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东南窑|防空洞里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可能你听说过西农的防空洞,但是你知道防空洞里面的实验室吗?...



  周日,小西去探访了东南窑植物病理试验站。这个试验站里,走出了两位西农院士。



  东南窑植物病理试验站位于我校五台山脚下东南方向的一个小院内。20年代80年代初,由李振岐院士主持在地下防空洞基础上改造而成。



东南窑植物病理试验站是全世界唯一一个由防空洞改造而成的实验室,同时也是我校国家植物病理学重点学科和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由防空洞改造而成,上图为实验室总通道
东南窑最矮的实验室——16号实验室
入口仅1.6m,洞内约1.8m,通道仅容一人通过
东南窑植物病理试验站现有31个独立低温温室和3个露天玻璃温室,可保障周年开展小麦条锈病研究,现已成为集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重要基地。


露天玻璃温室
小麦育苗室
保湿室,将已接种病菌的小麦放入保湿室
在水分饱和环境下孢子萌发快,效率高,小麦易感病
将感染条锈菌的小麦隔离培养,避免不同菌种间交叉感染
东南窑植物病理试验站承担了全国小麦条锈菌的毒性鉴定与群体遗传结构监测,全国小麦新品种和高代材料的抗性鉴定与抗病遗传研究,条锈菌有性生殖与遗传规律研究,小麦抗病种质资源创制,小麦条锈病防控技术的研发等任务。

刚刚发芽出土的小麦苗


已经感病的麦苗


小西发现,实验室内大部分小麦种植在塑料盆中,但也有些使用老式瓦盆种植。通过老师的介绍,小西了解到,老式瓦盆和塑料盆的区别:老式瓦盆较重,易碎,但透气性较好,更适宜小麦生长;塑料盆比较轻便,易于移动,更经济一些,但透气透水性略差。

你知道吗?关于塑料盆的颜色还有一些小讲究,黑色塑料盆种植的是国外的小麦品种,其他颜色则是国内的小麦品种。

老式瓦盆


塑料盆中生长的是美国小麦品种


在采访过程中,小西碰到了正在进行实验的学长学姐们。看到了从小麦接菌,到剪新叶,收菌等一系列实验过程。
▽▼▽
小麦接菌:通过有机溶剂将病菌接种粘附在小麦叶片上


剪新叶:实验只需观察收集感病叶子上的病菌
新长出未发病的叶子都需剪掉,方便后续实验操作




收菌:将叶片伸入试管,轻敲管壁使孢子落入试管
完成收集,保存,方便下一次实验


相对其他重点实验室,东南窑没有先进的的实验设施,但从东南窑走出的学者却并不落后于他人,李振岐院士、康振生院士、王晓杰教授……从东南窑试验站走出的学者团队在国际小麦条锈病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李振岐与东南窑
李振岐,字兴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锈病专家。

在近60年的执教生涯中,李振岐院士历任西北农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及教研室主任、系主任、西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部主任、西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所所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与系统学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等职。

长期从事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免疫学的教学与科研,以及小麦锈病防治研究等,曾先后赴苏联、美国进修进行合作研究。他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植物病理学科发展的带头人和全国及地区性专业活动的积极推动者。

李振岐与康振生在东南窑
康振生与东南窑


康振生教授师从李振岐教授,现担任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除了教学任务,还有繁重的科研和行政事务。可只要一有空,康振生教授就会来到他待了几十年的东南窑,因为在他眼里,这里就是研究小麦条锈病的风水宝地。

  他说:“这个地方看起来很土气,但是很实用。因为在全球,目前就我们国家报道了小麦条锈病菌在自然条件下的有性生殖,这个我觉得是我们中国人在锈病研究方面非常值得骄傲的事。”

  康振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发表论文272篇,其中SCI收录118篇,出版著作与教材15部,他引3537次,连续三年被Elsevier 评为中国农业与生物科学高被引学者;他本人先后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2017年11月27日,康振生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康振生在东南窑查看小麦生长情况
王晓杰与东南窑


王晓杰是我校植保学院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师从康振生教授。

小麦条锈病属于低温病害,天气越冷,研究越忙。博士期间,王晓杰的试验任务量繁重,经常要做到晚上12点甚至后半夜。为了不影响舍友,他干脆住进了东南窑,一住就是三年多。寂静的冬夜,他在阴冷、潮湿的窑洞一做实验就是大半天,连续几个春节都没有回家,大年初一还在窑洞里观察采样。

十余年砺剑换来的是王晓杰的优异成绩: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农业部转基因专项、教育部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5余项;发表SCI论文58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先后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国家优青、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科技新星等人才支持计划。

王晓杰教授


目前,东南窑植物病理试验站成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New Phytologist, Plant Journal, Environmental Micobi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280余篇,SCI收录160余篇;出版专(编)著20部;获科技成果奖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省部一等奖5项,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篇;先后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植物病理学引智创新基地(111项目)等人才支持与基地建设项目。

研究还在继续,东南窑植物病理试验站还将继续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贡献一批又一批科技人才。为实现持续防控小麦条锈病的目标,为我国小麦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他们仍然在不懈的努力着……

部分文字来源:植物保护学院

相关阅读

西农教授不得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登上光明日报头版头条

齐聚!三位院士与“西农精神”

睡前聊一会儿|今晚,我用官微头条换你一个故事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采  访:王 殊
图  片:薛 维
网络编辑:刘泽华
责任编辑:王 婷



    关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