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为何家会伤人》:第三章(中)

 

如果孩子心有不满却被禁止表达,那么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做错一些事情惹父母生气。父母以为自己的高压手段只是一种策略,但孩子却会把这种高压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很难剥离。最终,父母可以放下,孩子却再也放不下。...

说明
本文的读书笔记源自《为何家会伤人》一书的第三章《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部分。
第三章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中)
考试成瘾比网瘾更可怕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比起网瘾,考试成瘾更可怕,也更需警惕。所谓“嗜考症”,就是迷恋考试,几天不考就觉得“烦躁、空虚”,且不能拿第一就认为是失败,考高分的目的就是赢得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的羡慕。

考试上瘾一般源于家长对孩子不正常的奖惩方法,家长完全以考试成绩为单一标准进行奖罚,很容易催生孩子的考试瘾。

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快乐中枢,如果受到单一来源的刺激,那么我们就会“爱”上这种刺激方式,无论其有多危险,依然会乐此不疲。这种时候,趋利避害的心理机能会受到严重伤害。实验显示,如果用轻微电流刺激小白鼠的快乐中枢,并让小白鼠掌握控制点击的方法,那么,小白鼠就会放弃食物等其他诱惑,一次次地点击自己,至死方休。家长以成绩为取向的单一奖罚,和这个实验如出一辙。

例如,在某个孩子染上嗜考症的家庭里,孩子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唯一的任务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父母不仅会给他各种奖励,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融洽。通常,只凭高度的压力,孩子很难考试上瘾,只有快乐才会把他们带到这里。在这个家庭里,好成绩带来的随心所欲和成为家庭“救世主”的感觉,都是对孩子的过度奖励。

相较之下,网瘾反倒是孩子趋利避害的心理机能的正常体现,可以让他们逃离缺乏温暖或压力过大的家庭“牢笼”,对孩子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过于迷恋网络需要心理干预,而考试严重成瘾,更需要心理干预。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成绩将成为孩子唯一的支柱,一旦坍塌,其心理便会崩溃。家长应学会区分学习上瘾和考试上瘾,前者享受的是知识带来的快乐,追求知识本身,而后者则追求分数、名次及其带来的奖励。

防止孩子染上嗜考症的几点建议:

  • 不要只根据成绩好坏奖罚孩子。可以和孩子分享快乐,但不要用频繁的外部奖励取代孩子内心的喜悦。
  • 孩子考砸时,要给予理解而不是责骂。不要让孩子产生“成绩就是一切”的错误感受。
  • 让孩子适度参与家务。
  • 鼓励孩子发展其他兴趣爱好。但不要把爱好当成必须完成或必须做好的任务,否则也将失去意义。好的人生,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快乐。


“被动攻击”

有真自我的人会形成内部评价系统,行动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内在。有假自我的人会形成外部评价系统,动力来自于外部的他人。外部评价系统的悲哀在于,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而失去了自己。没有纯粹的内部评价系统,也没有纯粹的外部评价系统,关键是,你的动力系统中哪个占主导。

好的沟通是健康家庭的标志,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可以直接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满。如果孩子心有不满却被禁止表达,那么他们就会发展出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最常见的就是“被动攻击”,即有意无意地做错一些事情惹父母生气。较为典型的例子有:医生的孩子常生病,教师的孩子不学习,或者平时成绩不错但一遇到重要考试便会考砸。

容易引发孩子“被动攻击”的父母通常有三个共同点:对孩子控制欲非常强,生怕孩子遇到挫折,希望尽可能完美地安排孩子的一切;对孩子期望很高不允许孩子表达对父母的不满,认为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

这些父母忘记了“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就无异于是在扼杀孩子的生命。一个经常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孩子,尽管会遇到挫折,但这些挫折和成就都会让他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相反,如果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决定行事,那么,决定越正确,窒息感就越强。他们不能对父母说不,所以只能用被动的方式去羞辱父母。这往往能达到目的,控制欲强的父母会发现:孩子的确听话,的确努力,路线的确正确,但好的结果就是不会产生。

父母最好学会放手,给孩子制定一个基本的底线——认真生活,不做坏事,然后放手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在非常必要时才出手帮助。父母也不应强迫孩子必须和父母交流,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私密的空间,过分越界,只会让孩子发展出一些特殊的方式捍卫自己的空间。

“被动攻击”不仅仅出现在亲子关系中。很多人际关系都是失衡的,一方明显比另一方更强势。如果强势的一方攻击性很强,又不允许弱势的一方表达其感受和不满,那么弱势的一方也会通过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予以还击,这种心理机制就叫“被动攻击”,又称“隐形攻击”。

聪明父母懂得减压,

高压教育会压垮孩子

压力太大会把人压垮,这么简单的道理却好像只有少数人懂得。随大流、人云亦云的父母会顺从压力流,和全社会一起给孩子施压,但聪明的父母会用一些方法帮孩子分担,给孩子减压。

高考是独木桥,为了督促孩子通过独木桥,很多家长喜欢高压政策,只用成绩上的得失评价孩子,结果导致孩子面对挫折非常脆弱,尤其是成绩一贯出色的孩子,他们会更难承受高考失败的打击,而患上严重的心理障碍。

在中国,高考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全家的事情。所以,如果失败,父母要学会真诚地和孩子一起承担。高考失败后,孩子怕的不是分数低,考不上中意的大学,而是怕被人瞧不起,被外部否定,因为父母平时就是这样对待他们的:成绩好时,夸奖、奖励;成绩糟糕时,指责、惩罚。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认为:高考的失败,就是对他的终极否定。他们失败后经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封闭自己,不和人打交道。

有时,父母以为自己的高压手段只是一种策略,但孩子却会把这种高压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很难剥离。最终,父母可以放下,孩子却再也放不下。

父母和孩子承担失败结果的方法:就错误的教育方式真诚地向孩子道歉,承受孩子的指责不做任何辩解,帮助孩子重建自己的价值感。

给受挫孩子的父母的建议:

  • 孩子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远超父母想象,放下面子,真正关心孩子的精神能否恢复。
  • 孩子需要独自疗伤,会自闭一段时间,父母应予以理解。
  • 除非父母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深切知道是自己伤害了孩子,并向孩子进行真诚地道歉,否则,不要轻易去敲开孩子的心门。切记,不是孩子承受能力差,是你造成了他的痛苦。
  • 不要找那些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亲友和他谈话,让一切试图讲道理的人远离孩子。
  • 好好照顾孩子,给他做一些好吃的,这是父母再一次哺育孩子的机会。如果孩子不吃,也不要强迫,给他足够的空间。
  • 对孩子来说,沉睡很重要,他需要足够的时间把破碎的心重新拼起来。
  • 不要试图要求孩子保持作息制度,因为他没有心力这么做。
  • 如果父母感到焦虑和无望,千万不要找孩子谈话,去找亲友聊天或发泄,否则,只会进一步击倒孩子。
  • 准备好足够长的时间,譬如一年,反思你和孩子、配偶和孩子、以及你和配偶之间的关系。
  • 不要向孩子索求希望,不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受害者出现在孩子面前,也不要通过自虐的方式逼迫孩子。
  • 十请懂得,今天的结果是你和配偶长年累月带给孩子的痛苦造成的,这不是一场灾难,而是家庭必然会遭遇的事件,它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契机,让你们所有人重新认识并修复家庭关系。


(未完待续)

点击以下链接,阅读更多该系列笔记

第一章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上)

第一章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下)

第二章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上)

第二章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中)

第二章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下)

第三章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上)


    关注 龙猫图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