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执安州虐童案儿童刑事问询规则(精摘)--- 心理学研究如何推动执法公平

 

陈鲁心理学研究点滴x0a心理成长与语言学习的科学...



要从儿童口中寻求真相,必须知道他们记忆、思维和言语表述的规律。

首先,这些规律,心理学家要研究出来。

我在两周前的微信文章中介绍了一个研究综述,有关如何让涉事儿童愿意开口说出真相。

我在上周的微信文章中介绍了一个具体研究的细节和发现,有关儿童记忆准确度会受什么因素影响。

其次,这些研究结果,社会上要有机构去消化并转换成行动的指导规则。

今天,我再推进一步,介绍这个领域的众多研究发现如何转换成一个办案人员手中拿着的指导手册。

我把这个项目叫 “密执安行动”。

密执安行动时间表

1991年:1980年代的儿童性虐案件,促使美国密执安州政府成立了一个 “儿童侵害案州长专案组” (Governor’s Task Force on Children’s Justice)。

1993年:专案组发表了《调查团队标准造作流程》文件。

1996-1998年: 专案组在中密执安州大学心理学家 Debra Poole 博士的带领下,撰写了《安州虐童案儿童刑事问询规则》(以下简称《密州问询规则》,规则的目的是提高所有参与问询儿童的办案人员的问询能力和质量。

Debra Poole 博士


 

1998年:《密州问询规则》第一版发表。

2005年:《密州问询规则》第二版发表。

2011年:《密州问询规则》第三版发表。

密执安行动 “现场” 探秘

(写出这个小标题,感觉自己有点骗人。为什么?答案在后面。)

把研究数据转化成可以操作的指导手册的内容,这可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 团队对研究结果要有精确的把握。


  • 把研究结论转换成高中毕业生就能读懂的行动规则,需要超常的智慧和经验。


所以,《密州问询规则》前后三版,核心参与人员有五十多位。其中有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律师,法官,侦探,办案专业问询人员,警察,士兵,儿童福利官员,学校校长等。 边缘性参与人员则不计其数。

我多么想和大家说说这份文件的撰写过程。但是,我没有亲眼看到,也找不到文献记载。

不过碰巧,我参与过一个类似的项目。类似之处是,那个项目也是美国某个州政府的举措。也是整合研究人员和地面行动人员的力量,作出指导一线工作的行动方案。

我参加的项目是加州的,那个行动方案是加州学前双语教育指导方案。

2007年,我被邀加入这个项目团队。第一次飞往加州首府 Sacramento。头晚住宿,第二天一大早会议就在酒店的一间会议厅召开。

我习惯于开会前先去会场窥视一下,心里对现场有个了解,减缓紧张情绪。

去了健身房,吃了早饭,走进了静悄悄的会议厅。巨大长方形会议桌四周,好几圈椅子。桌子上摆着与会者的名牌,发现我的赫然摆在最显眼的一个位置之一。

见状我更加紧张,赶紧溜走了。那时我已经有十年参加专业会议的经验,但这么正式的会场,还是有点让人发怵。

等开会了,大家入座,专家席里,有来自全国各大学的心理学、教育学、语言科学的专家,其余大多数的与会者是加州教育部的部门主管、学区主管等。

没有高调的发言,大家自我介绍,主持人申明工作重点,我们马上就开始创作指导纲要。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学龄前儿童双语发展的研究发现,变成课堂上老师们拿着就能用的指导内容。

一大屋子人,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确定,一句话一句话地写。

这我可就不紧张了。因为,我和别的专家的任务就是准确帮助团队解读研究发现。这活对我像介绍电影一样有趣。

但是,专家对研究发现的解读也有不同。我和加州的一位专家来回来去就某些发现进行了很多辩论。她比我年长也比我有名。但是,我觉得责任重大,必须把我全部的思维和想法说出来。

那天会议结束后,教育部的几个主管竟然过来和我热情握手,基本上说的是同样一句话:

“I really enjoyed watching your debate with V.” (我真是很享受看到你和V. 的辩论。)

几天的会议,我们只是写了指导纲要的一小部分。

后来持续两年,我多次飞往加州去参加这个项目,和各种各样的群体开了各种格样的会。两年中我们完成了指导纲要,纲要被全加州的众多学区的校长老师讨论,根据他们的建议做了一轮轮修改。

最后,violà! 指导刚要到达了全州教师的手中!

我总结自己这次的项目经历为:

·     研究人员拥有最高发言权。

·     过程中欣赏不同意见,充分讨论不同意见,达成一致。

·     耗时耗资耗人力,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组织能力强的领导者、没有合作精神强的团队成员,这个事情办不成。

我敢断定,这份《密州问询规则》的产生过程也很相像。

所以,我把上面这段叫 “密执安行动 ‘现场’ 探秘”,算是不完美地向大家揭示一下工作过程。

《密州问询规则》不是很长,共57页。内容涵盖了问询儿童的过程中不同阶段使用的言语,也包括一些环境细节,比如几个人问询合适,座位如何摆放等。

以下我精摘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问询儿童的宗旨

“The goal of a forensic interview is to obtain a statement from a child, in a developmentally-sensitive, unbiased, and truth-seeking manner, that will support accurate and fair decision-making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and child welfare system.”

“儿童刑事问询的目的是用客观的、寻求真相式的、符合年龄的方法,从儿童口中获取证词。获取的证词会用来支持刑事和儿童福利系统中准确和公平的决策。”

问询儿童要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

  • 测试假设 hypothesis testing


测试假设就是问询前,要对事件真相提出多个假设,问询的目的是搜集信息来逐一排除假设。

文件特别提出应该做 “测试假设”,不要做 “求证假设”。

“求证假设” 则是问询前,问询人员已经构成了某个版本的 “事件真相”,问询的目的是搜集信息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如果侦讯过程是 “求证假设” 风格的,问询人员会忽略不该忽略的信息、不去追究应该进一步追究的信息。就像用一块布做衣服,会把布裁剪成适合自己的身体。

  • 儿童中心 child-center approach


问询内容、言语表达尽量让儿童去决定。问询人员不要去引导儿童的思维和语言。

贯穿整个问询过程的规则

  • 不要穿制服或者让孩子看到枪。
  • 保持放松、平和、友好的态度。当孩子描述侵害细节的时候,不要流露出吃惊、恶心、不相信等情绪化表情。
  • 不要用任何东西诱惑孩子来配合。
  •  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就是不要离孩子的身体太近)。
  • 不要紧紧盯着孩子或者坐得离孩子太近。
  • 不要使用感情化言语(比如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很难受)。
  • 不要向孩子承诺什么,比如 “一切都会好起来”,“你再也不用说这件事情了” 等等。
  •  不要说 “好孩子”、“我们是好朋友” 等话。
  • 不要使用 “假装” “想象” 等导致游戏遐想的语言。
  • 不要说 “你为什么不告诉你妈妈?” 儿童回答 “为什么” 类的问题有困难。另外,听到这样的问题,儿童会以为你在责备他。
  • 当孩子表现紧张的时候,不要 “纠正” 孩子的行为。比如,如果孩子避免和你目光接触,不要说 “看着我说话”,“看这里”。而是要说,“你要是看着我说话,我会听的更清楚。听清楚你说的话很重要。”


问询热身

这一部分谈话的目的是了解孩子的思维能力,熟悉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建立信任感。

可以问孩子一些生活问题,比如家庭,学校,兴趣等。

孩子被问询的时候,会习惯问询人员问很多问题,自己去简单回答一两个词。

在这个阶段,就要训练孩子改变这个倾向。

因为之后进入正题的问询,孩子自由表达来回忆事件会导出最准确和丰富的信息。

所以在这个阶段,就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多说。

那如何鼓励自由表达呢?

“和我说说你家的情况吧。”这种开放式的问询,就比 “你有几个兄弟姐妹?” 这样具体的问题好。

告诉儿童 “我希望今天你来说,我来听”,就清晰了你对交流的期待和风格定位。

训练儿童遵循四条交流规则

人和人交流的时候,很多误解都来自猜对方的意图、听不懂的不现场澄清。儿童也有这种倾向。同时,儿童还多两个问题:听到大人说话内容和他们的记忆不符时,儿童不敢去纠正;对于什么是 “实话” 理解不透彻。

所以,在问询开始前,要有效训练儿童去减弱这些倾向。就是现场明确提出四条交流规则并且训练他们去遵守。

不要猜  Don’t guess

“现在我们认识了。我想说说我们在这个房间谈话时候的规则。一个规则是我们不要猜。如果我问你一个问题,你不知道答案,就说 ‘我不知道’。比如,‘我的狗叫什么?’(等孩子回答。孩子应该说不知道。)‘对了,你不知道我的狗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 是正确的回答。你能保证不猜吗?”

如果你不懂就告诉我 Tell me if you don’t understand

“另外一个规则是如果你听不懂我说的什么,你应该说你不懂。比如,“我的衬衫是 girdelin 吗?”(girdelin 是一个假造的词。等孩子回答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后说)谢谢你告诉我你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如果有不懂的会告诉我吗?”

如果我犯错误了就纠正我 Correct me if I make a mistake

“有时候人会说错话。如果我说错了话,我希望你告诉我。比如,‘你觉得当个七岁的小孩感觉如何?’(当事人是六岁的。等孩子回答。)对了,你不是七岁。我很高兴你告诉我我错了。如果我错了,你会纠正我吗?”

协助儿童区别 “实话” 和 “谎言”

不要和儿童说 “你要说实话。” 什么是实话?儿童也许搞不清楚这个概念。

那就要现场给他们训练。

“我想确认你知道什么是实话。‘我现在坐着’。这是实话吗?(等孩子回答。)对,这是实话。‘你现在在跑步。’ 这是实话吗?(等孩子回答。)对,这不是实话。看来你懂得什么是实话。在这个房间里,我们都要说实话。对于发生的事情,你说实话特别重要。你能答应我只说实话吗?(等孩子回答。)

注意,这里面强调 “这个房间里”,是因为这样的话,孩子感觉到这个地方很特殊,自己的行为更好控制,有一种安全感。

以上四条,最后都是让孩子承诺,是因为孩子答应了,心里会感觉到一些约束。

问询练习

问询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 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信息的拥有者。
  • 让孩子练习刚才接受的那些规则。


问询的方式应该是开放式的。让孩子讲讲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应该和调查事件无关。比如孩子参加的生日聚会,学校组织的活动等等。

比如 “几天前是你的生日。和我说说你的生日是怎么过的。”

儿童常常有困难回忆只发生过一次的事情。如果回答以上问题有困难,就让孩子叙述一件每天都干的事情,比如“说说你每天早上起床后到上学前都做些什么。”

正题问询

正题问询,也要开放式的。起头,一定不要提具体的人和事件。

“你说说今天为什么在这里?”

“你知道今天为什么我来和你谈话吗?”

如果孩子说不出来什么,问题可以具体一些,但是,还是要避免使用 “伤害” “不好”,“侵犯” 等对于事件的内容和性质有提示性的词语。

可以说:

“我明白有事情让你烦恼。”

“你的妈妈觉得有让你烦恼的事情吗?”

“我听说你家里(或学校里)发生了事情。你能说说吗?

“我听说你昨天去看医生了。和我说说这件事情。”

“你胳膊上打了石膏,怎么了?”

“我听说警察昨天来你家了。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孩子还是没有反应,就再进一步:

  • 问孩子最喜欢和谁在一起。最不喜欢和谁在一起。
  • 点出孩子认识的一些人,问孩子对于这些人有什么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


所有这些,都是避免直接问孩子具体的问题,比如“有人触摸你的隐私处了吗?”

原因是,研究发现,当大人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向孩子提问的时候,孩子有时会产生不实记忆。

自由回忆

研究发现,孩子自由回忆的内容会是最丰富和准确的。

而传统问询的最大错误就是缺乏这个环节,或者花在这个环节上的时间不足。

当正题已经展开的时候,就可以说 “我想知道所有的事情,你从开始说,所有的都说出来,哪怕你觉得不重要的事情我都想听。”

当孩子开始叙述的时候,问询人员应该非常耐心地倾听。

当孩子自由回忆开始后,问询人员应该不时加入开放式的问题:

“接下来呢?”

“再多说一点。”

“嗯。”

“嗯,他打开了电视。接下来呢?”

“你可以和我说这些事情。我和很多儿童都聊过这种事情。”

这些简短语句的中间,应该是大段的倾听式的沉默。

Silence is a powerful tool in the interview process.

沉默是问询过程中的有力工具。

问询人员的沉默会给儿童一种无形的继续说下去的 “压力”。

只有当问询人员觉得儿童已经完全没有想说的了,才进入下一个环节。

如果孩子的情绪变得特别激动,或者不说话了,要给孩子时间去恢复情绪,不要多说话。

可以用简单语言提醒孩子继续说话。

“你停下来了。”

“你哭了。是吧?”

提问和澄清阶段

这个阶段,问询人员开始问具体问题。问题的顺序应该和儿童刚刚描述的事件细节的顺序相同。

内容包括:

  • 事件描述
  • 肇事者身份
  • 事件单次或者多次发生
  • 是否有其它目击者
  • 儿童是否告诉过别人
  • 时间和地点
  • 事件是否存在另外的解释


孩子在之前自由回忆的过程中,问询人员如果碰到不清楚的地方,要记录下来,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澄清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

结 束

如果孩子什么信息都没有报告,结束问询是可以的。

孩子不说的原因有多种。也许事件没有发生。也许孩子害怕不敢说。也许孩子回忆不起事件了。

不管问询结果如何,问询人员都要走三个步骤来结束问询:

  • 问孩子是否有问题问你,回答孩子的问题。
  • 回到一个中立的话题来聊聊。
  • 谢谢孩子的参与。
写完这篇文章,我感觉很好。习惯从儿童角度看问题的我,禁不住想象,如果自己被这样问询,倒不是一个多么不好的经历。

另外,我还有个发现。

问询就是获取信息来趋近真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做这个。

  • 你家老大说老二打了他,找你来告状。
  • 你的一个学生告另一个学生抄他的作业。
  • 你的朋友找你诉苦说她老公不关心她。
  • 你的一名同事说另外一名同事不够敬业。


因为常常不够接近真相,我们会浪费很多的机会、时间和生命。

 

所以,真相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

而能和一个人坐下来,好好得谈,谈得好好,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渠道,有时是唯一渠道。

而这个名字又长又陌生的《密执安州虐童案儿童刑事问询规则》中,则饱含着你能谈“好”的规则。比如,不先入为主、不评判、不施加影响、不猜测、尊重对方人格等等。

为什么我能这样说?因为里面的规则,是符合人的心理规律的。这些规律,当一个人开口说话时,不管是和谁说,都是在运作的。

当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你使用这种方式来交谈,你不仅离事实越来越近,你还会发现自己人格得到了提升,更让别人尊重,更让自己自豪。

 

陈鲁

2017.12.9日于曼哈顿

陈鲁心理学研究点滴

心理成长与语言发展的科学

陈鲁纽约国

生活中的心理、教育和语言
微信ID:Giselajia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陈鲁一周一点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关注 陈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