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来袭!武汉名师指导:如何帮孩子在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高考来了,学会学习至关重要...

说起一生最重要的考试
那想必就是高考了
各位爸妈
是否仍然对当年文理分科时的纠结记忆犹新?
你们是否想过
等到孩子们做选择时
他既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物理
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历史呢?
12月5日湖北省教育厅在
“湖北推进教育改革举措成效”
发布会上明确
在2018年高一年级新生中
开始实施新高考招生改革方案。
明年的新高一学生将是
首届“新高考”考生,
届时将不再分文理科。
孩子的成长看似一场拉锯战
但实际上时间却过得飞快
昨日还在思考学前教育
明日就将赴高考战场
“新高考”为孩子们学习知识
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却也对自主学习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高考改革到底会对
孩子们的学业产生哪些影响?
作为家长
如何帮助孩子在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往下看看吧!
湖北“新高考”五大变化


1、走班制教学模式将成为新常态

2、学科均衡发展将成为新挑战

3、“分层教学”将成为“新方向”

4、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将成为评价新趋势

5、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成为新热点
新高考给学生带来哪些影响?
新高考中将取消文理分科,语文、数学、英语是必考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实行“六选三”。

从6门科目中自选3门,按理论上有20种组合搭配。怎么才能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所好”和“所长”?这可能就不是等到他们上高中才去做的事情。明智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尽可能挖掘出孩子的潜能。

而父母要想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最重要的一条是要让孩子接触各式各样的知识,鼓励孩子参与广泛的活动,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并对未来的职业有个预判和目标。现在有的家长把孩子一天到晚关在家里做作业或者送去培优各种文化考试科目,也就是把开发孩子各种兴趣的大门给关上了。

武汉市第一中学教师郭又来说,从考试方式来看,湖北“3+3”模式有两个重要转变:一是由原来统一性考试到选择性考试转变,二是由一考向多考转变。

在选考科目上,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需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这也就由原来的统考“套餐”变成选考“自助餐”。

英语考试一年两考,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考试。两次考试机会,可适当减轻考试压力和降低考试的偶然性,但若前次考试不理想,也会增大后面考试的压力,这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将是一种考验。

汉铁高中校长毛晓峰:新高考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向、兴趣、智能选择等级考的课程,可以说是“学己所好,考己所长”。考试的次数增加了,有学考、等级考、高考三种考试。新高考文理不分科,所以对有些数学基础不够好、原来选择文科的考生增加了难度。另外,分类考试、综合评分、多元录取,赋予高校招生一定的自主权。

学校里的教学形式会有些什么变化?
为应对新高考的变化,武汉已经有不少学校行动起来了。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官士墩校区对七年级的249名学生数学、英语试行两个月的走班教学。按照学科水平、学习能力和意愿,分为A、B两个层次。A层是学业基础较弱的学生,B层则较强,老师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化基础或增加梯度教学。

武汉市十六中去年起开设“生涯规划课”,提前为“选课走班”等新模式“探路”。本学期,该校在高二年级试点数学学科“走班制”,成为全市首所实行“走班教学”的高中。

该校将高二年级200多名学生划分为8个“走班制”教学班,包括文科、理科各4个班,分别称为精辅A班、B班以及C1班、C2班。每周四下午,学生前往“精辅班”上两节连堂数学课。不同教学班上课的内容差异明显:精辅A班、B班将日常教学内容拔高,A班教学内容比B班难度更大;C班则侧重巩固基础知识。

据悉,为应对“新高考”变化,除市十六中试点“走班教学”外,江岸区教育局今年还在多所高中启动教师培训等准备工作。该区中学教研室负责人介绍,今后,“生涯规划”将成为高中生“必修课”。目前正对统一的《学业生涯规划》教材进行修订、完善,力争为学生选课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武汉市第一中学教师郭又来说,走班制教学将成为教学新常态。选考科目“6选3”,理论上有20种不同的组合,每位学生的课表都将是个性化的。由于在理、化、生、政、史、地6个科目中,同一个科目,有的学生只将其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有的学生则会将其选定为高考选考科目,这就要求学校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选课走班后,学生经常处于“流动”状态,教师对学生管理难度增大,有较强的自律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发展将会比他人更快,学会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平时表现”开始起作用
“新高考”录取不仅要看分,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是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对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相关考试、考核成绩、证明、证书等事实材料和表现进行写实性采集和记录。

如果说考试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那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而这个行为表现是学生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这种改革的目的促使人才评价和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

未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将可能在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上进行,以高中学校为记录主体,采用客观数据导入、高中学校和社会机构统一录入,学生提交实证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综合素质评价的各方面可能会以等级的方式呈现,大学录取时会提出要求“需要几个优秀等级,不能有不合格”等。

其实,综合素质评价就是评价学生的“做人”和“生活”。评价会采用自评、学生评、老师评、社会评等方式,一个学生“为人”如何,在学校和社会上表现如何,基本上会有准确的判断。当然,有些方面也是可以培养和锻炼的,比如文体特长可以为艺术素养加分,志愿服务可以为社会实践加分等。
应对新高考?兴趣重视起来


毛晓峰:新高考的核心理念是一个“选”字,引导学生选择课程非常重要。有的学校会成立学生发展中心工作处,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和选科,以及高考志愿填报。
如何选择科目?
一是充分利用好学校开设的生涯规划课程,了解自己的兴趣、智能、走向,既要注重选择性,又要兼顾功利和理性。

二是因校制宜,实事求是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学校的特色。高校分专业确定0—3门选考科目,并在招生两年前向社会公布,学生需提前了解高校录取要求。

目前,一般高校按“专业+学校”填报志愿,平行投档,学校不分批次,按学生成绩分级录取。专业优先于学校,不会出现“专业服从”现象。三是不同高校招生方式也有差异,综合性高校自主招生在增多,但有的高校无选考要求,因此在高中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科与高校对接。

郭又来:面对选考科目的选择,如果你的兴趣爱好非常明显,特别喜欢某一学科或将来想从事某一职业,请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毕竟兴趣是最好老师。

比如将来喜欢工科类的职业,物理应是首选;如果你已确立了为之奋斗的高校,就可依据高校相应专业的选报要求选择选考科目,例如2017年上海交大很多工科专业限报科目只设物理,如果你想考上海交大该专业,就必须选考物理;如果你的目标暂时还不明晰,不妨采用总分最大化原则,依据自己的优势选择自己能拿高等次等级分的学科……不管如何选择,尽量做到扬长避短、文理兼修,偏理的学生建议选二理一文,偏文的学生建议选择二文一理,将来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受限的专业要少些。
新模式的适应
新理念的刷新
家长和孩子一定要
早早了解这些政策变化
做好今后的规划!
超级云课堂

出品





文丨长江日报记者 邓小龙 刘嘉
编辑丨杜肖雨 校对丨陈礼平
合作洽谈| 948835359@qq.com


    关注 超级云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