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共读 屈子辞赋悬日月,《楚辞》光彩耀千秋

 

如果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有两颗最耀眼的星,那一定就是《诗经》与《楚辞》。文学是地域性的,楚国在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有书国学共读





壮烈殉国留千古,

虽九死兮而尤未悔!

如果说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有两颗最耀眼的星,那一定就是《诗经》与《楚辞》。文学是地域性的,楚国在南方,《楚辞》产于长江流域,是南方文学,《诗经》主要产于中原地区,因此代表了北方诗歌。

《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汪洋恣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感情奔放、文采华美,《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一词来源于诗经和楚辞,作为汉族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风、骚”现在泛称文学,而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的叫领风骚。

亲爱的书友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早读沉默继续带领大家一起共读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一书,建议共读第八章到第九章,从第45页到56页。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一、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子辞赋对后世的文化有怎样重要的影响?
    - 01 -
 
钱穆先生说,《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文学作品,但尚未出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它是一部集体创作,创作者的具体姓名已不得而知,《楚辞》虽然也是一本总集,但其中以屈原的作品为最多,因此,屈原就成了中国第一位文学家。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楚辞, 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创作了《离骚》、《九章》和《九歌》等许多优秀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齐梁时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评论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屈原的诗歌,激情澎湃,辞采华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抒发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把华美绝伦的文辞和道德情操、现实抱负、民生忧患以及他对天、对地、对生存的觉问融为了一体。

李白在《江上吟》中写道:
屈平辞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他说屈原的辞赋像天上高悬的日月光照千古,而楚王的亭台楼榭早已空空如也,成了荒山土丘,文章乃不朽之大也,而势位终不可恃,其中深意耐人沉思。
  
  - 02 -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而今,立于汨罗江畔,我放下纷纷扰扰的琐事,慢慢地忆起那位曾在此为国而哀不肯苟活于世的伟人。”——余光中

时光恍若隔世,画面切换到两千三百年前的湘江流域,荒野中那个踽踽独行的身影,白衣飘飘、青丝散乱,愁眉紧锁,仰天叹息!他就是那个曾游历于秦国的天之骄子,是辞赋流芳千古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国家破败后仍不忍弃之而去的爱国大夫——屈原!



屈原的一生时逢乱世,空有安邦治国之才,却始终与痛苦为伴,“少怀高阳,伤时忧世,为一痛;遭谗受害,无以昭雪,为二痛;世风日下,兰蕙变节,为三痛;报国无门,美政流产,为四痛;举世皆浊,茕独孤苦,乃五痛;国君昏庸,皇舆将覆,乃六痛;晚年劳苦倦极,衰老疲惫,是七痛;辅国无望,拟死赴渊,是八痛。”人生有此八痛,命何以堪?!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被吞啮,看着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与人民于不顾。此情何堪?他决不愿同流合污,绝望之中悲壮地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怀抱一腔热忱与悲愤,屈原选择了舍生而取义,选择了一身正气慷慨赴死。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他用自己的文字和身躯给了中国诗人和文人一种气场、一种气韵,塑造了他们高洁美好的精神品质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一曲《离骚》,
几怀心殇?
汨罗江畔,悲歌唱尽兮,
无处话凄凉!
 
壮烈殉国留千古,
虽九死兮而尤未悔!
怀沙投江,
别来几度心伤?
在屈原之后,那么多的贬谪诗人,那么多的落魄文人,都在不知不觉地续写着《离骚》。屈原是中国传统士人的精神图腾,然而他的“美政”理想终究无法实现,他承受着双重打击:故乡的远离和理想的破灭。 他被放逐,一步一回头,在忧伤的回眸中,故国变成了美化中的理想国,遥不可及,又让他牵肠挂肚。《离骚》也是一种乡愁啊,既是对故国的乡愁,更是对心目中的理想国的乡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除《离骚》外,他所作的《九歌》、《九章》中的《惜诵》、《抽思》、《思美人》诸篇、《天问》、《招魂》等也多是于理想中抒写忧伤之情,通过神话世界折射孤独的追求,通过与楚地民歌相结合,化为诗人的吟唱,响彻历史的天空。

 

屈子辞赋悬日月,《楚辞》光彩耀千秋。

后来汉朝的文化基本上延续着楚文化来,历史真正的传承其实是在文化的传承,在精神的传承。千古以来屈原的悲剧故事之所以如此动魄惊心,这么多人爱戴景仰、称颂怀念,甚至将他投江之日定为端午节,以纪念之,就是因为屈原以及过去的楚国留下了千年之后都足以让中华民族去分享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激励和哺育着华夏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魂兮归来,
梦兮安在,
举世浑浊兮惟我独清,
众人皆醉兮而我独醒!
 
一缕孤魂幽幽荡荡,
徒留哀辞兮空惆怅,
平芜尽处,寒风萧瑟,
一声叹息,飘向远方……
- END -
作者介绍


作者:沉默,有书智库拆书达人,专栏作者,国学教师,马拉松爱好者,身体和灵魂一直都在路上。愿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个人微信号:Jsz2889860831公众号:沉墨国学。
主播介绍
阿成,长岛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微信号:fac792。新浪微博@阿成Alan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
哦!


    关注 有书国学共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