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这些晋城美食能上央视?看过之后......

 

面羊...







为什么这些晋城美食能上央视呢?看完视频,小编恍然大悟!视频有点儿长,小编给大家精炼一下这些上央视的晋城美食吧!
   面羊   



山西民间制作面羊,始出于远古秋祭。山西民间有尚俭尧风,融谷、畜一体,家家制面羊以祭,而后分食。传说炎帝神农氏在此尝百草,识五谷。传农耕时,先用羊尝,羊食之无碍,炎帝方颁令播种。因此羊对人类贡献很大,被列为图腾,奉为神明。



晋城高平地区的百姓,为了祭祀炎帝,每年阴历四月初八家家户户都会蒸面羊。高平地区的面羊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嘴里会叼一个谷穗。
  八八筵  



王府八八筵流传于阳城东乡,因其主菜贯穿周易太极“八卦生万物”和“好事成双”理念,且主菜为十六道而得名。其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名扬天下的一种古老名宴。



据先辈传说,王府八八筵源自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据说村内天官王国光在朝任刑部尚书时,朝中光禄寺(主管皇上饮食、御膳机构)一金姓官员因遭人陷害,申诉无门,恰遇国光翻阅旧案,得以平反昭雪。金姓官员为报答天官知遇之恩,认国光为义父,在万历十年国光辞官回乡时,随同天官返回上庄,照顾其饮食起居,并改“王”为姓,在村内定居下来。金氏遂将自己掌握的宫廷御膳技艺配以民间辅料,创立了这一传统名宴,作为王府举行喜庆和招待地方官员时所用。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和时间流逝,这种珍肴时馐逐渐走入民间,成了人们举行嫁娶、寿诞喜庆时招待亲友宾朋的一种宴席。
  烧大葱  



烧大葱是晋城风味佳肴之一,世代相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来源于一个历史典故:《将相和》。相传,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廉颇对文官蔺相如为上卿不满,经常寻衅闹事,蔺相如则善自谦抑,相忍为国。廉颇得知蔺相如之所以每每相让,是以社稷为重,深受感动,遂负荆请罪,蔺相如则以酒宴相待,表示将相和好。



仆人为将相言欢而倍感高兴,忙乱中不慎将一道做好的菜打翻,无法摆宴。情急之时,忽见案板上放着大葱,灵机一动,把大葱切段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加调料吊汤,送上宴桌。将相食后,无不为之独特的风味而叫好。烧大葱因此而得名,世代相传不衰,至今仍是晋城人喜欢的传统名肴。
  油圪麻  



油疙麻是晋城地区常见的一种油炸面食,它的名字跟晋城方言有关。晋城方言叫青蛙是“圪麻”,因为制作油疙麻时,打好的面坨放进油锅里很快就浮出油锅表层,一跳一跳的很像小青蛙,所以这道美食就叫“油疙麻”。



吃油疙麻在晋城地区还有一个风俗,就是用来招待女婿的。过去相亲,男方第一次上门,女方会用油疙麻招待,如果对这门亲事不满意,就会上蒜汁,意思就是这门亲事成不了。如果上的是蜂蜜或糖汁的话,说明这门亲事有戏!也祝福以后生活甜甜蜜蜜的。
  馔面  



馔面是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一种流传很久的传统面食,深受大家的喜爱,相传馔面源于周朝,原本是宫廷美食,后流传到民间,成为百姓人家办喜事,用来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馔面的渊源很难考究了,《辞海》中说,"馔"者谓之"具食",即存放在特制盒子里的食品。馔面也当在此列, 与日常生活中的面食大不相同。民间传说馔面来自汉代宫廷,原为钟鸣鼎食之家的食品。



馔面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配料讲究;制作好的馔面色泽光亮透明,风味独特,口感光滑如玉,吃一口回味无穷。馔面是存放在木制食盒里的兑了盐和碱的手工面条。它色金黄,味清香,煮熟滤水后加上高汤配以红绿菜梗间杂的或荤或素的菜,再撒上香菜和芝麻,其色、香、味俱全,俨然有宫廷御膳之风韵,可使数百人同时就餐。晋城泽州县大阳镇的范锁喜因会制作地道的馔面,成为第三批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看完这期节目,小编深深地感叹,咱晋城的美食不仅好吃,还这么的有历史文化内涵!以后跟别人介绍晋城美食的时候,别光说好吃了,一定要给各位吃货们涨涨知识!物质和精神食粮共同补充!

你还知道哪些节目中没有的晋城美食的历史文化典故,记得告诉小编哦!小编可是一个很有求知欲的吃货呢!

视频来源:中央电视台

编辑:淑毅
近期热文


1、作为一个晋城人,你知道“晋城”为什么叫“晋城”吗?

2、自豪!晋城的这项工艺比欧洲要早一千八百多年!

3、"被岁月包浆的太行遗珠"高平 永宁寨

4、从乱世固防到诗意栖居—“中国北方第一明代古堡”湘峪古堡

5、冬天在晋城必做的20件事,少一件都不完美!

6、天下高都:穿越历史的风尘,深藏功与名

7、晋城女人:平和雅淡美得从容

8、来高平秦家沟,体验在鸟语花香的清晨醒来是什么感觉~


    关注 美哉晋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