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万丈,是谁在支撑人类的梦境? 主笔发言 余艳波原创

 

万丈红尘,正是那些坚定而执拗的女性,才支撑起人类的梦境。...





01
娜德朱塔· 梅克夫人,是俄国著名的铁路大企业家卡尔常杰奥克·冯梅克的遺孀。一八七六年,丈夫去世后,娜德朱塔成为无比富有的寡妇。她因欣赏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而开始与柴可夫斯基通信,彼此交往长达十三年,并按期给柴可夫斯基生活费用。

娜德朱塔唯一的条件是:两人永不见面。



柴可夫斯基为感激她,写成《第四交响曲》,这首作品后来在他和娜德朱塔的信件中,昵称为“我们两人的交响曲”:

“我笔尖下的每一个音符,全都是呈献给你的。我对工作的热爱得以再次苏醒,完全是你的功劳。”

第一次听到这首交响乐,娜德朱塔如醉如痴地陶醉在奇妙的旋律中,不吃也不睡达四十八小时。然后她写了一封信给柴可夫斯基,信中彻底地向他倾吐了衷情:

“我爱你胜过其他任何一个人;我珍惜你胜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如果这个消息使你烦恼,那就原谅我吧。反正我已经说出口了。理由是——你的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和这位夫人维持着奇妙的爱情,她只从他寄给她的照片中知道他的外貌,但是她能够神奇的了解他内心最深处的思想、最隐秘的情绪。

娜德朱塔尽管比他大9岁,又有过丰富的感情经历,并且有十二个孩子,但她以精明机智和女性的温柔善良赢得了他完全的信任。她从不多打听他不愿说的事。在他绝望的时刻,她安慰他,倾听他的诉苦并使他有勇气继续写下去。

他们约定了永不见面,娜德朱塔担心音乐的关系会被某种太现实、太物质的东西所代替。她趁着到国外旅行空出自己的住房,邀请柴可夫斯基在她外出期间住到这里来,翻阅她的书籍,参观她的藏画,好让她回来时能在隐隐之中,感觉到他的存在。

一八七八年冬,她从度假地佛罗伦萨提出一个更为大胆的要求。她请他到那个城市来,住在她将为他准备的、离她几英里路的一所村舍里。虽然只需越过一片草地,但是还是不见面,他们还是每天通信。每天,柴可夫斯基到镇上寄信取信的时候都要经过她的房子,听见她孩子们说话的声音。

不过,还是发生了一次神奇的际遇:

那是一个夏天,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本来已安排了他们的日程:一个外出,一个留在家里。但是这次他们在计算上都出了差错,两个人同时出来了。

他们的马车在街上渐渐靠近,当两辆马车交错的时候,柴可夫斯基无意中抬起头,看到了梅克夫人的眼睛。两人彼此凝视了好几秒,柴可夫斯基一言不发地欠了下身子,梅克夫人也同样表示了一下,就让马车继续赶路。

柴可夫斯基一回到家就给梅克夫人写了一封信:“原谅我的粗心大意吧!维拉蕾托夫娜!我爱你胜过其他人,我珍惜你胜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

在他们的一生当中,这是他们唯一一次最亲密、最靠近的接触。
02


大画家张大千一生一妻三妾,红颜知己无数,从20岁出名一直到辞别人世,张大千的桃色绯闻比他的画卷还丰富。

然而,有一份感情,却像一泓秋水,清澈而明净。

张大千20岁时,因青梅竹马的未婚妻过世到宁波天童寺出家,三个月后还俗到了上海。张大千拼搏于上海画界时,仿石涛的画到了连行家都无法鉴别真伪的程度。

宁波富商李茂昌,对自己的三女儿李秋君疼爱有加,李秋君毕业于上海务本女中,从小精通琴棋书画,姿容雅丽,性格温婉,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当她看到张大千这些仿冒的画作时,笑着说画是假的,但作画之人天分极高,将来成就之大,将是划时代的。

李茂昌非常震惊,多方寻找,终邀请到张大千到宁波自己的府上小住。

张大千本性洒脱,正值青春年少,风流倜傥。第一次见到李秋君,竟然惊若天人,不仅惊叹于李秋君的多才多艺,更惊叹于她的绰约风华、温婉可人。在李家半年多的耳鬓厮磨、书画唱和中,两人不由得生出浓浓情愫。

然而,郎情妾意,却万般无奈。

原来,张大千在自己的表妹去世后,心灰意冷之际就在家乡由母亲做主娶了亲,第二年又纳了妾。即便风流潇洒如张大千,面对这样的如花佳人,也不敢鲁莽造次。

张大千常常对月借酒浇愁,偷偷地刻下了一方印——《秋迟 》,以见证他心中的苦楚。在酒醉时豪书“恨不相逢未娶时”,上面盖着的正是《秋迟 》之印。斑斑墨迹之外,还有绝代才子的泪痕。李秋君正巧发现了,见了这样的墨迹,顿时泪雨滂沱,怔怔地看着心上人,竟说不出一句话来。

张大千竟“扑通”一声给她跪下:

“三妹,八哥虽然年少轻狂,但是我深深地知道,我这一生将为画而活,为画而死。抛开男女情事不谈,我一生最近的红颜知己,除你之外再无一人。但是,我若纳你为妾,将使一代才女受辱,而我也必遭天谴。……”

自此,开始了一段世纪恋情。

30年代初,李秋君跟随张大千来到上海,在国立美术学校任教。李秋君一如既往地照顾张大千的起居,甚至亲手缝制张大千的衣服。张大千云游四方时,干脆由李秋君代选门徒,张大千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心瑞、心沛过继给了李秋君作养女,李秋君把她们视如亲生骨肉,尽心疼爱教育。

正是李秋君积极筹措资金,鼓励张大千去敦煌临摹壁厚,彻底改变了张大千的艺术境界,成就了一代艺术巨星。张大千则从未中断过与李秋君的联系:在黄山,在四川,还是在遥远的敦煌。每到一处,他一定把艺术感受写成文字,传送给远方的三妹,与她共同探讨艺术上的话题。

他们这种通信习惯持续了近四十年。

为了张大千,李秋君始终保持独身,终身未嫁。
01


胡适博士留学归来,已是声名远播,更兼风度翩翩,自然免不了有许多女孩子苦苦追求,写来许多神魂颠倒的情书。但是只有曹诚英是胡适留学归国后,最让他刻骨相思的一位女性。

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小胡适11岁。1917年胡适回乡成亲,她是婚礼上的伴娘之一,两人初识。曹诚英喜欢种花草,胡适夫妇到北京后,她常写信给胡适,要他寄花籽给她,也不时作些小诗请胡适评阅,两人书信往返,互有好感。

1923年,胡适到杭州休养,曹诚英也在杭州读书。久别重逢,曹诚英正在心境万分凄凉的当口。曹诚英四年前已经嫁给了上庄村的胡冠英,不过在她自己的争取下,成婚后不久就与丈夫离婚了,此后就读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胡适十分同情她,写了一首《怨歌》寄喻自己对她遭遇的感伤情怀,并且尽可能安慰她,陪她散心。

两人交往渐多,感情渐笃。不久之后,胡适写下《西湖》,说他的心也跟着湖光微荡了:

“十七年梦想的西湖,不能医我的病,反使我病的更厉害了!然而西湖毕竟可爱。轻雾笼着,月光照着,我的心也跟着湖光微荡了。前天,伊却未免太绚烂了!我们只好在船篷阴处偷觑着,不敢正眼看伊了……”

这段神仙一样的日子,令胡适流连忘返,直到12月份,才回到北京。虽然人到了北京,感情上仍然久久沉浸在杭州烟霞洞的温馨中。

曹诚英于1925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进了东南大学读农科,直至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然后赴美深造。很巧的是,胡适早年进康奈尔大学,选读的是农学院。此时,胡适特意写信给他的女友韦莲司,让她照顾曹诚英。

此后,曹诚英终身未嫁。解放后,她任教于沈阳农学院,1958年退休,1973年病逝于故乡安徽绩溪。她曾经委托好友诗人汪静之,将她一直珍藏着的一大包与胡适来往的资料,在她死后焚化。这段刻骨铭心的相思,她珍藏了一辈子,死后也随她带去了天堂。

悲情故事,总是有一种撕心裂肺的力量。

没有娜德朱塔,决不会有柴可夫斯基;

没有李秋君,断不可能有张大千;

没有曹诚英,也不可能有一个多情的胡适。

人类生命的长河里,人们常常看得见的,是那些灿若晨星的艺术大师,看得见的是那些千年一遇的大师的智慧与才情,

却没有人知道,正是那些寂寂无闻的艺术家背后的女性,牺牲了全部的生命与才智,才点亮了这些艺术天才。

万丈红尘,正是那些坚定而执拗的女性,才支撑起人类的梦境。

余艳波原创精选

☞最被误解的中国城市——武汉!“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十年不飞,一飞冲天”——大武汉大在哪里?

☞文人大多那么坏,为什么偏偏有人爱 | 余艳波原创

☞她忘记了全世界,却从未忘记爱你

☞武汉人的浪漫从法国来?——武汉城市文化的法国基因

☞武汉城市文化中的俄国基因

☞阿城说:“六面玲珑 两面刺”——好人变不成杰出的人

☞怀念爱情——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告诉我们:什么是爱,什么是情怀!

☞让一首诗,带我们飞越岁月与山河

☞50岁开始新童年 致敬——奶奶级的青春女性,无限的生命传奇! 

☞在城市安家 到乡村安心 ——我们为什么怀恋农村生活

☞“2049”的阮成发:让每一位武汉人家门口都栽一棵树!

编辑:建波

商务合作:18802719897(同微信)
SS-DCGSH | 稻场故事会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一年中,近百种野生、 原生 、养生的优质农产品 ,1分钱,任意抢 ;一年中,无数的时令佳肴低价到你不相信,送到你的餐桌;一年中,三大原创写手 ,嬉笑怒骂、纵横捭阖、品鉴世事风云,笔下就算不能生花,长出的也一定是有思想的芦苇。


    关注 稻场故事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