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美国为耶路撒冷"盖棺定论",欧洲谴责其破坏世界和平

 





当地时间12月6日下午1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要求美国国务院启动美国驻以色列使馆搬迁计划。在巴以旷日持久的冲突中,所有问题中最敏感的当属“耶路撒冷的归属”。数十年来,这座“圣城”都是国际和平调解工作的核心。对于特朗普这一做法,欧盟及欧洲多国领导人都警告称,此举很可能再度引发中东地区的大乱。回顾历史,推行宽容、和平共处的政策才可能为以色列、巴勒斯坦人民带来稳定和繁荣,从而为中东地区的长久和平创作条件。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启动美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的进程。而国际社会普遍支持以“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即依据1967年边界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巴以相互承认并和平共存。

以色列在1967年占领东耶路撒冷后,单方面宣称整个耶路撒冷是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方则要求建立一个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特朗普的决定,势必破坏巴以和平进程,导致中东更大的乱局。

耶路撒冷:巴以和平进程“症结”

耶路撒冷是多灾多难的犹太历史的象征。犹太人曾无数次遭到屠杀和驱逐,耶路撒冷也无数次被摧毁。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视为圣城的耶路撒冷成为各大教派争夺的对象,因此又可视为地中海冲突文明的一个缩影。不过,在耶路撒冷历史上也曾有过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比如在阿拉伯帝国于七世纪到十一世纪占领时期,以及奥斯曼帝国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对这一地区的占领,这些相对稳定的时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统治者推行相对宽容的宗教和文化政策,允许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和平共处,其结果是避免了永无休止的宗教纷争,而促进了相对的和平与繁荣。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圣地,全城由旧城(东城)和新城(西城)两部分组成。旧城是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区,新城主要是犹太人居住区。

19世纪初,耶路撒冷只有不足8000人口。城市居民分四个部分:犹太人、基督徒、穆斯林和亚美尼亚人。耶路撒冷发生过对这座城市产生了长期影响的变化,其影响一直延伸至今,而且是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对耶路撒冷争执的根本。

从沙皇俄国、东欧和中东,不断有犹太人为逃避宗教迫害而移居这里,改变了城市内人群的分配比例。最早的移民是极端正统派的犹太人,其中有一些是老人,他们回到这里,准备死后安葬在橄榄山上;另一些是年轻学生,他们随同家庭到这里来,等待救世主的来临。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欧洲殖民国家开始将它们的影响伸向耶路撒冷。这也是基督教复苏的时期,许多基督教派派传教士来到耶路撒冷来转化穆斯林和犹太人,他们相信这可以加速耶稣再次降临人间。

欧洲殖民主义与宗教热诚也引起考古学家对《圣经》中所描述的地区,尤其是对耶路撒冷发生兴趣。一些考古队做了引人瞩目的发现,更加引起人们对耶路撒冷的兴趣。

  • 英国托管时期(1917-194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托管地的首府。后来,英国由于无法控制巴勒斯坦局势,宣布从巴勒斯坦撤走其军队,并将这一问题提交联合国。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分别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

  • 约旦/以色列分治时期(1948-1967)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耶路撒冷被分为犹太人为主体的以色列辖区(西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人居多数的阿拉伯即约旦辖区(东耶路撒冷)。1950年,以色列自行宣布耶路撒冷为其首都。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占领了东耶路撒冷。1980年7月,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单方面宣布整个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久首都。

在1967年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东部,开始将整个城市归入以色列控制。它占领了6.4平方公里的原约旦的耶路撒冷和64平方公里的西岸并将这块地方改名为“东耶路撒冷”。被占领地区的居民假如自愿放弃他们的约旦国籍的话可以获得以色列国籍,但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这个待遇。

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1980年以色列国会制定基本法,确定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远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勒斯坦人从1965年起走上了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并于1988年11月15日宣布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的首都。

在国际社会斡旋下,上世纪90年代初巴以开始和谈历程。1993年,巴以双方在华盛顿签署的第一个和平协议规定,耶路撒冷问题将在巴以最后阶段谈判中解决,此前任何一方均不得采取单方面的行动改变现状。由于巴以分歧巨大,双方一直未能签署永久性和平协议。

巴勒斯坦一直谋求在1967年边界基础上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2012年,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给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但迄今,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巴勒斯坦国尚未建立。

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以色列对耶路撒冷拥有主权,很多和以色列有外交关系的国家把使馆设在特拉维夫,而非耶路撒冷。

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美国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承认以色列的吞并行为。美国国会1995年通过“耶路撒冷使馆法案”,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要求政府于1999年5月31日前在耶路撒冷设立美国使馆,但允许总统出于国家安全利益考虑推迟该期限,并须每6个月向国会通报一次。该法案出台后,多任美国总统均不断推迟在耶路撒冷设立美国使馆的期限。

在前一次豁免令到期后,特朗普于2017年6月也按时签署了该项豁免令。不过,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宣称将把美国驻以色列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而这一提议也为其赢得了大量美国犹太人和基督徒福音派的支持。
特朗普是首位在任职期间访问耶路撒冷犹太圣地“哭墙”的美国总统。美国媒体普遍认为,特朗普这次表态兑现了他在竞选时的承诺,他也成为首位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美国总统。

欧盟及欧洲各国指责美国破坏巴以和平前景

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欧盟今天严正关切此举可能影响中东和平,另重申欧盟支持重启巴以“两国方案”和平进程,及强调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必须通过谈判解决。

特朗普此举除以色列“大声叫好”外,世界各国,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大都持反对态度。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更表示,特朗普这项决定摧毁了“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的希望。

  • 欧盟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Federica Mogherini)6日晚间致电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明确欧盟立场,强调耶路撒冷的城市性质应通过谈判来予以定义。她还重申,欧盟致力于恢复有意义的和平进程,实现两国解决方案。莫盖里尼此前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会见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时,就提出严正警告称,美国不应单边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这个城市的性质应通过谈判来予以定义。耶路撒冷必须既可以成为以色列的首都,也可以成为巴勒斯坦的首都。在中东冲突中,欧盟支持“两国方案”。欧盟呼吁所有相关者应冷静和克制,重点应是为解决地位问题的谈判创造条件。

  • 法国
法国总统马克龙4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就特朗普或将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一事“表示担忧”。法国爱丽舍宫在一份公告中称,马克龙在通话中重申,“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应该在巴以和平谈判的框架内解决”。白宫方面称,两国领导人还就近东及伊拉克局势进行了讨论,但并未透露双方就耶路撒冷问题交换意见的具体内容。马克龙和特朗普还约定将就此事再次进行通话。

  • 德国
德国政府发言人赛伯特6日在推特上写道,德国总理默克尔不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有关耶路撒冷的决定,因为耶路撒冷的城市地位应在“两国概念”的框架下才能确定。德国外长嘉布瑞尔(Sigmar Gabriel)在电视节目受访时,警告特朗普的决定是“火上浇油”、“美国对巴以政策的180度转弯”,可能导致冲突扩大,未来在中东重新挽回对美国的信赖将十分不易。他重申,各国希望巴以谈判能进行下去,因此一直没有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不愿“选边站”,触及敏感的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德国与欧盟的立场向来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建立独立的国家,目标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和平共存,也就是所谓的“两国方案”。

  • 英国
法新社消息,英国首相梅今天表示,英国政府不认同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定,“这对和平努力是‘无益的’”。她还称,自己有意就耶路撒冷问题与特朗普进行通话。梅重申,英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仍会留在特拉维夫(Tel Aviv),且英国政府相信耶路撒冷的地位“应该由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谈判来决定”。“耶路撒冷最终应该成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共同首都’,我们把东耶路撒冷视为巴勒斯坦人占有的领土一部分。”

  • 意大利
意大利总理保罗·真蒂洛尼也发推特称,应该在和平进程的框架内寻求耶路撒冷的未来。

(欧洲时报/ 李瑞雪 综合报道)

编辑:凡桑


    关注 欧洲时报内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