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度国产十佳,又多了一部

 

你说我世上最坚强,我说你世上最善良。...





今天上午有事不能去影院,所以凌晨去看了《相爱相亲》的午夜场。整个青岛城区只有一家影院有排片,开了半小时车才到,我很久没见到过这么小的影厅了,只有大约20个座位,就像在客厅里看电影,倒是很符合这部家庭电影的气质。



从影院出来,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张艾嘉真的是个老太太了,她已经64岁,还在为自己热爱的艺术事业奋斗。我还记得当初听《爱的代价》时她唱歌的样子,那是我在中学时候最喜欢唱的歌,有次学校演出还上去哼了一嗓子。

作为一个台湾导演,如果我没记错,这应该是她第一次全程在大陆拍片,讲述一个纯粹中国家庭的故事。周一院线新片预告的时候,我把这部电影的名字写成了《相亲相爱》,因为这四个字平时就是这么念的,所以手一滑就这么打了。张艾嘉故意把它倒过来,一定是有所指。

看完电影我才明白,也许在她心里,相爱之后的相亲,才最可贵。



家庭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最核心的东西。我们中国人总是把家与国连起来说,以前的王朝都是按照家庭伦理来治国的,君臣就是父子,忠孝节义是游戏规则。

罗马人、维京人或者其他什么人也一样,都是以家庭为模版构建政体,所以要了解一种文化,最便捷的路径就是去观察它的家庭。到了现代就更简单了,你就去看看其中最好的家庭电影,文化的气质也就略知一二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家庭电影看似简单,实则非常的难拍。这种难体现在对世俗生活的深刻洞察,只有在一种文化中浸淫很多年,才能把那些最精华的提炼出来。这还没完,你还得把这些精华揉碎了,搅拌在家长里短里,那种满屏都是生活格言人生感悟的作品是最失败的家庭电影。只有最好的厨师,才能做好家庭这盘菜。

以我的观影经验来看,中国家庭电影除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我最喜欢黄健中的《过年回家》与张扬的《洗澡》,不过这些电影都年代比较远了,这个类型近些年好像被人集体遗忘了一样,我印象里很久没出来一部亮眼的作品了。

就这个类别来说,《相爱相亲》算是近十年难得的诚意之作。



家庭电影大约分为两类,一类就是有一个很外显的冲突,家庭围绕着这个冲突进行人物塑造。比如《喜宴》,一开始给你个假结婚的大冲突。

另一类就是“去冲突化”。你看不到有什么很大的事儿,全是唠家常,只时不时会给你一点小起伏,比如《东京物语》《金色池塘》那种。

《相爱相亲》很明显是第一种,电影一开始就发生了激烈的撞击:迁坟。

张艾嘉的母亲刚刚去世,她想要把老家的父亲的坟迁过来和母亲葬在一起,但有个很大的问题,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家乡娶过一任妻子,后来进城了才与张艾嘉的母亲结合,那个老太太虽然只是父亲名义上的妻子,但一直都没有改嫁,苦苦的守了一辈子。

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家庭,这个老太太就像鲁迅的结发老婆朱安(我觉得张艾嘉写剧本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以朱安为原型),也是为他守了一辈子活寡,虽然鲁迅爱的是许广平。

矛盾一开始就非常尖锐,张艾嘉执意要把坟迁走,老太太死活就是不让,直接在坟头前就撕吧了起来。



这样的冲突烈度对于一部家庭电影的叙事来说有利有弊,好处是容易引人入胜,为什么犯罪电影总是从死人开始,就是要吸引观众看下去。

但弊端也同样明显,你的叙事必须要时刻围绕这个冲突,一旦断篇儿或者情节设计的很平,观众就会陷入烦躁。

利弊之间,就看导演如何取舍了。

张艾嘉选择了强冲突,就不可避免的陷入某种叙事焦虑,总得时不时的就需要一些点勾住观众,从影片的结构就能看出她有些捉襟见肘。



电影被分成三幕,第一幕里矛盾树立,张艾嘉与大房老太太激烈对抗,这幕天然就是抓人的,基本没问题。

第三幕肯定是和解,这部分也问题不大,张艾嘉是引导情绪的老手了,有三场重头的戏都很感人,估计不少观众会落泪。

难就难在第二幕。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了第二幕上。

在互相撕逼之后,故事需要一条副线来助攻,这两条线需要相互映照。张艾嘉选择了女儿郎月婷这条,坏就坏在这女娃身上。



这个人物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刻意。性格与行事逻辑都是。

第二幕里她是最重要的串联人物,无论是电视台的介入还是回乡去找大房老太都是她起的头,她的性格到底是什么呢?我一开始以为她是个乖乖女,连从家里搬出去也小心翼翼的让父亲去跟妈说,自己男朋友和不明女人很亲近她虽然快气炸了,但还是默默的离开。



但之后没有任何征兆,她直接和自己老妈炸了,这并不是因为要搬出去住的事,那时还没说呐,电影里给的解释是她要和摇滚歌手结婚,但她丝毫没有和母亲沟通过,就反出了了家门,Why?人物的性格一贯性被生生的打断,这种很硬的戏剧冲突不是自然生发出来的,而是“剧情需要”。



还有她自己去乡下大房老太太家,那段抢衣服的戏非常明显是用来逗观众笑的,这段看似生动,实则让人尴尬,因为它与人物性格不符。下面歪个楼,我们反观一下是枝裕和《步履不停》里面埋设的那个笑点,就高下立判了。

歪楼中:《步履不停》中有个情节:老迈的父亲很奇怪很少听歌的妻子怎么会去买了张唱片回来,他在洗澡的时候问起这个事儿,妻子在门外慢条斯理的说:“很多年前有一次我跟踪你去了一个地方,就是你跟那个女人约会的地方,房间里你正在开心的唱这首歌,第二天我就去买了这张唱片”。

这个桥段里镜头一动不动的对着父亲那张一会儿好奇一会儿尴尬一会儿又懵逼的脸,原来自己年轻时候的小出轨妻子都知道。看到这一段我笑的快岔气了。



这才是非常高明的笑点埋伏,让人会心一笑,又会叹服于母亲的腹黑。而相比之下郎月婷的咋咋唬唬就落了下乘。

还有女儿这条线上的爱情部分也别扭,她和那个男孩的动机都很不明确,谭维维那个角色我也没太看明白,设置她是为了反衬摇滚青年有情有义?摇滚青年躺在棺材里那场也是有些突兀,女儿的立场也模糊不清,做了很多不应该是她做出来的蠢事,作用只是为了人为的激化矛盾。



总之,第二幕的这四五十分钟是整部戏最冗长的部分,情节既没有什么推进废笔也多,这一段明显的打磨不太够。

对于青年中年和老年,很明显张艾嘉是想做出互相映射的关系。其实家庭电影大多都是这种模式,儿女一开始信誓旦旦的说不要变成父母那样的人,到最后却发现彼此越来越像,进而和解。但在戏份的分布上明显更倾向于中年的这部分,或者更明确点说是都偏在张艾嘉身上,田壮壮饰演的丈夫真正有含量的戏份并不多,我印象中写贺卡那段很重,再就是最后车上的对话。田壮壮可能太久没演戏了,总感觉他有些怯怯的。



其中还有两对关系比较有趣,耿乐饰演一个三流演员,演孝子演律师都是张口就来。刘若英演一个傻白甜王太太,负责勾起中年田壮壮的怀春之情。这两个人物都是指向一种中年的小躁动,挺有意思的。



我最近正好在做下一期是枝裕和的节目,把他的几部作品又看了一遍,如果非要对比一下的话,我觉得《相爱相亲》在叙事模式上与《如父如子》比较像,都是用强冲突把生活撕开了一道口子,但是枝裕和的手法明显要更加圆融,他把每个人物都想的特别清楚,起承转合非常熟练。《相爱相亲》里张艾嘉塑造的极丰满,其他人物都有些给她搭戏的赶脚。

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人物的戏份要平均分配,而是要看戏的浓度。牛逼的作品中再小的角色也可以是丰满的,比如《霸王别姬》里蒋雯丽饰演的蝶衣娘,只有短短两、三场戏,但都浓度极高,人物跃然纸上。但《相亲相爱》里,浓度就显得有些松垮,可能是张艾嘉自己太过强势了吧。

这种强势也体现在台词上,最后她那句台词就设计的霸气十足:以后不准王太太坐这辆车!!

这里逗乐我了,这句台词我觉得是全片最活的一处。

最后说一下观影建议:

耐心,对这部电影一定要有耐心,主要是针对中间叙事偏散的部分。

很有诚意的国产佳作,我以上的有些点评可能过于严苛了,可能是因为刚做完是枝裕和吧。

我觉得,你应该带上你的父母去看看,他们一定会感触良多。

我整体给7.8分,主要是郎月婷那条线拖后腿了。

向64岁的张艾嘉阿姨致敬。



近期新片杂谈精选: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这种电影的存在是让人欣慰的

英国人民到底是有多嫌弃美国啊!

最努力的王晶,可还是差了一口气

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成龙,却让人心碎一地

论讲脏话,我只服局长

完全超出预期!这次要给漫威点个大大的赞!

这果然是一部毫无内涵的电影

史上最烧脑战争电影!这次彻底给诺兰跪了

这部2亿美刀的特效科幻大片,最出彩的却是一个歌手

无音乐,不打劫

抄,是个技术活

我宁愿这部电影没有被拍出来

这么燃的国产青春片,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了
-------发条张推荐的亲测好物-------
这周推个“精神养生品”——抄经贴:
《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现代人最大的“病”就是浮躁,我最近就挺浮躁,又要忙活年历的事儿又要写工号做节目,天天一脑门子官司,看啥都不顺眼,所以前几天我就挑了这个产品,想写写毛笔字静一静。下面是我用一个小时写的一篇《波若波罗密多心经》,虽然写的很屎,但写的时候心非常静,很平淡又舒畅的一个小时:



别以为我是自己写成这样的,写这么齐且工整是因为下面有字模照着写,就算你一天毛笔字都没练过,也可以写的和我一样。

我觉得这东西最大的价值不是让你把字练好,而是给你心灵上的平静(当然你写着写着字肯定也会有长进),所以我叫它“精神养生品”,定时给自己一个小时时间去写写字,是个很好的体验。

不多说,下面小程序页面里有详细信息。一百块出头,让你平心,静气。




    关注 电影最TOP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