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印记|远去的22路,几代华工学子的独家记忆

 

远去的22路,几代华工学子的独家记忆...



点击上方“华南理工大学” 可以订阅哦!


一条停了6年的公交线,却牵动了几代华工人。

11月11日,在即将迎来65周年校庆之际,华南理工大学举办校友返校日活动。近9千名校友及家属返校聚会,来自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地的10余个校友会代表们相约母校。

为欢迎校友回家,华南理工大学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校友们在此重温年少时光,共叙青葱往事。校园内,一块22路公交车的模型版引来大批华工学子伫足合影。“我们一定要在22路这里合影!”校友们欢呼。


22路?现在除了b22路、夜22、高峰22快......都没有经过华工啊!

可在73岁校友孔伯心中,看到这22路公交车模型,他说自己仿似“穿越”,记忆的闸门如泄洪般打开。以前,22路从老城区开往人烟稀少的大学区,在好长一段时间都是唯一的线路。坐过的车,走过的路,这是一份在岁月中难以割舍的情感。
孔伯带来了单反,记录母校影像


孔伯说,在上世纪50年代,22路就开始运营,一直持续到千禧年代。它的存在,见证了广州的发展。彼时,22路公交是当年市区到华工、华农唯一的公交。天河区仍是荒郊景象抑或田园风光,当地老街坊用“出广州”这一看似奢侈的称呼,来形容搭公交车前往广卫路;随着城市的发展,“天河”一词由一条村、一个旧机场的代号,化作一个年轻行政区的称谓,天河与广州老城区的距离开始拉近,一天天长大。

与此同时,伴随地铁和BRT的诞生,在2011年5月27日晚,华南理工大学公交总站,这位陪伴无数人半个世纪的老朋友——22路终于离去了。
2011年5月27日,人们在华工总站送别最后一班22路车


售票员一边售票,一边叫“我亲爱的”?
在孔伯的记忆中,当时华工算郊区,22路公交全程车费2毛,后来才改为1毛。开车的司机和售票员都是“老广”,国营单位的员工。“当时还有一些头尖尖的老汽车。节假日乘车,一两百米排队长龙是常有的事。”孔伯说,当时华师中途不设站,只能步行到华工排队。
从市区的广卫路到华工,出发经中山医,东山,梅花村,“梅花村那里下车1毛就可以了。”然后杨箕,洗村,岗顶,华师后门,华工。“没什么事到处跑的同学都在梅花村下车,然后步行(回校),省1毛钱呀。”

孔伯说,广州的公共汽车售票员在他眼中可是全国之最。
他说,那个年代,北京的公共汽车售票员是坐在门口,一动不动像个大爷,面前摆个带架子的木板,各种面值的车票一叠一叠放好。收到钞票也不整理就塞在包包,交班才清点。乘客也习惯前门上后门下。这跟上海的情景如出一辙。
“我们广州的(售票员)最辛苦,也最精明。高峰时间,售票员在门口,前后门打开,你尽管挤。最后售票员上车站在门边卖票,车上‘搭把手’的声音此起彼伏。”

“为了适应这种工作方式,售票员把五六种面值的票用橡胶圈捆在一起,由一只手拿着,另一只手收钱。”孔伯说,售票员还有一个本事,就是卖票过程中不断保留一定数量的零钱,然后换成面值较大的钞票。“十张一毛的会叠成一叠,从来不用口袋,全部放在一只手上。到了乘客较少的时候,就整理手上的钞票,登记行程单,交班的时候几分钟就完成。”

孔伯告诉53君,当时广州还流行一个段子,说的是:广州人好浪漫,售票员一边卖票,一边还“我亲爱的”叫个不停。“原来,售票员叫人家往里挤,广州话叫‘企埋D’,有时简化为‘埋D’,而广州话‘埋D’的发音和英语的‘MY DEAR’相近。”

在22路车里,这些小小故事,也是那个年代独有的,在一些老广心中,都已经印记深刻。或许在街边偶遇当年那个售票员,大家还能互相认出。


22路见证广州和华工的成长
在一些老街坊印象中,22路不仅是一段记忆,也是一份情感。据悉,22路开始运营时,在广州老城区和当时仍是郊区的天河一带穿梭。它所路经的老城区中山路一带,一直保持古朴风貌直至上世纪80年代;它所路经的天河,亦保持乡村风貌直至上世纪80年代。

坐在车厢内,窗外的古老建筑天际线,是那个年代的珍贵记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迎来了广州老城和新城交替的转折点。以广州大道为界,东侧的天河地区开始迅猛发展。

1985年5月24日,天河区挂牌成立;1987年,天河体育中心落成并举办六运会,“六运小区”、“体育东路”、“体育西路”等带有运动气息的地名开始在天河出现,并构成了如今广州新中轴线的基本路网;1996年,天河城落成,1997年,中信广场落成......天河越长越高,越长越大,一座广州新城短时间内在此出现。
如今繁华的天河(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场景,都是当年坐22路独有的记忆。每每想起,孔伯总是说,“这就是城市发展的印记啊。”

在这一段时间,22路自身也经历了复杂的成长过程,车型由单卡GZ644或者通道车GZ662,演变成单卡的GZ6100,搭乘方式也由无序上车有人售票演变为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及后期的无人售票。
由GZK6100车型运营的22路车(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条线路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成长。进入新千年,广州公交车全面革新,22路也一度有宇通、安凯等品牌的空调车加入。地铁的兴建,一度让22路线由中山路改行东风路。

于华工,22路车应该是永恒的,它作为华工成长的见证,承载一代代华工人的青春记忆,成了一种情感共鸣。从华工走出来的一代代学子,多少次的同学聚会,都会制作22路公交车的模型,今年11月11日,这样的场景仍旧上演,不过,这也是独家的记忆,曾经的学子,他们希望22路可以永恒,哪怕是一种变相的延续,因为总得有人去细心记录属于这座城市的记忆。
图文/信息时报记者 李沁
编辑/鲍恩 新媒体工作室


    关注 华南理工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