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 清官代言人海瑞,可敬可爱可悲可叹的一生

 

每晚6点,掌阅伴你。...

「这是本周小阅带你精读的书籍《万历十五年》」
各位阅粉们好,
今天小阅继续带领大家每周精读一本书,
每天10分钟,一周带你读完一本书。
一年轻松读完50本书,
收获全球最新最热的知识内容。
本书金句:


1、皇室的情谊不同于世俗,它不具有世俗友谊的那种由于互相关怀而产生的永久性。

2、郑氏之所以能赢得万岁的欢心,并不是具有闭月羞花的美貌,而是由于聪明机警,意志坚决,喜欢读书,因而符合皇帝感情上的需要。如果专恃色相,则宠爱决不能如此地历久不衰。

3、一个奇才卓识的人,在为公众的福利作出贡献的过程中,决不能过于爱惜声名,因而瞻前顾后,拘束了自己的行动。他可以忍辱负重,也可以不择手段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4、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即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5、两千年前的孔孟之道,在过去曾经是领导和改造社会的力量,至此已成为限制创造的牢笼。在道德的旌旗下,拘谨和雷同被视为高尚的教养,虚伪和欺诈成为官僚生活中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无怪乎李贽要慨乎言之:“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



明朝,在贪污这个问题上,官员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浅尝辄止,知道见好就收,平时也就搞点擦边球,赚点外快,不做过分的事情,就像《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

一类贪得无厌,大包大揽,专横跋扈,明代如严嵩,当代就是祁同伟;

还有一类出淤泥而不染,绝不贪污苟且,明代当属海瑞,《人民的名义》里当属陈岩石。

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很巧海瑞死了。海瑞是个古今中外都少见的大清官,原则性简直就是“地表最强”,一生信奉忠孝两全,他在四书五经里学习到的那些辅佐皇帝、服务百姓的教义是他一生做人的信条,极度渴望为国家为百姓做贡献,使命感极强。

在海瑞在担任淳安知县时,总督胡宗宪的儿子途径淳安,作威作福,对驿站的招待百般挑剔,还戏弄下面的驿站的杂役。海瑞知道之后,立马抓了这位公子,还把他身上所有的钱财都没收了。当海瑞把这件事呈报给胡宗宪时说到,这个胡公子肯定是假冒的,总督大人怎么可能有这种混账儿子,而且总督的儿子也不可能这么有钱呀。这话让胡宗宪又尴尬又羞惭,但又拿海瑞没办法。

这样刚正不阿的海瑞,当然不被大臣们喜欢了,很多官员牟着劲想把海瑞整下去。但他们苦于抓不住海瑞的一丁点把柄,这个海瑞当官当得跟苦行僧似的,既不贪污受贿,又不拉帮结派,整天独树一帜,两袖清风,每天在衙门里吃的饭菜都是自己在后院种的,谁要是给他送礼,就等着被赶出去吧。

清廉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天,海瑞自己出去买了几两肉,结果整个县城都沸腾了,都惊诧了,就像是全县城的人看到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一样。


海瑞一生最著名的一个事迹就是谏言骂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在执政后期痴迷道教,天天炼丹,做梦都想着长生不老,导致朝政荒废。海瑞看不下去了,就给嘉靖皇帝上书,说他自私、愚蠢、多疑,迷信,天天就知道问道修仙,啥正事也不干。

这一奏疏的措辞极其辛辣,简直史无前例,不但指责了皇帝的性格,还指责嘉靖这个皇帝白当了。嘉靖看了奏折之后,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扔了奏折就对手下太监说:“赶紧抓住这个人,别让他跑了。”而太监竟然回答:“不会的,海瑞把棺材都抬来了,他不会跑的。”

也许这就是舍命陪君子吧,海瑞当然知道自己写这样一封奏疏会引起什么样后果,但是为了劝谏皇上,他可以连命都不要,足以见其铁骨铮铮。人心都是肉长的,就连昏庸无道的嘉靖也被海瑞这种气节震动了,幸好嘉靖还没全部猪油蒙心,他没有惩罚海瑞,只是先把这个奏章按下,当做没看见一样。

不过后来嘉靖又后悔了,他觉得不能这么轻易放过海瑞,就把他抓起来关了十个月,本来刑部要处死海瑞,但是皇帝没让。在监牢里,海瑞突然听闻嘉靖皇帝驾崩的消息,瞬间痛哭流涕,哀悼皇上。

这并不是海瑞作秀,反而正是一种忠臣良将的应有表现。他骂皇帝是因为恨铁不成钢,而不是真的仇恨皇帝,他希望自己能骂醒皇帝,然后跟随着皇帝一起把国家搞得繁荣昌盛。皇帝死了,他发自内心地伤心,因为无论皇帝再坏也是他的君主,他对皇帝是真的忠心耿耿。


嘉靖死后,海瑞的声望被整个帝国所公认。然而人无完人,海瑞极端的廉洁和诚实,却也极端的古怪和乖僻。朝廷对待海瑞的做法是,让他升官却不让他负实际的责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海瑞“惹是生非”。

面对这样的安排,海瑞当然不从,他明白自己要想尽忠,就需要一个实际负责的官职。于是他就上奏朝廷表示:让我在这个位置上,还不如不让我干。

上面没办法,就给海瑞安排到南直隶巡抚这个位置上,看起来是个大官,其实很不好干。海瑞新官上任三把火,准备大干一场,可屁股还没坐热呢,八个月后,他就被众多官员弹劾,被迫退休了。

官员们说他志大才疏,光有一腔热情,而没有办事能力。作为官员,海瑞公正廉洁的精神,无论在历史的哪个阶段,都是可贵的。但是如果想要做改革,想要在文官集团里站稳、扎根,仅有这些精神还远远不够。

海瑞做人太耿直,不懂得变通圆融,他不懂当朝所谓道德和行事原则,是分为阴阳两面的。他也不懂,社会并不是非黑即白。仅凭一己之力就想匡范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是行不通的。其实海瑞是制度下可敬而可怜的产物,他是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渴望服务公众而牺牲自我,同时他又是个有道德洁癖的理想主义者,想做个圣人,然而他这样的圣人只能被仰慕,却不会有人能按照他为榜样做事。

海瑞死的时候,官至二品,家里剩下的钱却只有白银十余两,连给自己殓葬的钱都不够。他这一生实在可悲可叹,既有成功之处,又有失败之处。他的成功在于穷其一生地上下求索那符合道德标准的政治框架,试图恢复洪武皇帝拟定的制度。虽为人所不容,却终究恪守了自己的原则和信条。

然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海瑞的失败,也败在他不能洞明世事。他带着刚毅、抱负和满腔的热情来到京城,却不知人心不古,制度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他用自己的是非标准衡量着一切,却不知道这标准早已失效。

到此,海瑞坎坷、波折而伟大的一生就讲完了,下一节将会为大家讲述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故事。
 也 许 你 还 喜 欢 
◆  《万历十五年》| 这才是万历皇帝消极怠工的真实原因


◆  《万历十五年》| 老好人首辅申时行&撂挑子的万历皇帝


◆  《万历十五年》|  万历皇帝与张居正是如何相爱相杀的?
推荐掌阅读书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著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开始阅读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黄仁宇


黄仁宇,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音频转述师
特约撰稿人
小阅一直都在原地等你回来
随时来看我,留言给我
喜欢的话,动动小手给小阅点个赞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起来听《万历十五年》吧!


    关注 掌阅读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