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王”范伟:写相声、演小品、做影帝

 

“脑袋大,脖子粗”,对于范伟的艺术生涯“不成问题”。...



还有两天,第54台湾电影届金马奖就要举行了。但是范伟,去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得主,在这两天才开始被大家谈论。古人敬称没有王爵之位的孔子为“素王”,作为演员,范伟当了影帝,却因为朴素的外表而“深藏功与名”,是另外一种意义的“素王”。



范伟获金马奖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这句话流传甚广。在小编看来,这句话对范伟的外形特征做了精准的概括。演员独特的形体特征,对其早期的演艺生涯来说,是一块敲门砖。对于后期发展来说,可能成为阻碍。因为“脑袋大、脖子粗”,范伟之前饰演的角色不是敦厚就是隐忍。

敦厚有两层意思,有老实巴交的善良,也有因为拎不清而成为别人的笑料。隐忍也有两层意思,有不敢抗争的窝囊,也有看透真相后的悲凉。
直到遇到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范伟饰演农场主任丁务源,带着“通晓人情世故”、“交际达人”等标签,和之前的角色大相径庭,也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不成问题的问题》预告⬇️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关于范伟在其中的演技,已经有太多报道,小编不再赘述。每个人的成功都有原因,在“演技”被广泛谈及之时,我们就来探讨下,范伟精妙演技背后的原因。

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范伟与赵本山、高秀敏表演“忽悠系列”小品的第一个作品——《卖拐》,并获得小品类一等奖。至此,他被大家熟知。其实,范伟第一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是在1995年,与赵本山、张玉屏合作表演小品《牛大叔提干》。
《卖拐》

还有个信息可能被大家忽略,范伟一开始并不是小品演员,他是一名相声演员。

范伟从小就喜欢相声,1978年,16岁的范伟师从沈阳曲艺团演员陈连仲,学习表演,且自己编写了很多相声。

他写出的第一个相声是《一个厂长的日记》,作品采用了新颖的日记体裁,被拿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1986年,在参加全国相声邀请赛之后,范伟成为沈阳曲艺团的骨干。他创作并表演了《无事生非》、《自食其果》、《“英雄”的启示》、《五几年》等多部相声作品。
相声《要账》

谈到演技,让很多演员得以“诞生”的刘天池在接受采访时说,“表演这行,成熟演员和年轻演员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于‘空间’的理解。”

这个“空间”指的是,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都会有情节的变化、转折的地方。这些关键点,优秀的演员会敏锐地捕捉到,进而更细腻地处理,以展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小编认为,有过舞台经验,尤其是小舞台经验(小品、相声等)的演员更懂得识别“空间”和掌握处理“空间”的技能。

比如在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中,丁务源听到他的小跟班说要有一个新主任时,正在享受泡脚的他,顿了片刻,才把头转过去,说了一句“我累了,你先走吧”。观众们看这段,最大的感受就是,嗯,范伟用细节的变化展示了内心的紧张。但其实范伟想得更多。



《不成问题的问题》

他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这段,“丁务源之前招待童小姐是喝了酒的,他泡脚时的享受不只是因为泡脚,还是因为之前的那点酒。但是他一听到这个消息,人马上就紧张了,酒突然就醒了。但是他还要掩饰,因为他性格使然,不能外化地太明显。再加上不是近景拍摄,必须把握好这个度。”

在小编看来,范伟随口说出的对这段戏的理解,信息量太丰富也太专业了。

电影的拍摄是片段式的,因为布景变换、赶工期、碰演员档期等原因,顺序拍摄(按照故事发展顺序拍戏)已经很不常见。虽然是衔接的剧情,但可能两段的拍摄中间已经隔了很长的时间。对于演员来说,找回上一段的状态就很难,当然对于那些从来无意找回“上一段状态”的演员来说,就尽情“放飞自我”了。

但是对于范伟这种在小舞台上有过多年表演经历的演员来说,他们已经能找到情绪衔接的状态,上一秒我在干什么、下一秒我在干什么……这些意识已经根植于其表演的思维中。所以范伟还能顾及到“上一段喝了酒,很开心的”。



《不成问题的问题》

写相声、小品的人,他们在创作时,是要时刻站在观众角度想问题的。情绪是否到位?表演是否夸张?抖包袱是否及时?

所以一些演员在表演时,会顾及到观众的观感。“我怎么能让观众察觉到我心理的变化呢?但是又不能太外显,因为丁务源在演戏啊。”有的演员,是从自己角度想,怎样呈现一个最好的状态;有的演员,是从角色角度去想怎么呈现;有的演员,是从观众角度去想怎样得体呈现。

小编认为,越往后者,越高级。因为,角色的受众是观众。吃透角色是第一步,表演出角色是第二步,将角色传递到观众心中才是最终目的。

电影是可以靠着后期剪辑补充不足的,但是舞台表演就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范伟在表演时,牢记中远景。“不能太外显,但是要用肢体动作诠释心理活动。”



《不成问题的问题》

小品和相声的小舞台,和话剧大舞台还不同。大舞台强调自己的爆发力和把控节奏的能力,但是小品、相声更注重与合作演员的默契,两人相互补充。话剧大舞台有更强的戏剧空间,丢几句词也可跳过。

但是小品、相声是更接地气的艺术,观众都跟得上节奏也看得明白,不能让戏掉下来,说白了,就是“赶鸭子上架”也得往下接。这便使得演员要时刻注意节奏的空档,也就是对“空间”更敏感。



小品《卖拐》

拿《演员的诞生》来说,其实挑战嘉宾们在小舞台片段式的演绎有点像小品、相声的感觉。这点我们在刘芸和黄璐的PK中看得很明显。即使对方跳过了一大段,你也得灵活应变。



《不成问题的问题》

相声、小品的创作经历,让范伟能够从观众角度去检验表演;春晚舞台的经历,使其走进大众视野,为之后的影视化道路提供了可能;电视剧、电影的经历,一方面让范伟正式进入了影视圈,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的镜头感,毕竟影视表演和舞台表演是有差异的。



厚积才能薄发,机会垂青有积累的人,遇到好角色后,范伟以一个新的形象再次被大家认识。脑袋大、脖子粗,照样可以做“戏精”。
【文/孙丽颖】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关于影像艺术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长按二维码关注“影艺独舌”!
【影艺独舌】

由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号脉影像经络,洞察文娱风潮。坚持大众化路线,趣味化表达。

点击“阅读原文”

↓↓↓


    关注 影艺独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