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互联网+”出版,知更社区用社群带来深刻人文生活

 

过一种深刻的生活。...



本文所述事实和数据真实可靠,150幂愿对真实性负责。

与知更社区的相遇是在一个燥热的午后,亚运村一处安静的小区内,这里是知更社区的办公室,同时也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北京的办事处。与广西师大出版社在出版界的盛名相比,这间安静的办公室似乎显得有些过于朴素,但伴随着一杯清茶与窗外的蝉鸣,与知更社区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颇具理想气质的图书策划人汪毓楠坐在一起,这里竟有种极适于谈玄的氛围。

知更社区是一个根植于读书社群的知识平台,它是读书会,也是读书会的孵化器,更为数百万读书人提供知识更新服务。“来知更,过一种深刻的生活”,知更,不仅是“知识的更新”,也是“夜里打更”的意思。他们希望,读者通过对某本书的阅读,或某些知识产品的体验,最终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并时刻保持思想的警惕。物质的享乐容易带来精神空虚,而思维的乐趣却是无限的,通过书籍对人生进行思考,对心灵进行追问,这种生活无疑朴实而又精致。

◆  ◆  ◆  ◆  ◆  ◆  
“传统的图书出版出了问题”

广西师大出版社虽是一个传统图书机构,但在新事物的尝试,以及对时代的捕捉方面有着极强的敏锐度。知更社区便是广西师大出版社旗下的一个互联网项目,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带着做书人的生命热情,不断试错,不断更新,不断前进。



创始人汪毓楠向我们介绍,知更社区的创立背后其实有着对整个传统出版行业的深刻思考。作为多年的图书策划人,他发现,传统图书的出版似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一本书出来后,需要在媒体做轰轰烈烈的宣传和推广,或许这本书卖得不错,但下一本书又需要从零开始,玩命吆喝。例如他曾经策划的梁晓声《郁闷的中国人》,卖了三十万册,但他并不知道是谁买走了这些书,也不知道读者在哪,更无从知晓读者到底欣赏这本书的哪一部分。等到下一本梁晓声的书出来,销量不尽如人意,他也只能去“猜测”问题出在哪。于是,他发觉“那么费力,却连谁买走的都不知道,传统的图书出版一定出了问题”。

于是,汪毓楠开始有了做社群的想法。他想把图书作为中心的的方式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用户想看什么,他们就出什么,在图书出版前,就已经找到了读者。这样不仅不用每次都去开拓新市场,效率更高。同时,知更社区可以对每次参加活动的读者贴上心理标签,方便后期进行深耕。

目前,知更社区拥有自己举办精读会“知更小院”,还和全国500多家线下读书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他们还有一张“作战图”,这是一张北京地图,上面密集地贴着各色便签条,每一张便条就是一个优秀的线下活动场地。现在,仅在北京地区就有100多个优质场地,全国则有300多个。



知更社区的“作战图”
知更社区能为这些读书会提供一个完整的服务链。除了推荐优质场地、好书、主讲人或领读人外,他们还利用自身的智识优势,结合当下热点与人们的心灵需求,为读书会策划最能够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的话题。例如“人生何以至此”、“人类会最终走向孤独吗?”、“何为一个优秀民族的精神结构”,这些主题读书会都吸引了许多读者,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他们还依托广西师大出版社,提供读书会后的文章发表,甚至图书出版的机会。
◆  ◆  ◆  ◆  ◆  ◆  
“互联网+”出版,将人文做成刚需

随着读书会的丰富和粉丝的增加,汪毓楠也开始实施他最初成立知更社区时的构想。传统的图书出版流程,是找到作者,约稿,按期收到书稿,付版税,最后进行销售。但“互联网+出版”的方式则不同。

任剑涛是清华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在国内已有不少粉丝,但由于不善利用新媒体,再加上前文提到的,传统出版与读者割裂的问题,这些粉丝还处于“隐身”状态。于是,知更社区策划了一次任剑涛教授系列讲座活动,去十个高校进行十次主体不同,但又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讲座,并根据听众反馈及时进行内容上的锤炼。十次讲座后,不仅书的内容出来了,还基本网罗了任剑涛教授在北京的粉丝,这些粉丝就是书的“种子用户”,他们即是消费者,也会是推广人,“这就打通了从出版到营销的一条环”。

任剑涛教授的书目前还在审查阶段,但汪毓楠已经着手计划图书上市后的营销工作。例如举办大量线下活动,进行全国巡回演讲,网罗齐全国的粉丝。另外,知更社区还可能设计一套课程,将书变成免费的讲义进行赠送,通过课程收费进行盈利。



其实,在知更社区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汪毓楠已经发现可以做的事情比预想要多很多。知更社区的用户,主要是工作三年以上,有一定经济实力,会对生活进行思考的颇具理性的人群。这和吴晓波口中的“中产阶级”极为相似。围绕这一人群的需求特征,知更社区将开发许多小而美的文化产品。如知更游学,由书籍作者带队,主打深度文化旅行,目前已经开设的路线有“去山海关纪念海子”、“与十年砍柴一起逛老湘西”、“古籍学者带你徐州古墓考”等。知更社区还将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将人文鉴赏和心灵疗愈结合在一起,帮助用户解决两性、情感等问题。在汪毓楠的设想中,他希望尽力扩大知更社区文化产品的丰富性,以独特性和丰富性满足热爱思考、热爱深刻生活的人,“要把知更社区做成一个文化超市,把人文做成刚需”。

未来,知更社区还将在全国开设分部,将知更模式复制到全国,使知更社区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归属地。

◆  ◆  ◆  ◆  ◆  ◆  
“最大的困难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谈及知更社区成立以来遇到的最大困难,汪毓楠令人出乎意料地没有谈某一具体的事项,而将困难点归结为意志力的折磨与煎熬。作为一个传统出版机构在新领域的尝试,知更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创新,这些创新大多数是失败的,而且往往在几天的时间内就能被证明其不可行性,这导致他们的精神长期处于兴奋与受挫的循环之中。支撑他们不断坚持下去的是对生命的热情。汪毓楠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喷泉,水受重力下落,但又不断向上喷涌”。

不过,对汪毓楠来说,这个困难又正是他所享受的。因为这种工作所需要的创造性,使他寻找到了工作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在他看来,许多传统性的工作,大多是按照某种规则进行,然后获得某种虚假的成就感。但创造性的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尤其通过社群,创新的念头在第二天就能得到反馈,这种智慧与创造力的充分发掘,让工作变得有趣且有意义,人不再是某个岗位上的“螺丝钉”,而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个人”。



汪毓楠及其团队的辛苦工作,也逐渐收到良好的成效。随着知更社区品牌形象的建立,越来越多的读者对知更社区产生了信任感。在每个人都极具自我保护意识的当下,读者们却愿意向知更社区留下自己的详细个人信息。他们了解知更社区更多,也愈发想让知更社区了解自己更多,从而获得更好的知识服务。这种信任感让人感动,也是知更社区团队前行的动力。

作者用写作寻找个人与现实的关系,读者用阅读思考对人生及现实的困惑,一本好书可以实现作者与读者心灵上的沟通,触及读者内心深处的某种敏感性,最终影响到读者的人生态度,甚至“转化气质”。几位怀抱生命理想的人,通过书籍与社群,影响更多人走入一种“深刻的生活”,这是情怀,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关怀。


如果你想加入知更社区

过一种深刻的生活

可以关注150幂公众号(mee150)

后台回复“知更社区”,告诉你加入方法。


150幂|社群第一媒体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150幂网站


    关注 150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