱是否是人们飞往拉萨的源动力?


坐在玛吉阿米二楼餐厅俯瞰八廓街,那些头发里盘着红丝穗,人称“英雄结”的就是康巴汉子。
玛吉阿米
-MAKYEAME-
餐厅有道菜叫“康巴汉子”(烤羊肉)。两位小伙子开着争食羊腿的玩笑。希望他们长大后不仅有康巴汉子般俊朗、冷酷的外表,更有他们勇敢、坚毅、顽强的性格。





那晚我们在赤江拉让楼下娜玛瑟德餐厅用餐时,边上刚毕业的三女一男正准备明天结伴去冈仁波齐转山,男的还有高反,他们的乐观、勇气、毅力令我敬佩和羡慕,我何尝不想呢,这年正是马年,可惜我去不了。再次翻开《西藏旅游》总第162期“马年,转山去”、“转山,转山”、“冈仁波齐,山在那里”这些标题仍然吸引着我,燃烧着我飞往阿里的欲望。

在我混进的这期《西藏旅游》中再次用“三维阿里,阿里三围”这样既形象又通俗的标题来表述阿里的广袤、神秘、大美、浩瀚、孤绝。几次三番我总会遇见阿里,似乎阿里与我有缘、我与《西藏旅游》有缘,让我不禁冒出用“《西藏旅游》,再次点燃我飞往拉萨的冲动”作为这辑标题的想法。飞往拉萨是为了更快地飞往阿里。巴荒在《阳光与荒原的诱惑》中说:进入阿里这个久久潜入我内心的强烈愿望已势不可挡。我也有相同的愿望。

5

希望
我希望像那位“花轮先森”那样
与Colin以布宫的星空为背景拍张婚纱照
我希望在桃花盛开的三月
飞往林芝再品尝一遍藏香猪和石锅鸡
我希望在马年我的本命年来趟朝圣之旅
在冈仁波齐转上一圈来次自我救赎
我希望伴着扎西顿珠的《川藏路》
走一趟三一八国道
我希望继续完成在西藏旅游必做的十件事中
未完成的三件事
望星空(在扎达土林上)
点油灯(在大昭寺门口)
看珠峰(在珠峰大本营)
……




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喜爱!

你和《西藏旅游》的第一次相遇是在什么时候呢?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吗?欢迎大家在留言分享,也可以投稿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西藏旅游公众号(xzlyzzs),或下载“玩转西藏”APP


    关注 西藏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