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主笔发言 余艳波原创

 

也许我们没有兼济天下的才情与智慧,x0a可是却可以守住心灵的火种——独善其身。...







写了17年的日记,不知道哪一天就搁下来了,先是隔一天写一次,之后是隔几天写一次,后来就完全不写了。

不是不想写,不是不会写,不是真正忙到没时间写。

——是不敢写。

我们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惶惑,

无法面对那些干净、诚实的愿望,

无法处置心灵深处的种种价值冲突,

无法面对自己身心的扭曲与撕裂。

我们一再教育孩子,你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你要有理想,你要有爱心,你要奋斗上大学。



可是孩子问我

你明明讨厌这个人,你为什么还要请他吃饭?唯唯诺诺说那么多好话,就因为他是你的领导吗?你诚实吗?

可是朋友问我

你每天忙忙碌碌查资料、写论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你的论文对谁有意义、你的课题又真正解决了什么问题?你自己都说是人为制造一堆文字垃圾,就为了职称、为了职位、为了待遇、为了退休金,这就是你的理想吗?

可是家里人问我

昨天那个奶奶实在太可怜,那么冷,还穿着破烂不堪的单衣服,一直跟在你后面乞讨,你不让我给钱,还说她家里可能比我们更富有,如果她真的是生活所迫、真的遇到特别的困难呢,你有爱心吗?

可是小辈的学生问我:

您总说要我们努力读书,要自我奋斗,一定要考上好大学。现在我考上了。可是,我奋斗了20多年、毕业就是失业,我为什么而奋斗呢,我没有一点点兴奋激动,因为我不是为自己考大学,是为你们大人考的大学,我的所有生活都是你们设计的,你们从幼儿园就剥夺了我的所有想法。

我无言以对。

我们已经严重的价值分裂。

古斯塔夫·勒庞,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写过一本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为什么博学鸿儒在群体中却只会鹦鹉学舌?为什么谦谦君子在群体的支持下会变得粗野不堪、肆无忌惮?为什么打动群体的观念总是经不起严密的推理?





书中描述了这样一种怪象——

个体进入群体之后,就不再是原来的个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他与其他个体一同组建了拥有独立“人格”的群体,这个群体仿佛一个全新的完整生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维方式。群体中的个体,会“鬼使神差”地说出一个人时绝不会说的话,也会做出一个人时绝不会做的事,且赋予了这些话和事以不容置疑的真理性和正义感。无论这个个体是文盲还是知识分子,是平民还是贵族,也无关职业身份、智商高低。

读勒庞的书,我们能够看清我们为什么总是那么容易妥协。因为整个社会都是这样做,所以,我也会这样。

我们似乎为自己找到了开脱的恰当而合理的理由。

我们在逃避责任和惩罚

社会的高速发展,可能摧毁、遮蔽很多脆弱的梦想。

可是

我们既是一个群体中的人,

更是一个个个体。

我们都会有随波逐流、服从大众的惯性与惰性,

我们更要有扪心自问、独处自省的个性。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写过一本书,叫做《想象的共同体》。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来探讨不同民族属性,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问题在于。没有一个个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个体,人类社会这个想象的共同体、这个乌合之众,会变得多么世俗、腐朽,甚至邪恶。

中国古人一直恪守一个完美的人格理想——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

也许我们没有兼济天下的才情与智慧,

可是却可以守住心灵的火种——独善其身。

余艳波原创精选

☞最被误解的中国城市——武汉!“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十年不飞,一飞冲天”——大武汉大在哪里?

红尘万丈,是谁在支撑人类的梦境?  | 余艳波原创

☞文人大多那么坏,为什么偏偏有人爱 | 余艳波原创

☞她忘记了全世界,却从未忘记爱你

☞武汉人的浪漫从法国来?——武汉城市文化的法国基因

☞武汉城市文化中的俄国基因

☞阿城说:“六面玲珑 两面刺”——好人变不成杰出的人

☞怀念爱情——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告诉我们:什么是爱,什么是情怀!

☞在城市安家 到乡村安心 ——我们为什么怀恋农村生活

☞“2049”的阮成发:让每一位武汉人家门口都栽一棵树!

编辑:建波

商务合作:18802719897(同微信)
SS-DCGSH | 稻场故事会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一年中,近百种野生、 原生 、养生的优质农产品 ,1分钱,任意抢 ;一年中,无数的时令佳肴低价到你不相信,送到你的餐桌;一年中,三大原创写手 ,嬉笑怒骂、纵横捭阖、品鉴世事风云,笔下就算不能生花,长出的也一定是有思想的芦苇。


    关注 稻场故事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