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境,或者文学的逃逸术 何平点评"花城关注"第2期

 

白塔、旅社、城市异境x0a及其湮没的族群x0a第二期花城关注的主题是“异境”。...

点击 一起加入“200万字阅读挑战计划”! 
第2期
// 花城关注 //
本期点评


异境,或者文学的逃逸术
何 平


选自《花城》2017年第2期

四个作家依然属于不同的代际,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闻人悦阅和段爱松,生于八十年代的黎幺,生于九十年代的三三。他们生活的城市:香港、昆明、北京和上海,在当下中国,从各自的位置看,从政治、经济和地缘等等看,就相互成为“异境”。这四个城市并置在一起,恰恰是“发展中国家”不同时差的奇观。他们能放在一起,谈论所谓的“异境”,就像旅行中的相遇,有着不同的出发,在路上,这个专题只是他们的“旅社”,然后他们再出发,向哪儿走,走到哪儿,无法预期。

在未有世界性的现代化之前,不同的国族各自发育发展着自己的异境想象,比如东方的“乌有之乡”“桃花源”“镜花缘”等等。而“现代”以后,东方自然成为西方的异境奇观,比如张爱玲《倾城之恋》范柳原对于东方女性的YY,比如张艺谋的电影在西方文化的旅行。东方内部的“异境”,东方如何成为西方的“东方”,这不是我们这个专题关心的问题。我们这个专题关心的是写作实践中的写作者,如何去想象他们的世界?在“这一个”文本里“异境”的效果如何产生和发生?基于怎样的现实产生和发生?这样来看,不只是这四个作家的四个文本,每一个完成了的写作文本,在宏大浩瀚的文学史中都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异境”。而事实却不一定如此,当下中国文学想象力的匮乏,使得独立的文学写作成为消费时代的文学流水线。



△点击图片进入阅读|闻人悦阅《城市异境系列》

闻人悦阅,预想中我是期望她提供“大城市”香港的城市文学经验进入到我的观察视野。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我一直觉得中国文学的城市还缺少从城市内部的肌理去精确地想象和书写现代城市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城市多的是乡愁意义上,抒情的、笼统的、面目不清晰的城市。三十年代“新感觉”作家的城市书写并没有成为现代文学发育充沛的传统,文学中的城市只有在和乡村的“对照记”中才能发生意义。闻人悦阅本来给我的《猴酷猫》倒是一个符合我想象中“城市文学”的文本——大变动中的城市,人在城市中的流离、漂泊和畸变。关键是闻人悦阅不要预先假想一个田园牧歌的乡村就可以进入,审视并批判城市。先让自己成为一个肉身和心灵在场的真正现代的城市人,然后对城市进行看与思。在我的想象中,闻人悦阅,还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当代中国城市年轻的原住民,应该有不同于城市移民的经验,这一定是未来中国的新文学。但闻人悦阅的另一组长篇小说写作中衍生出来的副产品“城市异境系列”短小说却让我暂时搁置了城市新人类新部落“城市文学”这个专题。“城市异境系列”和闻人悦阅的《猴酷猫》《掘金纪》这些“在城”写城的小说不同,这些城市远到了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一直到七八十年代,这些城市也不只有纽约、巴黎、莫斯科、香港、维也纳,还有迪化、库伦等等即便从名字上看也是“异境”的城市。这些闻人悦阅小说“异境”的城市是今天世界“大城市”的前史或者边境。现在我还不清楚闻人悦阅在结构一部怎样的长篇小说,但仅仅看看这些篇幅上两三字的“小城市”,闻人悦阅诚意要做一个城市秘密的窥视者,那些偶然泄露出来的城市往事通向的都可能是一个城市的幽暗莫测。闻人悦阅说她的写作是《聊斋志异》式的,如果再多些诡异妖娆呢?是啊,“城市文学”最终是一个城市的幽暗,比如帕慕克之于伊斯坦布尔。我还是期望悦阅能够有一天能够引领我们窥看“她的城”——香港或者纽约。



△点击图片进入阅读  | 段爱松《西门旅社》

段爱松自己认为,《西门旅社》在形式上回归的传统,完全是基于对这个真实存在旅社逝去年月的怀念和期许,对三十年来进进出出旅客身影的“再看一眼”,也是对西门旅社主人公一生命运的追忆和感叹,但我觉得“西门旅社”是从一座小镇间离出来,是段爱松搭建在小镇的“异境”。小说,不只应该提供一个复现的“二手现实”,而是应该创造一个“现实”,一个文学的“异境”。因此,好的小说家最清楚现实的逃逸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同黎幺的小说观:“这部小说的构思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整个世界便是一个庞大的互文系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意义网络,人的生命体验本身也是互文的,一个人的生命包含所有人的生命,书与世界的关系也是如此,书即世界,一本书是所有书,一切都交织在一起,无法拆解清楚。甚至真实与虚构也同样是一体的,所谓真实,是虚构的真实,所谓虚构,是真实的虚构。如果我们能够认同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具有同等的实在性,那么既然我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它本身就已经在文学中成立了。”黎幺的《〈山魈考〉残编》是“伪史”制造,却是一个实有的世界。



△点击图片阅读黎幺《〈山魈考〉残编》

最后说说三三的《白塔》。三三是一个至今还没有定型的小说家,在一个成名欲旺盛的年纪上,三三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冷静,写得少也写得慢。三三有精确的复现和复制经验和情绪的能力,能写细琐的小情感小遭遇,写自己成长“微痛”的“小时代”。绝大多数年轻小说家都是从这里开始他们的文学学徒期,有的甚至把这个文学学徒期拖得很长,甚至把这种“简陋的文学”发展成个人或者假想的代际风格,比如曾经的“80后”青春文学。现在媒体制造的“90后”写作也有这样的趋向。应该注意年轻写作者类似《白塔》这样的写作,但不要轻易把这样的写作归类为热词“创意写作”。《白塔》的文本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熟悉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小时代经验”,是有中生有的部分,比如《白塔》就写到“我”十年前的孤立无援和孤独感。但我看重的更是《白塔》无中生有的部分,想象的——“我”在银行被劫持为人质的黑暗经历。这一段创伤记忆回应着小说一开始的“白塔”,三三想告诉我们:雪下得很大的时候,世界是白的,那些覆盖的楼就像白塔一样,塔本身有种凌驾于人的感觉,有一种信仰层面的居高临下,也可能是一种监视或者压迫,一种精神上的恐怖。是的,一座座“白塔”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堆砌着。



△点击图片进入阅读  |  三三《白塔》

白塔、旅社、城市异境及其湮没的族群,这个专题叫“异境”。

2017年元月随园西山
【花城独家访谈】


花城独家访谈段爱松 | 有自己独到的异域之境,就应该写出不一样的小说

花城独家访谈三三 |“好奇心让我不愿意轻易对事物下结论”

花城独家访谈闻人悦阅 | 闻人悦阅的“城市异境系列”

花城独家访谈黎幺 |“而我们是自弃于时代的”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花城关注专题页面
阅读
段爱松《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时光令》
闻人悦阅《猴酷猫》《像长颈鹿一样跳舞》
三三《那时候,人人都是国王》《练习碎片》
黎幺《柒拾贰》
等等


关注《花城》杂志

独立精神  人文立场  新锐主张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纸刊


2017年第2期《花城》目录


中篇小说

空山草马 / 葛水平

长生塔  / 郝景芳

威风锣鼓  / 邓宏顺

短篇小说

父亲的长生天  / 侯磊

看病  / 晓苏

客厅的黑暗  / 李唐

花城关注 栏目主持人:何平

  • 西门旅社 / 段爱松访谈:有自己独到的异域之境,就应该写出不一样的小说 / 何平 段爱松
  • 白塔 / 三三访谈:“好奇心让我不愿意轻易对事物下结论”/ 何平 三三
  • 《山魈考》残编(节选)/ 黎幺访谈:“而我们是自弃于时代的”/ 何平 黎幺
  • 城市异境系列 /闻人悦阅访谈:历史的幽灵一闪而过 / 何平 闻人悦阅
本期点评:异境,或者文学的逃逸术/何平

诗歌

诗人的墓园(组诗) / 宋晓杰

深夜的灯光(组诗) / 潘漠子

散文随笔

十六号会面室 / 黎紫书

龙生龙  / 汉家

蓝色东欧

温柔的野蛮人(节选)/【捷克】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著  彭小航 译

思无止境

五魅娘 / 刁斗

域外视角

火之灼灼,水之泱泱 / 谢凌洁

特约:新媒介文艺前沿探讨

唯有“羁绊”让你我拥有“共享时间”/ 邵燕君等(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花城》纸刊


    关注 花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