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投资政策出台!理财没有固定收益,风险自己承担!

 

你的钱该怎么投资?...



投资理财这个坑,
坑了多少人的财富和梦想。
终于,人民银行看不下去,下狠手了!
史上最严监管意见出台,
金融业躺着赚钱的日子没咯!




本月17日,人民银行、银监会、监证会、保监会外汇局共同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出炉。

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而不是预期收益,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金融机构应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这样的政策一出台,可以堪称史上最严格的资产管理意见。如果金融业还想着大赚一笔,那么就打消这个念头吧!这种“大跃进”的模式不会再有了!

大家要注意了,
这一次明确自己承担风险。


投资管理以后只能由“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贷、保险资管机构等”接受大众的投资委托,对你的资产进行相应的投资和管理,然后收取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收取了,不过,你要自己承担风险,收益多少还是算你的。



银行存款是低风险低收益,投资理财是高风险的同时,可能高收益也可能高亏损。但是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有太多猫腻,导致出问题时,正规金融企业不敢给,违规企业一走了之。如此明确监管主体的范围,哪个公司还敢打着资管的旗号做掩护,从事非法交易。但是,想要靠着这个政策四海升平,也是妄想。


明确监管范围的主体,对金融机构也有很大好处。以前金融机构往往会对你承诺你能收益多少赚多少钱,但是这个钱支付困难了,一纸承诺在前,金融机构只能自己垫付资金。

对你来说似乎是件好事情,反正我怎么着都是赚。但是小算盘别打的太得意,看见君给你举个栗子。你投进去的钱好比树根,树叶是你的收益,长得越茂盛你赚的越多。但是资金池(树根)出现了问题,树根烂的越严重,牵扯到的人数就越多。到时候,你哭都找不到地方哭,倒霉的还是政府。

总之,要懂得一个道理,
既然叫“投资”,就一定有风险。


先给大家普及什么是金融杠杆,
说白了就是一个“乘号”,有了这个乘号,
可以放大投资收益效果,
同样也能放大损失效果。
那么现在政府就要努力减少这个乘号!举个栗子!比方说你借了银行多少钱,承诺在20年内还清。但是银行一次把大量的资金借给你,这个20年的空档期补回来的也太慢了。于是,银行就把这个空挡资金打包成理财产品卖给你,告诉你这个理财能赚到多少倍的收益,你投了钱这个空档就回来了,下一轮投资也能进行啦!
就这样,重复性的打包都是一个杠杆的增加,在一连串的增加之后,一旦一个环节出现了一个问题,就会造成连锁反应。这个风险,可是很大的。
那些想耍小心思的金融机构,
还是别玩了,法律可不是吃素的!
2016年底资产管理业规模达102万亿,
然而,同年我国的GDP水平74.4万亿,
远远达不到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
就是这样的金融经济,到处是坑!




第一个坑丨轻信理财承诺,落入高收益陷阱。

e租宝当年的急速扩张,对外承诺的年化收益高达9%-14.6%,几乎是行业平均水平7%-8%的2倍。眼见有利可图,更有疯狂的“大爷大妈”,提着现金直接杀往e租宝当地分公司。

第二个坑丨盲目效仿他人,落入从众心理的陷阱。

投资市场上,看到别人投资赚钱,盲目跟风者何其多。每到牛市末期爆棚的成交量,就是韭菜们交给市场的巨额学费。

第三个坑丨中了营销套路

突然看到有美女加你微信,你是不是暗自有这样的想法——机会来了。加了好友还发现美女是单身,是不是有点兴奋?如果你愿意和微信那头的“美女”聊下去,而她们就可以用套路套你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你越投越多,也越赔越多。

第四个坑丨原本存钱被忽悠买理财

很多人去银行存钱,尤其是很多老人,最后被忽悠买了保险甚至投资理财。导致亏了很多或者取不出来。
陷阱那么多,该如何规避?
想要防止“受骗”,牢记三条“纪律:


纪律一丨一定要自己看合同。

不要轻易相信银行以外的保本,除了银行能够提供保本型产品以外,实际上其他所有机构的“保本”很多是不靠谱的。

纪律二丨不要过度追求高收益。

有时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虽然看起来很好吃,但很可能是个陷阱。

纪律三丨不要相信人的信用,要看产品的发行机构。 

购买产品,不能凭一己之心去判定这个人可靠与否,毕竟你所有的钱都是被机构拿去投资,并不保证回报。给你推荐和销售产品的人不仅是你的朋友,还是一个需要以此赚钱的普通人。
对于这次新政,小伙伴们也不要惊慌,
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降低金融风险。


在投资理财方面,有坏处就一定有好处,既然投资理财的损失自己承担,收益是你所有,那么超额收益也是可能获得的。对于那些定期收益形成习惯的小伙伴,也要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时刻关注收益率波动,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投资理财的人减少了,大家会去干嘛?相应的去存款,买债券,或者买保险的就会多一些,选择一些相对稳妥的方式来赚钱。
小伙伴们心理上不要有什么惊慌,
选好投资对象最重要。
素材来自央视财经、人民日报等,

看见苏州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看见苏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