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卢梭都曾“爱”上它,这个瑞士小城的魅力有多大?

 

如此老欧洲的符号,在枫叶落满的深秋,让情绪随时注满...



如此老欧洲符号
在枫叶落满的深秋
让情绪随时注满


日内瓦的老灵魂
文、图/张璐诗
本文首发于总第832期《中国新闻周刊》
瑞士的安逸生活是出了名的,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令我望而却步。在旅行中,我更倾向于去探索复杂神秘、具有双重灵魂的城市。

我来到日内瓦时,正好是当地人每年一周的“土豆假期”。假期一般是10月底土豆收成时,传统上每家的孩子都要回家帮长辈们收土豆。可是发展到今天,“土豆假期”已经名不副实,大家放假都坐飞机到海滩晒太阳去了。

“安逸”在不同的人眼里,意义也各不相同。一个多世纪前,列宁曾流亡中立国瑞士。在瑞士生活的数年里,他生活安稳,可是“怎么也不能去掉这种被囚禁在小市民式的民主主义笼子里的感觉”,终于在1917年与瑞士说再见,回俄国参加革命。列宁当年没能把瑞士的工人阶级鼓动起来,一向安逸的瑞士,对待十月革命也一直是隔岸观火,轻描淡写。今年是十月革命的百年纪念,无论在法兰克福还是马赛,都见到以列宁与十月革命的遗产为封面的杂志。

日内瓦这个瑞士南部小城,扎实地被法国群山环绕。其实不光是地理位置,从语言到文化,日内瓦都逃不脱法兰西的影响。不说20万人口的近一半是法国来的,光是提起如今最令日内瓦自得的钟表制造业,也是16世纪中叶由流亡的法国人带到这个当时的欧洲宗教改革中心来的。钟表业为这个城市带来了富足,据说受这里的双倍高薪吸引,上万法国人每天开车、坐火车到日内瓦上班,晚上再回到法国去。

我住在罗讷河右岸,这里是日内瓦古城所在。从位于二楼的房间望出去,首先吸引我的是对面18世纪教堂前小广场上的图书市集,以及几分钟往来一趟的有轨电车——如此老欧洲的符号,在枫叶落满的深秋,让情绪随时注满。

沿着日内瓦湖右岸的购物大街上去,在红十字会创办人让-亨利·杜南出生的房子斜对面,有一家十分显眼的中国茶店。招牌上身穿长衫马褂、梳长辫子的中国人就是该店创始人,店名以他的名字Tschin Ta Ni命名。问当地导游安托涅特,他反问我:“你不知道他吗?他在上海的故事很有名。”再问店的工作人员,对方只知道这位中国人1870年移居瑞士,开办了茶叶店。1960年代,茶叶店换了主人,如今主营中国与日本茶叶,是日内瓦有名的老字号。

在老城的博物馆内看到一幅1752年的日内瓦地图,城中心被防御工事牢牢围住,这才了解到,原来古时日内瓦一直是勃艮第人、法兰克人和神圣罗马帝国虎视眈眈的一块肥肉。中世纪时,统领法国东南部和意大利西北部的几任萨伏伊公爵不断来侵犯,意欲吞并日内瓦,定都阿尔卑斯北方。

日内瓦有一则著名的反侵略事件:1602年12月的一天夜里,萨伏伊军队的士兵登上城墙预备偷袭,城内一名士兵的母亲正在准备第二天的汤,听见响动,一下把汤淋到法国士兵头上。被惊醒的士兵协力击退了侵犯者,迫使对方签订了“永不侵犯日内瓦”的条约。

从此,每年12月,日内瓦人都要过“登城节”,相当于独立日。传统上,城里会有一场马拉松比赛,人们乔装打扮成洋葱、胡萝卜等汤料,家家户户在巧克力做的锅中装满糖果,高喊着“共和国的敌人完蛋了!”然后把锅砸碎。

当年萨伏伊军队集结登城之处,正是今日以跳蚤市场闻名的普兰帕莱广场,近20年来兴起的日内瓦当代艺术街区就在附近。当地人帕斯卡尔带我去吃地道的奶酪火锅,走过广场时,他指着一尊比人高的巨大铜像说:“看,弗兰肯斯坦!”我这才记起,1816年雪莱夫妇与拜伦在日内瓦湖边度假,“科学怪人”就是在某个风雨夜诞生的。

说起来,历史上不少作家都与日内瓦有过瓜葛,其中自然少不了卢梭。虽然他的《忏悔录》当年在日内瓦被禁,还在市政厅门前当众被焚,今天这个城市却将他视为日内瓦最著名的子民。卢梭的旧居是一栋灰楼,坐落在宽街上,离市政厅几步之遥,1712年卢梭就出生于此。2002年,这里作为卢梭博物馆对外开放,经常不定期举办文学活动。

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在日内瓦住过,却没为这个城市留下半句好话。陀氏到达日内瓦时,《罪与罚》和《赌徒》已经在俄国出版并获得巨大声誉,但他与妻子安娜的欧游生活依然穷困潦倒。今日流传在日内瓦的版本是:陀氏是个大赌徒,写书赚的几个钱马上就给他输光了。安娜留下的日记里也提到陀氏把婚戒都输掉了的事。更雪上加霜的是,夫妇俩在日内瓦期间失去了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如此也就不难理解陀氏对此地的恨意了。如今,陀氏夫妇的住地已成为一家五星级大酒店。

日内瓦古城外,还有45个相对独立的小镇。安托涅特带我去了其中一个小镇卡鲁日。有人将卡鲁日比作“日内瓦的格林威治村”,我一下有轨电车就明白了为什么:在色彩鲜艳的露天装饰与个性鲜明的密集手工作坊之间,已能感觉到小镇的波希米亚风格

与日内瓦古城处处防御的堡垒式结构相反,卡鲁日小镇呈发散的棋盘式布局。始于18世纪的农夫市集每周开放两天,总有各国游客慕名而来。我流连于几家巧克力作坊中,一手一把不同口味的糖果,像回到童年。

值班编辑:陶小草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林毅夫: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成就堪称一大“奇迹”



点击图片阅读 | 你听说过“中国学派”吗?这一全新概念或将唤醒你心中沉睡的理想主义青年




点击图片观看 | 煤炉撤了天然气却迟迟不来,河北、山西、陕西的人们为什么要白白受冻?


    关注 中国新闻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