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模仿,创新还有很多种选择

 

从创新与创业、用户、品牌、传播、互联网与网红经济、数据商业与人工智能、新零售与实体融合、管理企业的要义以及投资思维等各个角度,以最省时间的方式带领读者看清商业的现在与未来。...

 内容简介
《新商业思维》这本书从创新与创业、用户、品牌、传播、互联网与网红经济、数据商业与人工智能、新零售与实体融合、管理企业的要义以及投资思维等各个角度,用“短段落”的形式,全面阐述了当今极具价值的诸多新商业思维,以最省时间的方式带领读者看清商业的现在与未来。


创新有方法

“中国式创新”似乎一直带有明显的“山寨”标签,“模仿”成为很多企业在创新时的基本方法。很多人把这种做法归结于成长中的必经之路,为自己开脱。这与当初日本电子工业、汽车工业起步阶段的模仿不同,他们往往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甚至完全换掉了产品的“内核”,而我们很多时候的“创新”仅仅是换了一层产品的“外衣”。

其实对于创新而言,除了模仿这种最直接的捷径,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参考的方法。

车库为何是创新重地
全球很多著名公司,比如苹果、谷歌、哈雷、亚马逊、惠普、Facebook等,都是从车库或宿舍之类不起眼的地方起家的。为何车库这类地方会成为创新的重地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车库是存在于传统的工作或研究空间之外的地方,车库内生产的内容往往由车库主人五花八门的爱好所决定。在车库里,创业者可以天马行空、自由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想法。但是,一旦回到传统的办公室或者正式工作场所,创业者就很难抛弃一些固定的思维,并难以避免地考虑各种别人抛给他们的旧概念。
从词性里找到创新的思路
创新往往可以通过“形容词+名词”得到启发,比如“马车”这个交通工具如何创新呢?可以写成“更舒适快捷的马车”。这样一来,就会为了让马车变得更加舒服,而进行马车的改进,于是就有了汽车、飞机、动车的出现。因此,在创新方向上应该多关注形容词部分。如果一个公司总是关注名词部分,那么往往就会陆陆续续退出历史舞台。当然,在创新方案的落地上,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名词上,不能虚无缥缈。
创新的“懒”字诀
在一场智能家居的分享会中,我发现一个不可忽视的创新问题:很多智能家居的产品创新,不是在简化生活而是在复杂化生活。比如一个智能的水杯,喝水还得安装一个APP,将一个简单的喝水过程复杂化。由此,基本可以推断这就是一个尝完鲜后马上就会丢弃的产品。我对智能产品创新的一个基本判断是:该智能产品是增加了比日常生活更多的操作步骤还是减少了?操作步骤减少了,才可能取得成功。原因很简单,用户行为习惯很难改变,即使用户为尝鲜买了复杂的产品,也不会坚持用,且还会跟周边的人抱怨。这种负面的感受会一层层往下传递,导致市场的萎缩。

著名的《快公司》杂志有一篇文章谈到,懒惰是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最佳方式。在产品设计中,永远要记住一点:如何让用户更懒?
周边创新
很多小公司觉得产品创新很难,只有大公司才能干,所以就选择了一味模仿的路线,最终短期生存,长期乏力。其实产品创新,不一定都是搞发明创造,小公司创新的最佳方法是在产品的周边实现创新。比如,我们可以在品牌相关性方面做出有概念区隔的子品类,如酸梅味的果汁。
从被吐槽的事情里发现商机
在美国,做个普通的咽喉炎检查也要先预约再候诊,确诊之后还要开处方药,整个流程很烦琐,在医院里等看病的时候都很不耐烦。这时,美国最大的零售药房西维斯(CVS Caremark)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在零售药房里开设了小诊所服务。这样一来,普通的病不用预约或等很长时间,患者在药店里面直接就能开药,服务也很周到。
作者简介

刘国华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擅长商业战略、品牌和企业形象管理、企业家思想与企业史、互联网与数字营销、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等领域,常年为各类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著有《网红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商业新逻辑》、《雷军:乘势而为》、《反直觉询问》等多部财经类畅销书。
本文摘自企业管理出版社的热门书籍——《新商业思维》,标题及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按钮
可获取更多图书详情和购买链接


    关注 企业管理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