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天天吃西红柿炒鸡蛋,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出现吗?

 

关注互动百科(hudong_baike),记录涨姿势的时光~...



西红柿炒鸡蛋,再经典不过的国民流行菜,人人爱吃,全世界吸粉无数。

西红柿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心脏、降血压、防癌抗癌,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两者结合,养素互补,丰富的营养,鲜美的味道,酸酸甜甜地,让人欲罢不能。

那么西红柿炒鸡蛋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到底是谁这么有才,发明了这样完美的搭配?我们得先来说说主角之一西红柿。



西红柿又名番茄,原产于秘鲁和墨西哥。16世纪中叶,西班牙、葡萄牙人殖民中、南美洲,把番茄带回欧洲。到了欧洲,它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狼桃”。刚开始说番茄有毒,吃了会长瘤子,因此作为花园里的赏植。它成熟时鲜红欲滴,红果配绿叶,美丽诱人,很受欢迎。

到了17世纪,英国人就知道番茄可以食用,但到18世纪初才作为蔬菜作物进行经济栽培。1752年,英国人开始用番茄作果子露的制作原料。总的来说,18世纪中叶,番茄才开始食用栽培。18世纪末的时候,英国、法国、德国的食品店里,已经遍布番茄的身影。



番茄大约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明代万历年间赵函写的《植品》(1617)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的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成书于1621年的明代农学家王象晋栽培植物著作《群芳谱》也记载:“蕃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当时番茄叫“番柿”,因为形状酷似柿子,又来自西方。清朝时期又叫西番柿。

番茄在我国传播速度非常慢,和欧洲一样,刚传入时也被当作观赏植物。清朝光绪年间,各地文献对番茄的评价仍旧是“可玩不可食”。直到20世纪初期,才开始作为蔬菜栽培食用,大规模种植是在建国之后。

民国时期山西太原府正大饭店西餐菜单
番茄的食用,抗战期间已经非常普遍。1936年,斯诺访问延安,招待他的就是西红柿炒辣椒。1935年,老舍旅居青岛,写下的 《西红柿》《再谈西红柿》两篇小文提到了很多西红柿菜品,比如番茄虾仁。

而关于西红柿炒鸡蛋,据说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过没人知道它的发明者。到了抗战时期,已经风靡全国了。

1940年代,抗战期间,汪曾祺辗转到大后方西南联大就读,在昆明的饭馆里惊喜的吃到了真正的西红柿炒鸡蛋,在他回忆那段岁月写下的《昆明菜・炒鸡蛋》中就写道:番茄炒鸡蛋,番茄炒至断生,仍有清香,不疲软,鸡蛋成大块,不发死。番茄与鸡蛋相杂,颜色仍分明,不像北方的西红柿炒鸡蛋,炒得“一塌胡涂”。

红黄交错,卖相味道皆佳,酸酸甜甜的,可口又下饭。之后的70多年里,西红柿炒鸡蛋风靡中国大江南北,经久不衰。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互动百科(hudong_baike)

大家都在看↓↓↓

电梯里面放镜子 原因让人大吃一惊

清朝覆灭后 没有了庇护的满族人都去了哪里?

为什么故宫里的冷宫从来不对外开放?原因比我们想象中的简单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 混世魔王并非只会三板斧


    关注 互动百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