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主食很单调,但中国人又偏偏最会吃,

 

中国人吃货的基因,不是现在才有的,中国古代的老祖先,其实早就把这个“优良传统”,根深蒂固的印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





根据某些历史学家的观点之中,中国古代人的生活,那真是水深火热——北方人的主食是粟,南方人的主食是稻,遇到统治者比较开明,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再加上老天爷开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么中国人还能勉强吃饱个肚子;一旦统治者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那么,正好应了老百姓口中的那句话“嘉靖,嘉靖,家家干净;康熙,康熙,吃糠拉稀”。

话说回来,我们的邓爷爷曾经说过一句话,叫作“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东西,都要“用事实说话才行”。你说古代的中国人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中国人做的东西,炒的菜肴,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譬如说,清代的满汉全席,堪称是中华民族最具典型的菜肴之一,可惜到了当下,大部分都已失传,可是就算是流传到现在的一小部分菜肴,那也引得无数的馋虫趋之若鹜;再比如说,到了中国近代,中国逐渐形成了四大菜系(当然还有六大菜系、八大菜系的说法);再比如说,如果中国菜再注重一些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话,很可能就是世界上最畅销的菜肴……

那么,这样下来,我们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人的主食很单调,甚至大多时候中国人都吃不饱肚子,但是中国人做的菜肴,吃的食物,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这真是一个奇怪之极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这么奇怪的现象呢?在老雷看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中国疆域的广阔

虽然我们笼统的说,北方人的主食是粟和麦,南方人的主食是水稻,但是,如果真的走遍全国,我们会发现,中国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县乃至每个乡镇,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传统。就比如说在老雷的家乡,有个东西基本上每家都要吃,这个东西叫作“皮渣”,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可以和豆腐相媲美,但是,只要出了老雷的家乡,皮渣这种东西也就销声匿迹……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饮食文化,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每个地方饮食文化相互交流,并且能够取长补短,那么,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就会更加丰富。

第二,中国古代巨大的贫富差距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中国古代,贫富差距那是极其巨大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普通的老百姓,能够吃饱肚子就不错了,但是,中国的富人阶层,那是相当有钱滴。尤其是中国古代的皇帝,在皇权至上的思想指引之下,中国古代的皇帝,应该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物,所以,中国古代的皇帝享受着中国古代最奢靡的生活。而围绕着皇权和贵族阶层,产生了一系列的服务群体,在这其中,就包括食物。而为了讨好这些所谓的贵族,当时为他们做饭的这些人肯定无所不用其极,再加上这些“贵族”之间的相互攀比,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中国的饮食文化更上一层楼咯。

第三,饿。饿,饿!

中国古代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是一直吃不饱肚子的。在改革开放之前,普通人想要吃饺子,拿是过年的时候才会有的待遇,想要什么山珍海味,锦衣玉食,那简直是痴心妄想,而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生产力比之于古代,那也算得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都是如此,中国古代人的生活可想而知。所以,在中国古代,哪怕是所谓的盛世,中国的老百姓,基本上能够填饱肚子就不错了。简而言之,中国古代几千年,老百姓基本上一直处于饥饿状态。

那么,一个人处于饥饿状态会怎么办?很简单,只要是能吃的东西,肯定都会吃。所以,广东人爱吃蛇,某些地方的人竟然吃老鼠和蚂蚁,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吃树叶……这些说起来都很好理解,这是因为中国人实在是太饿咯。再饥饿引导之下,中国人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智慧,把能够吃的东西,都想尽办法做成美味,这实在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所以,中国人吃货的基因,不是现在才有的,中国古代的老祖先,其实早就把这个“优良传统”,根深蒂固的印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


    关注 微历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