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史论】榫卯的前世今生

 

关于榫卯的科普介绍,如有缺漏和错误,恳请指教。...



大家好,我是鱼干,这是我的第一次出场。

竹子说我是逗比账房先生,其实作为一只理工科出身对建筑史无限热爱的建筑狗,我浑身上下都洋溢着艺术的气息。不信来看这篇榫卯的介绍,看完一定会深深折服于我比天高,比海深的知识积累。

一凹一凸,一阴一阳,一卯一榫,在这一传统构筑物最基本的法则上,是古人自然观的直接体现。

榫卯是啥?榫卯嘛,就是那个啥——啥——啥

度娘百科对榫卯的定义是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最早发现的实物榫卯在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直到现在,装修使用的木质地板,仍用其中企口板的方式连接,足以见渊源和先进。





北方黄河流域约同时期而略晚的半坡遗址,用绑扎的方法连接构件,并没有使用榫卯。南北方建筑技术的差距由来已久。



战国时期出土的木椁中也使用榫卯,制作精确,形式多样,反映了当时木工技术所达到的熟练水平。

▼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木椁墓结构,可以看到各种榫卯的应用



搭边榫细腰嵌榫、两个燕尾榫和两个割肩透榫



(配图来自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

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有个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俗称,鲁班。相传他发明了一种叫鲁班锁的智力玩具,来测试他儿子聪明还是傻。

还有一说是诸葛孔明发明的,所以也叫孔明锁。

有关这两个传说中的高智商代表对发明权的争夺暂且放在一边,传统的鲁班孔明锁其实就是用6根木条制作的十字立方体,内部凹凸啮合,外面啥也看不出来,其实就是以榫卯的技术来拼合木条。

▼鲁班锁/孔明锁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玩过,反正机智的我,才不会通过这个玩具来暴露智商呢~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鲁班孔明锁已经有了多种多样的变体,例如说下图这几个,但其连接的本质依然是榫卯。



到了汉代,砖石建筑有很大的发展,西汉时榫卯和制砖相结合,创造了有榫的砖。

▼注意是砖不是木头~



(配图来自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

唐宋时期,中国木构建筑体系发展成熟,由于南北朝的影响,起居方式由席坐转向垂足坐,家具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东汉末年,群雄割据,魏蜀吴三国鼎立。后司马氏窃魏,建立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建立国家,称“五胡乱华”。晋室南迁,建立东晋,与北方非汉族国家并称为东晋十六国。后拓跋氏于北方建立北魏,东晋也被权臣所窃,进入刘宋,南北朝开始。南朝经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为北齐北周,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南下灭陈,南北朝结束。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胡”的文化对汉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

作为构件连接的主要方式,榫卯在这一时期也有所发展。

(图片来自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木构建筑。(暂且不考虑佛光寺和南禅寺“最早”之争。想知道为什么争吗?求我呀,求我我就告诉你)。

▼现在佛光寺长这样(当然是有门的~)‍



唐代初建的时候形制与此不同,前面有一进空廊,据考现在的形制应是明代为放置塑像,将门窗向外挪而成。对此的实物证据即是前金柱(檐下的柱子称檐柱,檐柱以里、位于内侧的称金柱)上的卯口,由此卯口可知,前金柱上曾安装过门窗。

宋时,斗栱已经发展成熟。

关于“斗栱”是个啥这个更复杂(zhuangbility)的问题,之后会来介绍。和榫卯有关的,只需知道以下两个方面:

一、斗栱层层叠叠是咋垒起来的~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盆友,小榫卯(此处请自带《哪吒传奇》BGM)。

把斗栱拆开,可以看到在各个斗和栱、栱和栱之间的销钉与销钉孔、凹与凸,通过这些榫卯,单个的构件连接起来,组成完整的斗栱。

▼斗拱分解图

(来自王其钧《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拱件的卯口



(来自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

二、宋代的斗栱起结构作用,是梁和柱之间的结构连接,因此,斗栱所在位置的各水平向构件,即斗栱、梁、枋这些层层搭接,共同形成水平结构层,叫铺作。铺作层实质上是井干结构。

那么,问题来了,井干结构到底是个啥结构~

(竹子曰:井干,横竖都是二的鱼干)

▼云南永宁纳西摩梭人的井干式宅院



▼井干结构分解示意图



井干结构于商代墓椁中已有使用。在房屋中,不用立柱和大梁,通过层叠的木料来支撑,转角处的木料端部互相咬合连接。即利用榫卯的方式来连接。

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大东北和大西南,这种结构的房屋还可以见到。

明代家具闻名于世,以“式”称之。榫卯结构亦随之发展,种类繁多。

讲了这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讲。来来来,从现在你坐着的地儿,放眼你家周围,来看看生活中的榫卯应用。

这个有着深沉厚重使用多年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的玩意儿就是我的写字台抽屉,使用了燕尾榫来连接抽屉前板和侧面。
燕尾榫因榫头做成梯台形,故称燕尾。

▼燕尾榫



拍照的时候角度有点高,所以这把高大威猛的椅子才看起来有点“软萌”。不过这不影响重点,它的正常状态是第一张照片那样的。为了看它的坐板连接,我把它倒过来,拍了第二张照片~



坐板的连接使用了银锭榫,为什么叫银锭,那必须是因为它长得就像一个银锭啦~

▼坐板连接

▼银锭榫示意图


当你看到这个照片的时候,有没有来自童年的拆开了拼不起来的酸爽记忆涌上心头?当然,始终机智的我,肯定是一拆开就装上了哈哈哈~

这个塑料小球可以拆成6小块,它们之间的拼接方式依旧与榫卯有关。
当然这个小球已经属于怀旧玩具的范畴了(好像不小心暴露了什么),如果我们放眼国际,还有下面这个。

▼乐高积木,通过凸粒和可陷入凸粒的孔,将各个不同的积木连接起来,拼造出变化各异的造型。
榫卯的每一种方式都饱含着经年累月的生活智慧,一凹一凸是质朴的奥义,在这基础上,还有更多的值得我们去探寻。

《太平广记》有云,

凤翔知客郭璩,其父曾主作坊。将解一木,其间疑有铁石,锯不可入。遂以新锯,兼焚香祝之,其锯乃行。及破,木文有二马形,一黑一赤,相啮,其口鼻鬃尾,蹄脚筋骨,与生无异。



榫和卯就如同郭璩破开的木头中的红黑二马,相互啃咬,使得木头凝聚在一起。这就是木头的精魂罢。

关于榫卯的发展历史和当代生活中的应用已经足够在非专业人士面前装模作样一番了,但其实榫卯的变化和内涵远不止于此,蕴含着先人无穷的智慧。

下回我会带大家认识中国木建筑中最声名远播的构件——斗拱。感谢“榫卯”app、《不只中国木建筑》、广大建筑院系的中建史标准课本《中国建筑史》、王其钧先生的《中国建筑图解词典》、男神刘敦桢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史》、同样是男神的梁思成先生《营造法式注释》、阿了个喵表情包以及没有标明出处的各路网络图片,在这篇关于榫卯的介绍中对以上都有所参考。


    关注 帐房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