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撒泼耍赖、尖叫哭闹,打妖妖灵前还可以这样做!

 

我懂你们的崩溃,但请先放下手中的110x0a呼气、吐气,好,开始学习...




很多家长遇到问题:我家宝宝经常一言不合就哭闹、耍赖,在家里还好,尤其外出商场或出行的时候,被那么多人围观着,越哄越哭,到最后自己也近崩溃……

问题原因



宝宝为何会通过“哭闹、耍赖”来争取一些“不合理要求”,比如吃过多的零食、看过量的动画片,尤其是和老人在一起的时候。
 
自我控制力太差


对宝宝溺爱,特别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很普遍。因为家庭环境原因,一个宝宝和爸爸妈妈,四个老人,要什么给什么,宝宝很少遇到拒绝、延迟,所以导致你宝宝的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制力。
 
家长不守原则


本来与宝宝约定好的事情,说变就变,不能狠下心坚持原则。尤其是有老人在的时候,隔代的爱而放弃原则。这样如何让你的宝宝遵守你们出门前的约定规则。

解决办法

 
稳住自己的情绪


我们都是有情绪的,当孩子已经情绪崩溃了,作为家长能不能控制住自己就特别重要。举个栗子:走在商场中宝宝看到某个玩具想要,下面三个情况:

一:你给买了,孩子高兴,你也很好——无问题;

二:被拒绝,产生不满情绪开始哭闹——孩子拥有问题;

三:被拒绝,不满哭闹,你为了尽快制止却不成功,你控制不住生气发火——你们双方都有问题。

很多家长实际操作:通常在结果二的时候,一能耐住性子好说好劝,但随着小家伙的调子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凄厉,怎么说都不听,妈妈的好脾气也就用光了。出现了情况三。尤其在公共场所更让人难堪,妈妈很容易为了速战速决、摆脱丢脸的处境而点燃情绪。

怎么办?——很简单,脸皮厚一点。谁爱看谁看,爱怎么想怎么想,我在一个陌生路人眼中的形象,并没有比你和宝宝的亲子关系来得重要。这样就不会受外界压力的影响,按部就班来疏通孩子的情绪。
 
疏通宝宝情绪


当年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育儿同样。不要着急制止孩子哭闹、耍赖的行为。这个时候的宝宝为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根本没心思听你的话,更不会照做。脑海不是哭声就是重复着:我想要那个玩具,妈妈/爸爸不给我买……

与其马上采取行动,给宝宝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让他觉得“使出这招我妈有反应了,管用啊!”,进而变本加厉,不如就让他哭两声。但是哭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共情”!

共情的目的: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的前提下,疏导宝宝的情绪,让宝宝的没有得到玩具的情绪得以发泄,而不是让孩子得到错误的感受——妈妈不爱我了,不给我买玩具,不管我,扔下我不管……

共情的方法:对宝宝说:“你想要那个玩具,妈妈/爸爸不同意,你不开心吗?”这时候宝宝往往会回应你,但是依然会伴随着哭闹(因为目的还没达到)。

这时候就要告诉宝宝哭闹解决不了问题。你的做法是什么:“妈妈/爸爸知道你得不到那个玩具会不开心,既然你想哭一会可以,但是尽量小声一些不打扰别人,我在旁边陪你。”

然后站在旁边等待,中间肢体安慰,如拉手、抱抱、拍后背等。让宝宝感受到你虽然拒绝对他的要求,但是仍然是爱ta的。
 
及时引导沟通


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前面共情梳理宝宝的情绪之后,抓住宝宝情绪缓解进行沟通引导,说明原因。如果还是继续哭闹,继续梳理引导。

期间多试试用方法制造暂停,尤其是对孩子来说有游戏性质的,可以缓解情绪。一旦孩子的情绪能从高峰回归到平稳,一切就好办多了。

现实生活中,可能经历“哭闹——沟通——哭闹——再沟通”的好几轮反复。每一轮反复可能让你怀疑是不是又回到了原点,自己的努力被白费,“怎么说都不管用呢”、“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嘴皮子都磨破了”……心烦意乱之下,爸爸妈妈很容易发脾气。

因为这时候我们用的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宝宝——“我给你讲了好几遍了,怎么还是不听?”、“也太不懂事了吧?”、“公共场合能这样吗?”理解这点,我们就明白不能直接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完全符合成人准则,不是强人所难吗?

在经历过上面的问题之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宝宝摆平了。但是爸爸妈妈问道:你刚才说的轻松带娃的方法在那里?别急!

治标需治本



上面的方法只是治标,而问题的根源在哪?先看下面的实验——斯金纳的小白鼠实验。

最初的实验是这样的:将一只饥饿的小白鼠放入箱子。箱子里安装了一个小杠杆,一旦小杠杆被压动,一粒食物即可掉落。开始的时候,小白鼠无意中压到杠杆、吃到食物;但反复几次之后,它就将持续地按压杠杆、获得食物,直到吃饱为止。

小白鼠之所以会持续按压杠杆,是因为它认识到了“按压杠杆”和“获得食物”之间的联系。

类似,宝宝最初并不知道“哭闹”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几次无心的尝试之后,偶然发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后像小白鼠一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频繁做出又哭又闹撒泼的行为。

后来斯金纳将杠杆连接的食物取走;数次之后,小白鼠就不再去按动杠杆了。因为小白鼠明白了“按动杠杆”和“获得食物”之间不再存在联系。

放在宝宝身上,改变孩子哭闹行为的重点在于,取消后续的“奖励”。当孩子知道,通过哭闹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地就会放弃做出那些无谓的行为了。

同理,宝宝大些时候知道说脏话可以刺激大人的反应;大人越是暴跳如雷,他越觉得自己厉害。下次不如不做任何反应,之后就会没有意思不在这样了。

斯金纳还对最初的实验进行了如下的修正:小白鼠按动杠杆时,食物不是100%,而是有概率地掉落(有可能有、有可能没有食物)。

实验发现:小白鼠也学会了按杠杆,而且即使随后取消了食物,它还会持续地按按钮。

同样宝宝哭闹时,如果我们有时候满足他的要求、有时候不满足他的要求;因为不能明确结果,ta会继续租下去,因为这样是会有可能得到。

所以,如果想治本,一定要坚持统一的态度。家里所与人的态度,尤其是老人;家内户外的态度,尤其是户外公众场合的态度。

温馨提示

 
不要用奖励的方式达到目的


许多家长会在育儿中采用奖赏的方式,譬如“你听话这样做,妈妈一会儿给你买个XXX”、“你现在别哭啦,一会儿妈妈给你买巧克力”……但其实奖赏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让我们暂时获得了对孩子的控制权。

孩子并没能增进正确的认知,获得成长,反而会对本来自己就应该做的事,要求代价和补偿。而且,奖赏会变成对哭闹、耍赖的奖励,让孩子觉得他越不妥协、越坚持哭闹,能获得更多好处。
 
过激行为要纠正,不能暴力


家长采取打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是因为讲理没用,而是因为嫌太慢,总想速战速决。这样往往会对孩子的安全感缺失,造成以后的信任缺失,内向等心理缺陷。

3岁内的小孩子在情绪爆发时有过激肢体动作,通常是不知道,或者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觉得“手比嘴快”;而大一点的孩子则有可能是受“诅咒敏感期”的影响,感觉大脏话的“魅力”会对大人有这么大的反应。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孩子不擅长疏导情绪的表现。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做的是教给孩子如何面对自我、引导情绪的正确方法,而不是盲目用暴力制止。

有人说,但光讲道理没用啊,孩子根本不听啊!——可这不是很正常嘛?不可能我们对孩子讲一次道理就能奏效一辈子啊。这是一个漫长的时间,需要我们陪同宝宝一起同长学习。


这些内容你错过了吗?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查阅)

破坏孩子专注力的这些坑,你无意中掉过几个?


你还只会对孩子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5句话,搞定孩子的所有磨蹭


金宝贝新大地中心:0772-2802838

地址:城中区解放北路3号新大地商厦3层(中交大酒店北侧中国银行楼上)

金宝贝华润凯旋门中心


地址:鱼峰区德润路6号华润凯旋门8栋2-6号(即将开业)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预约早教试听


    关注 金宝贝早教柳州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