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李颖:十三年后重返排球馆,新面孔新事物里,依旧是那份情怀!

 

从2003年春天离开中国女排,13年了,今天是我第一次重回国家队训练馆——我始终难忘的老地方。借公开课的机会回老地方看看,观摩一堂郎导的训练课,见见老朋友,之前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拖啊拖,直到今天才终于实现。...



传递女排精神,传播运动快乐!

欢迎关注我爱女排,这里是最优质的排球互动平台。



作者:李颖

我爱女排特约撰稿人、前中国女排队员、CCTV5排球赛事解说嘉宾



从2003年春天离开中国女排,13年了,今天是我第一次重回国家队训练馆——我始终难忘的老地方。

借公开课的机会回老地方看看,观摩一堂郎导的训练课,见见老朋友,之前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拖啊拖,直到今天才终于实现。

迈上排球馆的台阶时,我的心里是有些激动的。从1999年到2003年,记不清有多少个早上是从迈上脚下这台阶开始一天奋斗的了,虽然只是几级台阶,但是今天早上的那几步,却承载了我这么多年对于国家队的回忆和眷恋。

郎导、赖导、教练、队员们陆续来了,在现在这支中国女排当中,当年曾经在一起奋斗过的,只有赖导、包导和卫大夫了。很佩服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在这里陪伴了至少四代女排队员,我们来了走了,告别了一种生活,又开始了新的生活,而他们一直在这里,默默奉献。

包导见到我开玩笑说:“来啦?怎么不换衣服啊,上场练练呗。”当年我在国家队时,就是包导带我练自由人。包导那时候很年轻,比现在的李童大不了多少,转眼快二十年过去了,包导一直都是这么兢兢业业,令我真心佩服。



看着队员们在外教的带领下做准备活动,我感觉眼界大开,赶快掏出小本本一边记录,一边向坐在一旁的卫大夫请教。卫大夫说现在的条件的确比我们那时候又好了很多,我们在这里练的时候,场地还是地板,后来才铺的塑胶,准备活动的方法和用到的器材都是我们那时候没有的,当然人员方面改变也很多,我们那时候很少有高个子,找个1米9的多难啊,好不容易出个蕊蕊,身体还很单薄,现在这些队员们年纪这么小,个子都长起来了,协调性也好……

全队的热身训练差不多进行了将近一小时,训练手段方法丰富多样,我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可以说是大开眼界。之前总是听说郎导的理念国际化,百闻不如一见,仅从热身训练就让我感触很深。

说起来这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郎导的正规训练课,之前我只是在去年天津亚锦赛时观摩过郎导在比赛期间的训练。今天一堂四个小时的训练课下来,还有三方面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一是教练团队分工明确,对队员们的专项训练非常到位;二是细节上要求严格,在攻防中随时叫停讲解,举个例子说,我听到郎导防守训练中有一次叫停在跟队员讲,防守过程中要停、动,不能停、起、动,那就来不及了。三是感觉到队员们都非常信服郎导,喜欢郎导,球队气氛好,大家互相鼓励,满满正能量。



在训练中我特别注意观察了今年女排联赛中冒出的新人龚翔宇,继里约奥运周期前三年郎导一年拉一个新人,朱袁张都挑起了大梁之后,龚翔宇今年刚刚冒头就被郎导点兵,大家对她寄予厚望。应该说小姑娘初来乍到,方方面面跟大姐姐们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但是她的那种精气神让我特别感动。

这里还是要大大的赞一下郎导的大国家队思路。

我是运动员出身,我最懂干竞技体育的人最盼望的就是进国家队,然后才是当主力,拿好成绩,也就是说进国家队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是莫大的激励和鞭策,郎导从上任以后给了那么多队员进入中国女排的机会,这些年几乎所有有前途的年轻队员都曾经进到过国家队,对于球队来说这固然是选拔人才的需要,但是我相信郎导也是更懂得这样的机会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



这堂公开课一直到12点半才结束,同行的小伙伴都说看训练看到肚子咕咕直叫。

回到熟悉的地方,我想起了当年最喜爱的餐馆,最喜欢的味道,于是拉着他们打上车去了运动员公寓旁边的星星酸菜鱼——十几年前,那里是我们解馋的首选餐厅。

餐厅换地方了,从胡同口往里搬了几十米,地方大了,客人不像原来那样挤在一起吃,人气好像没那么旺了,但是味道还是那个味道,一点儿都没变,越煮越香……
还没关注“我爱女排”?精彩不容错过!
我爱女排

爱排球、有情怀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关注 我爱女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