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阿司匹林真是“万金油”吗?

 

阿司匹林真的是万金油吗?...





【医患家】系头条问答签约作者(作者: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平原医院临床药学室 高丽丽)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消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主要用于多种疼痛的对症治疗,改善风湿性疾病的炎症症状,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孕妇先兆子痫等,其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因此,电视上有养生保健节目的“专家”建议:所有老年朋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有病治病,无病强身。那么,阿司匹林真的可以随便吃吗?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有什么作用?

<100mg/d可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和血栓形成;300mg/d可以保护低密度脂蛋白(LDL)免于氧化修饰,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650mg/d时阻断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止痛、退热和抗炎作用。
小剂量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于哪些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影响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的全身系统性病理生理过程,可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外周动脉疾病等。而小剂量的阿司匹林(75-325mg/d)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等的预防与治疗。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适宜人群有哪些?

对于已经发生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可以使用阿司匹林治疗,那么哪些人群适于预防用阿司匹林呢?

建议下列人群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进行ASCVD的一级预防:

①高脂血症患者,TC≥7.2mmol/L或LDL-C≥4.9mmol/L,年龄≥55岁。

②10年ASCVD发病风险≥10%。

③糖尿病患者,年龄≥50岁,伴有以下至少1项主要危险因素: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TC≥5.2mmol/L或LDL-C≥3.4mmol/L或HDL-C<1.04mmol/L)或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

④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150/90mmHg),伴有以下3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2项: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低HDL-C(<1.04mmol/L)。

⑤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球率过滤(eGFR)30-45ml/(min·1.73m2)。

⑥不符合以上条件者,同时具备以下5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4项:年龄(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吸烟、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BMI≥28kg/m2)、血脂异常。
阿司匹林服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⑴“最佳”剂量

阿司匹林75-150mg/d的剂量用于ASCVD长期预防符合“疗效最大,毒性最小”的原则。

⑵常见不良反应

①消化道损伤:最常见,可引起胃炎、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穿孔和梗阻等,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腹泻、呕血、黑便等。

②出血:可增加出血风险,包括手术期间出血、血肿、鼻衄、泌尿生殖道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罕见的有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或与抗凝药物、NSAIDs、糖皮质激素等合用时)。

③过敏反应:最常见的为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等。还可致支气管痉挛引起剧烈哮喘发作,多在用药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出现,表现为服药后先出现鼻部卡他症状,继之出现哮喘,同时伴有黏膜充血、发绀、大汗淋漓、端坐呼吸、烦躁不安,称为阿司匹林哮喘,多为重症。

④水杨酸反应:长期大量(>3g/d)服用可产生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嗜睡、出汗等反应,称为水杨酸反应,严重者有精神紊乱、酸碱失衡等。

其他还有雷耶综合征、致畸作用等。总之,预防及治疗疾病使用阿司匹林前须评估出血、消化道疾病等风险,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消化道症状、出血表现及过敏症状等。


参考文献:

1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6)[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1):68-75

2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消化道溃疡与溃疡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规范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1):81-84


    关注 医患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