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奋谈“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 媒体该怎么做”

 

媒体人的温度不能因为技术的冰冷而退却,尽管其何其艰难。...



在采访过程中,张力奋谈到,十几年做FT中文网总编辑的经历让他看到融会贯通的“平衡之术”本身就是一种坚守。“新闻工作者做的这个事情本身,就必须坚守一些基本的规则,这实际上对中国是有价值的。因为一个开放的社会必须要让媒体做媒体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它的价值存在的意义。”张力奋对新闻求真求实的坚守一直存在。

这是多年来的职业道德使然?还是为了迎合西方的声音?著名新闻人张力奋近日做客由沱牌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打造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思想派强IP《舍得智慧讲堂》,讲述他看似平衡求稳态度之下的探索坚守。

很多内地媒体称张力奋为“最会玩平衡之道的新闻人”,很好地平衡了外国媒体批评声音和中国的实际现状。对此,张力奋坦言自己的这段经历也是极其艰难的,身为记者必须“坚守一些基本的规则”,才能完成新闻人的职责。

张力奋直言:“当两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理念碰到一起的时候,有冲撞摩擦,甚至冲撞都是自然的,这不但不会使两者疏远,反而会使双方“能够稍微靠近一点,对彼此的理解、尊重也更多一些”。

十几年FT中文网总编辑的经历,使张力奋对国际市场以及对中国的了解很深刻,在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更需要这种媒体的探索,以及对规则和真实的坚守,无论在从价值观还是在行为上都彰显了他舍与得的智慧。

提到真实,除了内容层面,张力奋还提到了新闻人理应坚守的摄影观念:“新闻人必须亲自到摄影现场”。他将媒体人到现场比作自然学家回到自然中去,摄影是新闻人保持跟这个世界相对亲密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在张力奋看来,“用自己的角度和眼睛去捕捉重要的新闻现象”是新闻人坚持亲至摄影现场的重要意义,对最佳摄影对象、时间的等待更是对一个人非常好的磨炼。新闻人需要潜心修炼新闻水平,更要平衡现场采风。他还反复强调:“不要让技术成为你的借口”,亲至现场获得的体验是不可缺少的。

半生新闻前线的拼搏之后,张力奋又将自己的积淀反馈校园,这片他一直心心念念的净土圣地。虽然作为教授,张力奋也不得不佩服学生“对技术和新媒体的敏感”,也不得不承认在互谅网时代“老师和教授已经失去了他们在传统社会当中,对知识的高度垄断”,有时甚至需要“从年轻的学生身上汲取你自己现在已经自己无法产生的东西”。

所以张力奋尤其担心过于“嘈杂”的校园环境会让学生过多地考虑身外的东西,“学生的思维质量就会弱一些”。在开放性的多元环境和单纯化的理想之地的平衡也是他一直探索着的。但无论社会时代如何变化,张力奋还是对目前以及未来新闻人坚守的初心和理想充满期待,毕竟他自己以及无数媒体人已经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保持了一辈子的初心,坚守着自己的选择。

这对大多数人来讲,是可望不可及的。所以张力奋提出:还有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我们需要本着什么样的制度条件,让一个国家能够产生好的媒体人,并且能够一代一代自然传承”。

在FT中文网工作时,张力奋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否有初步预估?又是怎样坚持下来,成为典范的?作为新闻工作者,他是怎样看待每一位受访者的?对中国新闻界的未来,他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舍百斤好酒,得二斤精华。敬请关注《舍得智慧讲堂》第二十期,聆听张力奋讲述他独特的平衡之道背后的坚守。


    关注 凤凰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