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甲骨文写作,其实也不是很难 短史记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文 | 杨津涛
近日,甲骨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教育部在其发布的新闻中称,这“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自1899年王懿容发现甲骨文以来,经过学者们百余年的努力,现已发掘甲骨约15万块;在整理出的40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有约一半得到释读。

这使得“用甲骨文写作”成为了一种可能。

甲骨文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不仅发展出了“甲骨书法”,也使用甲骨文创作楹联、诗词、篆刻。

罗振玉是最早“活学活用”甲骨文的人。

他用甲骨文集了很多楹联,如下图所示(右边为甲骨文,左边为对应的释读):
图:罗振玉集甲骨文成句:巾车出东麓,农事服西畴;宾鸿方北向,好雨从东来;等。
图:
图:罗振玉集甲骨文成句:康绍父子并高行,鸿光夫妻如大宾;太上立德多不见,天下为公曰大同;等。


书法家丁佛言、丁辅之等,也喜好甲骨文,留有不少甲骨书法:
图注:丁佛言作品,甲骨文释读为“田家留客菔鸡黍,渔夫归舟逐雨风”
图注:丁辅之作品,释读为“君子比德于玉,贞士安义若山”


董作是最著名的甲骨文研究者之一,也是留下最多甲骨书法的人。
图注:董作宾用甲骨文所作《渔歌子》,释读为“渔家乐,舟来去,不识人生羁旅,得鱼买酒即归休,莫问风风雨雨。”(引自《董作宾文物遗珍选辑 :逝世五十周年纪念》)
图注:董作宾用甲骨文所作《春晓曲》,释读为“好花易谢东风疾,行乐事成今昔。夕阳立尽不逢人,燕子归来如旧识”。(摘自《董作宾文物遗珍选辑 :逝世五十周年纪念》)


除了写楹联、写诗词,甲骨文也被一些人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比如,董作宾曾经用甲骨文给胡适写悼文“大我永生”:
图:
董作宾为胡适所写甲骨文悼词


汪怡是董作宾的朋友。他用甲骨文给别人写过贺诗《新婚词》:
图注:释读为“嘉宾席上酒如泉,交饮花前并少年。一室风光观不尽,今朝人月喜同圆”。


特殊时代,用甲骨文作为社交工具,似可免去不少麻烦。比如,书法家司徒越(曾任县政协副主席等职)下面这幅“古为今用”写于1977年,其周边恐怕无人能懂:
图:书法家司徒越的甲骨文“古为今用”


其实,用甲骨文写作,说易不易,说难也不难。

准备一本《甲骨文词典》,大致就可以上手了。
图注: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的《甲骨文简明词典》封面及其内文索引


推荐阅读

1941年真题,你能考上西南联大吗?


    关注 短史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