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标化案例2:托福听力中的“体用之辨”

 

昨晚,语言培训中心的陈老师从哲学的高度,为咱们解析了一个很接地气的难题:听力为什么这么难?x0a恐怕很多人在为听力头疼的时候,没有如此深入地想过吧。一起来回顾一下~...



昨晚,语言培训中心的陈老师从哲学的高度,为咱们解析了一个很接地气的难题:听力为什么这么难?

恐怕很多人在为听力头疼的时候,没有如此深入地想过吧。一起来回顾一下~



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点我个人关于托福听力部分的体会和感受。这次我的主题是托福听力中的“体用之辨”。

首先,“体用之辨”这个词可能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体用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

那么这样一个哲学概念又跟我们的托福听力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体,什么又是用。



顾名思义,

体就是本体,就是某一事物它原本的样子。那在我们日常的听力训练中,所谓的体也就是听力材料的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每一段话、乃至整篇材料的内容。

用就是应用,是当我们可以灵活的掌握这一事物并化为己用时的状态。对应到我们的听力中,就是我们可以自信、自如地用英文跟人交流,而不再畏畏缩缩怕听不懂又不敢回应的状态。

再简单点说,对于听力而言,体就是词汇、发音和语法,也是我们听力能力的根基和前提;用就是逻辑、判断和预测,就是我们听力能力更上一层楼的阶梯,同时,也是最大的瓶颈。

毋庸置疑,基础的词汇、发音和语法是我们能够与人交流的基础,如果连这些最基础的内容都有问题,那我们基本不可能听懂别人说话,就更不用提交流了。

但是不是只要我们搞定了每一个单词,听清了每一个发音,研究了每一条语法,那么就可以搞定任何听力材料了呢?对于托福听力而言,这显然是不够的。

有时听力练习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有些同学听力材料的每个词单独拎出来都懂,但是把材料从头听到尾,就实在是不知道材料到底想说些什么了。那这就是我们在听力过程中过于“全神贯注”了。

这种全神贯注是建立在大脑被耳朵“征用”了的前提下的,也就是说,在听力材料播放的过程中,我们在不停地记忆耳朵听到的每一个单词,以致于塞满了大脑的内存。

这样当然有好处,这让我们听清楚了每一个词;但是坏处显然更加明显,就是我们的大脑在听力过程中根本没有时间和内存去分析和思考收集到的信息。这就好比地上摊了一地的汽车零部件,哪个是轮胎哪个是车壳我都认识,但你问我这车能跑多快,我只能告诉你我不知道。



有的学生会跟我说:我都记下来再结合笔记回忆一遍,大概也就能知道是啥意思了。

这看起来确实没错,但是这么做一是浪费时间,二是现在你听托福听力的lecture,六七分钟的一个讲座你可以把它全记下来回头再仔细分析,但是等你真正走进了大学课堂,动不动两三个小时的课,还都是全新的内容,难道你还打算把它全记下来回头课下再回忆吗?这不现实。就像那堆汽车零部件,我把那一地零件组装起来再跑跑试试也能知道它能跑多快,但问题是我有没有那时间或者有没有那能力把它装起来。

所以说在听力过程中,我们需要一定程度的“走神”,并不是说不认真听材料,而是说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让耳朵被大脑征用,让耳朵成为为大脑收集有用信息的工具,举个例子说,我们需要在听的过程中判断哪些信息重要需要记牢、哪些东西无所谓或者甚至说是废话所以根本不用记。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有针对性、有预判性地去吸收材料,让听力的过程由简单的摄取信息的过程变为摄取、分析、思考三位一体的过程,也就是达到听力“用”的状态。这也就是说,达到“用”的状态可以让我们在听力的过程中更好的抓住重要的内容,甚至于即便有时候有些地方,没有听清,我们也依旧可以通过逻辑判断来补上缺失的内容。



我说这次我的主题是听力的“体用之辨”,刚刚说了那么多,那么对于听力而言体和用究竟哪一个更加重要呢?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请大家想象下有这样两个场景:

第一个,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读课文;

第二个,两位老友见面在聊天。



估计大家脑海中都已经有了相应的形象,老师一定是字正腔圆的,每一个字都清晰明亮;老友之间聊天是很随意的,有时候可能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彼此就能猜出对方下一句想说啥。对应刚刚提到的内容,老师和老友分别注重的是听力过程中的“体”和“用”。那么我们能说这两种方式哪一种更好嘛?显然不能,但是我们知道在对应的情境下,不管老师还是老友的选择都是合适的、正确的。

对于听力的学习也是这样的。在我们刚刚开始系统地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一定都是由体入手的,最开始注重的一定是形式,所以小学老师一定会用很慢的语速,来保证每一个字学生都可以听清。

而当我们打好基础走向应用的时候,简单的听清已经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了,语言不光是用来传达声音的,我们需要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态度,需要用语言传递声音之外的信息,所以这时,用就在某种程度上变得越来越重要。

也就是说,体是根基,用是演绎,只有做到得体得用,就是说根基又牢,演绎得又好,才能让自己的听力水平达到最高。



在我们学习听力的过程中,尤其是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的时候,做到得体又得用是一个非常难达到的境界,往往学生都会是处在有用无体、有体无用、甚至是无体无用的状态中。

1、首先说说有用无体,这类同学往往会认为自己的听力水平还算不错,每次听完材料都觉得能听个差不多甚至基本没啥问题,但是一对答案还是错一堆;对完答案,问起原因来,都会说没听清楚啊,没太注意啊或者我觉得怎么怎么样;确实,材料的大的框架和结构都差不多听懂了,能联想、能猜的细节也都猜了,但是这种大面积的留白然后自我发挥,实在不是一个好的习惯,至少不是一个好的做题习惯。

其实根本上讲,就是基础掌握不扎实,该听到的地方都用自己的猜想代替了,虽然看起来好像自己猜的蛮对,材料的意思也流畅,但实际上可能跟听力材料完全对不上,自然就会出现感觉不错还错一堆的情况。这样的同学就需要尽快认清自己的问题,通过老师总结的背景知识、常考词汇等基础内容踏踏实实地开始积累词汇,安下心来让自己多注意细节,夯实自己的基础。

2、有体无用就稍微好一点,一般这类同学基础还不错,但却总觉得自己啥也听不懂,这样就很可惜了;就像刚刚举的例子,全神贯注的每个词都听懂了,但就是不明白材料在讲啥。这就是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这篇材料,脑子全用在听清楚每一个单词上面了,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那么自然,这类同学就需要从“用”的角度着手,让自己能通过一些基础的逻辑分析和判断,对材料整体有自己的认识,对材料发展的脉络有自己的预判,这样一来,再听起来就会轻松得多了。

3、最后,无体无用的同学在做题时最常用的方法还是找选项中有没有自己认识且听力材料中一闪而过的词,说白了就是在蒙,做题既毫无逻辑,又把握不住细节。这样的同学自然而然就需要从体到用整体的提升——从基础的辨音到词汇、语法,基础打牢了之后再系统地学习逻辑结构,加深整体理解。这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才能达到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准备托福听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认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再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我们的目的当然是达到“体用合一”的最高境界,以便我们能够轻松地面对以后的学习生活。

最后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不同材料中的“体”和“用”的不同应用。

在对话中,显然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所说的听力过程中的“用”,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对话者的语言判断对话的发展方向,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相对比较轻松地来理解整个对话的内容。但是在讲座中,显然体看起来就更加重要了,毕竟我们是要从教授那里得到相应的知识点,所以搞清楚每一个单词的意思、搞清楚整体的形式是我们最需要达到的目的。

也就是说,在我们理解和应用“体用”这样逻辑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我们是在分析什么材料,还有我们自己到达了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行针对性的技巧练习。

以上就是今天我要讲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关注出出国留学,

获取更多资讯!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 出出国留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