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在哪里——寻找另一个地球

 

外星生命是否真的存在?他们长什么样呢?除地球以外是否还有其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呢?另外的地球在哪里呢?天文爱好者们对这些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精彩内容

外星生命是否存在?他们长什么样子?除地球以外是否还有其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另外的地球在哪里?天文爱好者们对这些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这不,为了开阔孩子们的科学视野,11月20日,BoBo特意邀请中国科普作家演讲团成员、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副编审李良教授来到北京府学小学,为四年级10班的孩子们做了题为《外星人在哪里——寻找另一个地球》的科普讲座。

  孩子们为李良教授戴上了红领巾,
瞧他们听得多认真


李良教授:北京天文馆副编审、中国天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演讲团成员。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退休前在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曾与欧阳自远院士合著图书《恐龙灭绝之谜》,已出版《太阳与地球》《星空探索》《探索宇宙奥秘》《宇宙的追问》《星座趣谈》《太空奇观》等书。



李老师从地球上产生人类文明的条件开始带领大家走上了“寻找之旅”。我们地球人经历了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人类不断在劳动中创造、发展文明。自古以来就观察星空。最早人类源于非洲,然后不断的迁移到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澳洲......脚步踏遍全世界,将来我们的人类足迹也会踏上地球以外的未知世界。

人类从哪里来?


瑞典科学家斯范特·阿列纽斯,是第一位提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太空的人。他提出一个结论,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不是在地球上产生的,是从外来产生的。
斯范特·阿列纽斯
生命的迹象是什么?





科学家在南极找到很多陨石,科学家把一块编号为ALH84001、10厘米左右大小的陨石切开,发现其中含有细菌的化石。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这块陨石来自火星。它有可能是在火星撞击其他星体时,进入到太空,经过一段时间运行,最后又落到南极的。因此,科学家推测火星上很可能有生命。



因此地球上就兴起了研究火星的热潮。有很多科幻作家创作了像“火星叔叔马丁”这样的科幻电影......

外星人为什么会很矮?
因为火星的体积只有地球的一半,它的引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所以大家想象火星人应该是矮小的。

外星人究竟在哪里?




“地外生命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在白宫草坪上着陆,欢迎人类加入银河俱乐部?”著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早在1939年曾这样提出质疑。

宇宙生命:水必不可少
科学家认为,是否适宜生命出现,与各行星的类型息息相关。地球属于海洋型行星,这种行星表面覆盖着70%的水。

海洋型行星距离恒星较近时,温室效应容易失控;距离恒星较远时,全球容易冻结。因此,同陆地型行星相比,海洋型行星的生命宜居带比较狭窄。从细菌到人,一切生命皆因为利用了水的特殊性质才得以存活。

2013年1月“火星快车”探测器传回的照片显示,火星上出现过河流痕迹。
宇宙中的宜居带






科学家们设想,在一些行星围绕的恒星周围,可能存在一个被称为生物“可居住带”或宜居带的空间区域。行星上的环境温度,取决于单位时间内落到其单位表面积上来自恒星的辐射量。



因此,对年龄不同的恒星来说,这种宜居带的尺度是不相同的。从恒星观测得知,某颗恒星的光度愈高,其“可居住带”的尺度就愈大。
用射电天文方法寻找外星人
要找到外星人就要用多个方法,比如射电式方法,什么是射电式方法 ?我们用一根根天线接收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波,所谓射电就是所有的天体都发射无线电波,我们通过接收外星人的无线电波就有可能找到外星人。现在我国在贵州平塘建了一个巨大的射电望远镜,直径有500米 。这个巨大的望远镜是由我国著名科学家南仁东先生研发的,他是贵州平塘巨大望远镜的总工程师。

要想找到外星人还需要做更多工作,美国人在60年前就开始寻找外星人。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并没有停止寻找外星人的脚步,我国准备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或许将来可以移居火星。
互动环节
同学:太阳会膨胀吗?会对人类产生影响吗?

李良老师:会,按照科学家天体演化理论,大概经过三四十亿年之后太阳将会出现膨胀,太阳将膨胀到什么地方?首先吞没了水星,然后吞没金星,吞没了地球、然后吞没火星。到那时我们地球上的水就会被蒸发干净,地球就成了一个干干的大石块了,这么说同学们也许感到很可怕,那个时候人类肯定到另一个地方去建新的家园了。因为我们人类随着技术发展一定会到达别的星球,从牛顿发现万用引力,经过400年我们科学家就取得巨大的科学成就,发射了宇宙飞船,探索外太空以及宇宙,所以要相信人类能应对这个挑战。

提问的同学每人都得到了
BoBo奖励的一本科普图书 


作为感谢,孩子们向李良教授介绍了
府学小学的历史,并期待下一次的讲座
— END —
版  权  声  明

本文由“科普北京”原创,欲转载请关注账号后直接回复“转载”,按照要求转载即视为获得授权。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科技资讯 趣味科普 每周福利
一起带回家!


    关注 科普北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