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布病与结核鉴别,应想到这7个方面【影像学院J056】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概论:

布氏杆菌(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兽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常侵犯脊柱引起脊柱炎,其临床及CT表现与TB相似,易误诊误治。

应从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发病部位、骨质破坏及增生、椎体形态椎间隙改变、椎旁脓肿方面鉴别。

1、病因:

布病系地方病,多发生在东北西北牧区,传染源为牛羊等,通过食物污染、粘膜接触及皮肤破损接触传染。结核发病较广泛,脊柱TB主要由肺TB、消化道TB或淋巴TB感染所致。

2、病理:

布病主要是渗出、增生及肉芽肿形成。TB主要是渗出、增生及干酪样坏死。

3、临床:

布病脊柱炎:有牛羊接触史,多发波浪热,多汗,夜间或凌晨退热时大汗淋漓。持续性腰疼或下背疼,布氏杆菌凝集试验>1:100。脊柱结核:有TB病史,多为午后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等TB症状,持续性腰痛及胸背痛,结核菌试验、抗体阳性。

4、发病部位:

布病脊柱炎好发于腰椎,多见于L4信体,且多累及2个椎体以下。脊柱TB好发于胸腰段, 以L1-2最多见,多累及2个椎体以上。

5、骨质破坏、增生:

布病多发椎体边缘骨质破坏,伴边缘增生硬化,典型呈花边椎,唇状骨赘,病变椎体密度增高,骨质破坏很少累及椎弓根,死骨不常见。脊柱TB:骨质破坏明显,可位于边缘或中心,增生少见。病变椎体密度减低,可累及椎体大部分及椎弓根,死骨多见。


上图为布病


上图为结核

6、椎体形态、椎间隙改变:

布病椎体形态多正常,或轻度楔形改变,多数椎间隙正常或轻度变窄,无脊柱畸形。脊柱TB:椎体常塌陷,椎间隙明显狭窄,部分消失,融合,脊柱成角畸形。



上图为布病



上图为结核

7、椎旁脓肿:

布病脓肿 少见,与骨质破坏区 相通,一般不向下流注。脓肿壁较厚,边缘略不清,腰大肌脓肿少见。脊柱结核脓肿多见,范围较大,向上流注,脓肿内见死骨及钙化,脓肿壁 薄,界清,腰大肌脓肿多见。



上图为布病



上图为结核

总结:

布病与TB鉴别,要从病史,椎体破坏、椎体骨质增生、死骨、脊柱畸形、椎旁脓肿等方面来鉴别。

参考文献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CT鉴别诊断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田冰老师,在此表示感谢!!

版权声明

    本微信平台属于个人公益性医学影像类学习平台,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所有转载视频只用于基层教学使用,且明确注明授课专家姓名,不希望被转载的原作者及老师可与我们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目前30000+人扫描了下方二维码















    关注 新乡医学影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