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晋城的这项工艺比欧洲要早一千八百多年!

 

阳城犁镜铸造,据历史记载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历史,明清之际已甚兴盛,最盛时有犁炉近百座,年产70万片,清光绪《阳城乡土志》载:“犁面则远商驻买于本境,每年二十万有奇。”...






      犁镜是阳城的名牌产品,为步犁上的重要配件。由于犁镜为白口铁材质,脆硬耐磨,在和土块经常摩擦的过程中,使镜面保持光亮,这是犁镜得名的由来。

     阳城犁镜铁范铸造从泥范翻制铁范,再用铁范铸做犁镜,具有自成体系的完整的工艺规范,堪称中国式铁范铸造的“活化石”。

阳城犁镜铸造,据历史记载已有一千多年的生产历史,明清之际已甚兴盛,最盛时有犁炉近百座,年产70万片,清光绪《阳城乡土志》载:“犁面则远商驻买于本境,每年二十万有奇。”



阳城县犁镜生产主要分布于横河、李圪塔、桑林、东冶、三窑、西交等南部山区。离县城所在地百里之外的东冶镇则是出产铁矿的地方,其矿石质软纯洁,含磷高、含硫低,南部山区坚硬木料为料烧制的三寸茬、七寸炭的生熟木炭也是铸件的必要原料,为铸犁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据传,阳城犁镜的生产是由原先五家独行形成,制作模型是阳城上芹村李氏的独行,修造犁炉升火用的大风匣是晋城南村李氏的独行,制炉铸镜(包括设计、盘炉、修炉)是河南济源东许村炉工的独行,铸造犁镜特用的矿石和木炭是阳城南部山区的独行,出售产品是河南怀庆府的独行,五家独行各藏绝技,都不外传,直到清朝后期,才打破了那种独行独占工艺的生产格局,阳城掌握了全套生产技能,成了名副其实的产销地。

阳城县润城镇砥洎城,使用冶铁废弃的坩锅建造的城墙


阳城县润城镇,使用冶铁废弃的坩锅建造的民居




从铁范制作、犁炉修筑、炉料制备到鼓风溶炼、炉前控制、浇注精整等套套工艺完备、精湛,富有有特色和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工艺,其技艺传授,行业习俗,工具设备,行业运行乃至作坊布局,无不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砥洎城及其周边的沁河古村落中,普遍以坩埚做为城墙、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并使用至今

阳城犁镜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

1、中国的冶铁术以生铁冶铸之早期发明与广泛应用为最突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迥异于西方,具有自身特色的钢铁技术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以及周边国家均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阳城犁镜冶铸工艺则是其硕果仅有的代表作和活化石。



2、其工艺流程操作方式体现了其精湛的民间工艺技术,阳城犁镜的铸造技术富有特色,自成体系,是山西独有一项重要的无形文化遗产。



3、铁范铸造是我国冶铸技术的一项重大发明创造,比欧洲要早一千八百多年,从战国到汉魏时期,铁范被广泛用于铸造铁农具和手工工具,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历史作用,南北朝以后手作农具多由铸制改为锻制,是为农具制作中的大宗产品,阳城犁镜其源甚古,据老艺人口头相传,至少可上溯到宋元时期,阳城犁镜为传统铁范铸造存世之唯一实例,值得珍视和保护发扬。





阳城犁镜是传统模式的缩影,是古老优秀的民间文化之遗存,我国的生铁冶铸术创造了辉煌的铁器时代与钢铁文明,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它的历史价值、技艺价值和文化价值极为重要而独特。

编辑:杨柳

内容来源于山西新闻网-晋城频道
近期热文


1、"被岁月包浆的太行遗珠"高平 永宁寨

2、从乱世固防到诗意栖居—“中国北方第一明代古堡”湘峪古堡

3、冬天在晋城必做的20件事,少一件都不完美!

4、天下高都:穿越历史的风尘,深藏功与名

5、追赶李寨那最后一抹秋色

6、晋城女人:平和雅淡美得从容

7、来高平秦家沟,体验在鸟语花香的清晨醒来是什么感觉~

8、夜色下的乾明寺,竟是如此撩人~


    关注 美哉晋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