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的痛,又被别人抢拍了!

 

大家好,我是root。自二胎政策开放以后,中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大致在800万到1000万之间。当一个小孩还没...





大家好,我是root。

自二胎政策开放以后,中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大致在800万到1000万之间。

当一个小孩还没来到这世上,年轻的父母们就开始为他们的教育问题担忧。毕竟光靠高考打一次“翻身仗”太难了。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教育得从娃娃抓起”。

因为还没念幼儿园,别人家的小孩就会三种语言了。而未来,你的小孩将和这样的小孩竞争。

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自然想把孩子们送到一流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为此他们可以丧心病狂到何种地步呢?一起来看今天为大家推荐的印度电影——
《起跑线》


该电影于今年5月在印度上映,由曾出演过《少年派》的演员伊尔凡·可汗主演。目前在豆瓣标记看过的人不多,评分8.2
拉吉从小在月光集市长大,是一家婚纱店的老板。靠着自己的能说会道踏实肯干把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印度算得上中产阶级。
(拉吉正在给顾客介绍婚纱)


拉吉的妻子米图是全职太太,全方位三百六十一度地照顾女儿皮雅。仅仅出门玩滑梯就需要抹防蚊液、防晒液、戴头盔...

保姆姐姐都忍不住吐槽:穿得像个机器人,怎么玩哦?
日常生活米图就如此“精心照料”,女儿的教育问题自然是全家最重要的事。米图叫上老公拉吉一起来到排名前五的学校进行实地大考察。

大自然学校不用死记硬背,主张通过音乐和舞蹈教学。
苏拉杰瓦力中学拥有空调教室、欧式食堂,还有恒温泳池。
硬件设施奢华到拉吉感慨:这是学校还是五星级酒店,干脆我们住这儿算了。
排名第四的抉择学校,和英国伊顿有点关系,走的是皇家学院贵族风。
最后,两人来到排名第一的德里文法学校。这所学校培养了印度知名工业大亨、政客们,也是妻子米图最想让女儿来上的学校。
念这所学校,首先需要搬家到它附近。

但拉吉不愿意搬离从小生活的集市,认为现在的生活挺不错的,女儿也不一定非得去排名第一的学校。但米图十分坚持,一定要让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
因为在米图看来,公立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无法跟人沟通会变内向,不会说英语就会惶恐难以适应社会未来就会去吸毒。。。虽然未来会去吸毒有点夸张了,但米图道出了印度的社会现实:

在我们国家,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而进入这个阶级的办法就是去最好的学校读书。
拉吉依依不舍地告别街坊邻居搬到了德里文法学校附近的瓦桑维哈。换了房子,米图要拉吉以后称呼她为honey,还要摒弃集市作风,不然女儿皮雅会因为他交不到朋友。
拉吉惊呼:这里的孩子交朋友要看对方爸爸是不是李刚吗?
(这翻译也太接地气了。。。)


在这里交朋友虽然不需要你爸是李刚,但小朋友拒绝和说印地语的皮雅玩。因为孩子们被学校和家长要求只能说英语。
然而搬到学校附近仅仅是入学的第一步。

很快,德里文法学校放出招生名额,家长们凌晨就开始排起长长的队伍。

并且即便拿到招生表格,还要通过观察才能入学。
经人介绍,拉吉夫妇来到一家为学生和家长专门定制入学计划的咨询机构

面对机构满满的课表安排,米图担心孩子没有吃饭和睡觉的时间。

顾问回答:教育从怀孕就该开始,你们已经很晚了。
除了皮雅需要学习大量课程,拉吉夫妇也要培训衣着、仪表、英语。

拉吉自作主张查了一晚上单词为女儿写了申请入学的英文介绍,顾问听完后马上联系了一位作家重新写。但这位作家写的介绍,让拉吉感慨:我几乎不知道你说的是我们的女儿了。
仪容方面夫妻以为要展示贵气把自己打扮成了品牌店,顾问惊呆了,告诉二人:真正的上等人是不炫耀的,“少即是多”,并立马为他们联系了一位仪表大师。
终于经过顾问重重培训把关,拉吉一家参加了四所学校的面试,可惜都没成功被录取。夫妻二人十分不解,顾问说:你们的孩子没问题,而是因为你们做父母的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学校认为,这样的父母不会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
只剩下德里文学校没公布名单了,拉吉决定拿钱贿赂校长,却看到前一位贿赂校长的人被撵出来,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正当一家陷入困境时,拉吉的员工拿来甜食向老板道谢。因为帮老板拿表的时候,也有针对贫困生的申请表。最后自己的孩子以贫困生的身份被大自然学校录取了!
但申请贫困户需要一堆资料,拉吉丧气地离开办事处却遇到另一个“机构”。他们声称能保证拉吉的孩子顺利入学。
然而马上就爆出新闻:为了让孩子顺利进入德里文这样的精英学校,有钱人纷纷装穷人。校长表示:老师将进行家访。
于是,拉吉一家决定搬去贫民窟来应付学校老师家访。
拉吉一家也在贫民窟认识了真正的贫困邻居希亚姆一家。
希亚姆天真地以为拉吉家破产了,带他去工厂工作。希亚姆的妻子图尔西也帮着米塔,孩子们也成了要好的朋友。两家人也越走越近。
而希亚姆的儿子也以贫困生的身份和皮雅申请了同一所学校。
电影名为起跑线,背后含义丰富,怎样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更是父母。而在电影中,孩子几乎是被弱化的,几乎是父母们的争夺战。

教育与贫穷,都跟“起跑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电影则揭露了更多细节。

比如米塔和邻居图尔西去打水时,温柔的米塔打不了水,总是被插队;图尔西教她要去“战斗”,最终打到了水。领米的时候,米塔也如法炮制,但对象是政府机构官员,惹怒了对方,害得所有人没拿到米。图尔西摇头叹息:贫穷无法那么容易被教授。
而当顾问谈起贫穷这个问题,所有学校都喜欢问的问题:什么是贫穷?

拉吉一家却说:为什么要去解释贫穷呢?乞丐四处可见。顾问给了一个标准答案:分享就是关爱。因为对贫穷的理解,正是能否获得教育资格的考核项目之一。贫穷的希亚姆一家,天真、善良、乐于助人,处处帮助着拉吉一家。富足的拉吉一家,欺骗、贿赂、用尽手段拿到贫困生名额。

讽刺的是,即便校长得知这一切仍然让皮雅入学。也就有了拉吉在学校晚会上的“套路演讲”,坦白自己假扮穷人为了女儿被学校录取。
我们的下一代到底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呢?至少电影给出了一个不那么功利的答案。

在此小编想引用卢梭在《爱弥儿》里讲到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极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