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一个组织,的确需要灵魂人物。

 

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并非末日,最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我甚少写一些关于电影的评论,但是每每看到历史传记类的电影,我一定会到电影院里去看,因为电影院里可以让你置身于电影本身营造的环境内,就如同你在黑夜关灯看恐怖片又将会是一种特别的心情。

在今年九月份国内上映了敦刻尔克,因为四五线城市的经济环境,这样的片子受众群体确实少,安排的场次也不多,都安排在了吃中午饭的时候,想必这样的片子去看的人也不会多,我当时去的时候就是网购了一张包场的票去看的。
看完 敦刻尔克 之后,剧中的人物人名我现在都很少能记得了,我有个习惯就是在看每个场景的时候能思考一些现实中的问题,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这么做,毕竟看电影的时候那么多人动情、煽情、落泪,可能也都是被场景深深的吸引了。

敦刻尔克 是一部没有慷慨激昂,没有热血沸腾,没有英雄的冲锋,没有人性的光辉。只有惊恐的士兵,泥泞的海滩,阴暗的天空,草芥的生命,求生的欲望,沉闷的气氛,压抑的绝望。战场就是炼狱,生命就是这么卑微不堪。

这部剧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平的确来之不易,任何的战争当中都不会有任何的人受益,这是人类陆续承认的基本事实。

我还想起 敦刻尔克 这部电影中有许多的台词:

涨潮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海里的尸体飘过来了。为了活下来,要拼尽全力,生命本就不仅仅是为你自己。既然空袭能将我们一网打尽,他们干嘛浪费贵重的坦克?


从组织行为学上来讲,我把敦刻尔克 比喻成了一个经营业绩不景气,精气神儿全无的一个组织,那么如何才能振奋员工的心呢?惟有的办法是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事必躬亲、亲力亲为的精神才可以,在岸边叫好没有任何意义,应该投入到一线当中去,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显著倾向和执行机制。来自群体的压力会让许多人选择同群体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任何个体对于群体的偏离都要冒很大风险。 从众,随大流,跟风本身并不是贬义词,大家喜欢我也喜欢,有什么不对?而为了个性而个性,有时候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降低自己的幸福感。



今天以同样的方式(利用中午时间、又是一票包场)看了 至暗时刻 这部电影,影片讲述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作为首相期间面临的最重要的审判:是向纳粹妥协做俘虏,还是团结人民群起反抗?丘吉尔将集结整个国家为自由奋战,试图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这可能也是组织行为学中比较深刻的案例吧,我坚信的认为历史当中的任何事件都会时不时的在现实当中上演,只不过是事件发生的量级或大或小、或亲身经历或是发生在身边的人身上,但是以史为鉴是重要的。

每个人看电影的方式都不一样,理解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整部电影我记录了几句话:

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汗水。我打断你说话的时候,你能不能别插嘴?我不是请求你,这是命令。不懂得改变主意的人,什么也改变不了。

从组织行为学上来讲,依然能深思出一些东西,当管理者能竭尽全力的去努力,达到了员工和团队所有人认为的辛劳程度,我相信大部分异样的声音会销声匿迹的,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是么?

我也认为,一个领导者必要的强势,必要的命令是特别重要的。

我更认为,时刻努力让自己变化,以此来应对世界的变化也是特别重要的。

银行的经营不是难事,易于其他人何难于我?我是觉得一个团队,心如果在一起,其他的事不是难事,事情终究有解决的办法,只不过用心的人、心在一起的人会提前想出来,而凝聚力不在一起的终将成为阻力。



最后,以至暗时刻 片尾的一句台词结尾。

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并非末日,最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关注 小道金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