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晰访谈: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我们怎么办?

 

最近,上海一所名牌学校的初中生从家里的窗户坠落。“小孩子的情绪控制问题”,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这个问题,又一次引起了我们的警醒。为此,蒙晰访问了儿童心理学家。...






就在最近,上海一所名牌学校的初中生从家里的窗户坠落。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和热议。孩子的死因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是“小孩子的情绪控制问题”,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这个问题,再一次让我们警醒。为此,蒙晰访问了儿童心理学家。

这次访谈,令蒙晰倍受启迪,甚至发现原来身为父母,我们很多时候都做错了

蒙晰 & 孙领祥 领祥儿童心理工作室创办人
蒙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现在有很多自杀跳楼的现象,请您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孙老师:现在的孩子感觉比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的情绪更加的不稳定了

蒙晰:为什么呢? 是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吗?

孙老师: 有很大的影响,您看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爆炸、科技发展、节奏加快、选择多样等等。家长的压力也比以前大,比以前焦虑。小孩面临社会的压力也比以前大,焦虑,所以往往他理性的东西就不够用了。

蒙晰: 您提到理性的东西不够用,小孩子本来就还不成熟。您能否分析一下,孩子这样的行为,是由一些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

孙老师: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伴随着生理发育上的快速变化,情感上也有些双向性。昨天说妈妈像天使,第二天就可能因为一件事把你当成恶魔,情感波动比较大,加上前额叶发展的不成熟、生理激素的影响等等,通常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举动。

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最终实施过激行为,有的孩子不会那么做呢。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如果先不考虑遗传层面气质类型等方面。家庭教养系统、孩子童年经历的影响应该有较大的关系,包括奠定孩子人生底色的亲子依恋关系。

蒙晰: 您能具体给我形容一下所谓的依恋关系,就是很粘着妈妈吗?

孙老师:所谓的依恋,就是和照顾者(通常是母亲)的一种生理到心理的连接与依附,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孩子的情绪力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就是依恋关系。

当一个孩子发脾气、紧张、哭闹时,父母有足够的抱持、接纳和稳定度,孩子有机会“感觉透”,TA的情绪通常会发展得比较好,心理弹性或者抗挫力就会发展的比较好。

如果哭闹让父母心烦意乱、忽视、拒绝、惩罚等等,孩子的情绪发展就会收到很大影响。

依恋关系可以在孩子大脑的神经生物层面留下很深的痕迹。

孩子进入小学,开始学业压力来了,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让孩子忽略他们的内心感受,比如说孩子觉得作业很烦躁,父母会说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为了考试必须要做。那么孩子的头脑似乎越来越强大,而对躯体的感觉、对心的感受却越来越弱了。

渐渐地,孩子开始身脑“失联”,情绪感受会变得混乱不清。

到了青春期,更多的强烈情绪涌上时,很容出现“杏仁核劫持”,就是大脑中一个叫“杏仁核”的组织,把整个大脑的理性给劫持了。同时由于这个年龄阶段往往对行为后果严重性意识不足,再加上如果TA感受到的家庭以及社会支持系统不够时,就很容易出现极端行为。



蒙晰:有一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孩子发生这样过激或极端的行为,是因为由家长引起的这个概率有多大?以防以后的家庭再发生类似的问题,我觉得这是需要去面对的一个问题。

孙老师:家长的概率有多大呢,目前还没有看到明确的研究。个人感觉应该70%以上。我们不能说孩子的问题一定都是家长的问题,这样说可能太武断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其实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影响和塑造孩子一个更具适应性的心智模式。

这个模式就像一个滤光片似的,透过这个滤光镜来看待自己、他人和世界,看待发生在TA身上的事情,也就是如何解释发生的事情。

往往事情本身不足以让孩子崩溃,崩溃的是TA对这个事情的感受和解释。这个心智模式的建立,当然也会受到社会和同伴压力的影响,但如果青春期前父母已经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较为健康有弹性和适应性的心智模式的话,那么孩子受外在事件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大。当然70%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感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也没有实证支持。

蒙晰:我们再来说一下对于青春期孩子情绪的控制,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防止这类极端行为的发生。

孙老师:有办法的,不光是很多理论知识,还有很多很好很实用的技巧。

比如说一个孩子突然生气了,很恼火。不管是什么情绪。如果你能让它自然流动,哪怕它越来越高涨,但它不会永远一直往上走,总有一个顶点然后往下走。所以让这个孩子的情绪自动流淌。流淌结束了,这个情绪不仅不会干扰TA,反而会让TA变的更清晰。将来这一类的事件再发生,他们会自己想出很多办法去处理,甚至不需要人去帮助。

一个情绪只要不卡着,那么它对你来说就是一个礼物。

但是生活中往往有太多的打断和急切帮助,让孩子的情绪卡在那里,能量被卡在那里。于是这个情绪的碎片就留存在孩子的脑海里。将来即使不相关的某一个情景某一件事某一句话,也很容易被这些碎片化的东西触发。

如果父母能掌握一点小技巧,学会在孩子情绪较大波动时有技巧地倾听,常常会发生一些神奇的事。“先情后理”,孩子情绪平稳之后,才是“可教时刻”。



蒙晰:所以,家长要学会怎么去和孩子交流。

孙老师:就像青春期的孩子留长发,父母看不顺眼,非要孩子剪掉。孩子不肯就开始闹矛盾了。孩子生气了,有情绪了,这时候重要的不是说理,而是要倾听。

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刚才那样说你是不是很生气?”

“是的,我觉得很生气,觉得你不尊重我。”

“你觉得妈妈不尊重你”

“是啊” 。

随着孩子每一次的“是的”,TA会越来越“自由”地流出更多的情绪和抱怨,甚至新仇旧恨都扯出来了。其实这是很好的一个机会,连老的情绪也一起处理了。这个过程如果父母始终能保持倾听,只进行不额外加入信息的回应,孩子能体验到被理解、被允许、被接纳,随着情绪慢慢平复,附着在事情之上的新旧碎片一并理顺。

另一方面,比技巧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心”,父母的爱。

蒙晰:我相信现在大部分的家庭经济条件也都不错,父母们,特别是妈妈可能觉得我够爱孩子了,他们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是您刚才说到“爱”吗?

孙老师:可能还不是,不管妈妈认为自己付出多少爱,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接受你爱的人感受到多少爱。

蒙晰:这个跟爱情一样,不是给你想要给的爱,而是要给对方需要的爱……

孙老师:妈妈也要觉察自己所谓的爱,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这种爱有多少是条件性的或者功利性伪装。比如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取面子。

另外,很多父母总担心孩子走弯路,以自己过去的人生经验教训来为孩子设计“康庄大道”,却不知道很多情况下父母一味地“弯道”,恰恰是孩子成长最需要的后加速道路,孩子在弯道当中得到的智慧,往往受益终生。

蒙晰:孩子生活的时代跟父母生活的时代又是完全不一样的。

孙老师:是的,所以父母要觉察自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更大的爱是一种包容,或者是一种抱持,你能有足够大的空间。父母自己发展开了,孩子的空间也大了,这样的爱是一个更大的爱。



蒙晰:今天是父亲节,您觉得作为父亲,在家庭中对于孩子的影响,特别是情绪方面的影响是什么?

孙老师:我觉得不管是男孩,女孩,父亲的作用都是重要的。父亲情绪的稳定性、包容度、回复力,情绪处理的方式方法,都会对孩子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情绪影响是相互创造的一个过程,孩子与父母彼此都会成为塑造对方的背景或者环境。亲子连接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觉察与成长的过程,包括修复自己童年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没有觉察,心智模式常常会代际传承。

我儿子看到我经常打坐,有一天也主动要求参与,现在每晚8点开始打坐,已经快一年了,我观察到小孩子觉察力的进步令人惊讶。



蒙晰:您的家庭听上去非常的和谐。如果有些情况,特别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妈妈可能会担心的比较多,在情绪上妈妈自己或许也会失控,然后跟孩子之间有冲突。那么在这样的状况下,父亲应该怎么来做?

孙老师:父亲首先应该明白家庭的一个大概位置,家庭的一个三角结构不宜过于偏斜,比如说过于偏向孩子,或过于偏向自己的妻子。从关系的角度来说,应该把妻子摆在一个相对更重要的位置,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去中心化、边界感的发展都比较有利,小孩子即使他没有意识到,也能很快的适应并参与创造整个家庭动力系统。

蒙晰:所以如果妈妈在跟孩子起冲突的时候,父亲应该站在妈妈这一边?

孙老师:首先,父亲应该是公正的,不能偏向哪一方。同时,要孩子明白,父母永远是你的长辈,所以不管对错,首先要尊重母亲。道理上可以去和妈妈辩论,都没有问题。其实,孩子懂得在言行上尊重母亲,TA就不会跨越很多。爸爸可以平衡情绪的紧张度,而不是总站在妈妈一边,那样更糟。

 
关注 
“美妈蒙晰”
分享~收获
  美丽永在  


    关注 美妈蒙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