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成都丨这位世界著名汉学家、诺贝尔奖终身评委与成都的故事精彩到可以拍电影!

 

他的中国情缘,正是起源于成都。...

提起汉学家马悦然,可能知道的小伙伴并不多
但提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却大名鼎鼎
☟☟
作为诺贝尔奖评委中
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
他被公认为中国文学走向西方世界的重要推手
马悦然和中国很多作家交情匪浅
将艾青、沈从文、莫言等不少作品
译成瑞典文介绍到欧洲
除了令人景仰的学术成就
他对中国怀着深深的乡愁,视中国为第二祖国
而他的中国情缘里
浓墨重彩的一笔写在了成都
名人与成都


马悦然,1924年出生于瑞典南方。1946年,跟随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学中文。两年后,获得美国“煤油大王”的奖学金来中国调查四川方言,在峨眉山古刹中精心研究成都方言的声调在句中的变化。

在那个动荡时局中,他把中国西汉典籍《春秋繁露》翻译成英文。他努力让同胞和他一起分享《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的美妙篇章。他翻译的《水浒传》和《西游记》一版再版。他的翻译和介绍让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许多杰出的中国作家和诗人引起世界注意。他也因教授英文结识了年方十八岁的陈宁祖(1931—1996),收获了他的异国爱情。“莫得问题得!”——这是他书中最常出现的川音。
对于马悦然来说,毫无疑问
成都这座城市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里,他不仅取得了学术事业上的进步
更收获了爱情与友情~
如此丰富的故事,都可以拍成电影啦~
☟☟
他在成都研究本土方言
为日后学术著作奠定基础
马老是1948年8月到四川的,在重庆、成都等地学会说西南官话后,到乐山深入地调查研究当地的方言。他在峨嵋山一住就是8个月。在峨嵋山的日子里,报国寺的方丈,曾经在大学里教过国文的老和尚果玲,每天早上都会给他讲两小时的国文课,下课后他就步行去附近的乡村调查研究方言。

在峨嵋山结束方言调查研究后,马悦然告别了一个个老年来还能记忆的青春时代的小和尚,于1949年秋天到成都去过书生生活并继续调查研究四川方言。

后来,当马悦然告别了他的第二个祖国,告别了香港,带着中国西南官话和中国西部的四川方言,带着他漂亮的中国妻子回到了他的祖国,他依然记得这里的许多故事。“只要是有辣椒,啥子东西都好吃!”马老在《另一种乡愁·我的岳父岳母》中这样写道。

2004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瑞典籍汉学家马悦然先生的《另一种乡愁》。从这本书和其他资料上得知,1948年,他来到中国调查四川方言,1950年7月离开四川前往香港。他的这次中国之旅,不仅为他日后完成《中国西部语音研究》获得广泛声誉奠定了基础,还使他在四川成都有了一个家。马老的中国情结,从那时起就十分浓郁了!
他曾住成都文庙后街
还娶了一位漂亮的成都姑娘
文庙后街是成都公馆较多的街道和著名的文化教育街。清代成都私家花园中最著名的“南唐北李”(“北李”指正通顺街上的李家,即巴金故居)之中的唐家花园就在这里,其面积几乎占了全街之半。

20世纪40年代后期,还是一位瑞典的青年学者马悦然来到四川研究汉语方言,就居住在文庙后街一座叫“可庄”的公馆里,就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公馆主人的二女儿,也是他的第一任妻子陈宁祖。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当时,刚结束和尚生活的马悦然回到成都,开始了书生的生活。一开始他住在一位华西大学讲师的宿舍里。借宿总是有所不便的,不久他和一位英国朋友西门华便租下了四川师范大学校长陈行可先生“可庄”花园里的一所空房子。

陈行可先生1928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先后在成都师范学院、河南中山大学和沈阳东北大学任化学教授,当时是四川省教育厅厅长。
华西坝金陵大学的教工宿舍


陈家有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长得招人疼爱。大女儿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小女儿陈宁祖刚刚十八岁,马悦然便担起了帮女娃娃补习英语的“重任”。可惜宁祖对于学英语不太上心,马悦然便买了几罐子可可粉,女娃娃来上课便请她喝一碗可可,小姑娘才不情不愿的来补习。可惜好景不长,可可粉喝完了,宁祖便开始逃学不愿来补习英文了。
陈宁祖与马悦然在波洛思


那时候的华西坝,虽然被解放战争搅得人心不定,可对于年轻人来说,暗生情愫这种事怎么能由得了环境好不好呢,经历了不大的波折,两个人终是在一起了。1950年9月24日宁祖跟马悦然在九龙沙田道风山的教堂里用传统的瑞典婚礼结婚。这一天,标志着马悦然在中国有了一个家。马老的“外家”在中国,在四川,在成都。
他的成都朋友圈好友众多
吃到夫妻肺片连喊“舒服”
只要中国有自己的家,就要常回家看看。

1956到1958年,马老在瑞典驻中国大使馆任文化秘书,在中国生活了两年。以后他又多次来到中国。只要中国有自己的家,在这儿,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文朋好友。马老和老舍、沈从文、冯至、艾青、李锐、流沙河等中国著名作家、诗人都有过交往,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莫言都有过交流。

在他的“外家”成都,他还与大他17岁的画家吴一峰、大他10岁的文化名人车辐、华西大学中文系主任闻宥及其子闻广、华西大学美术系教授杨秀谷及其子杨秀义先生等人,在第一次到中国时,就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吴一峰与他还以兄弟相称呢!

2007年11月,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审马悦然不远万里从瑞典赶来,参加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的“吴一峰百年诞辰画展”的开幕式。在画展开幕仪式举行前一个小时,马悦然早早地来到省美术馆,赶着与车辐、流沙河两位老友见面。一进会场,马悦然一眼认出了坐在轮椅上的车辐:“哦,你还认识我吗?”一番亲热的握手后,马悦然高兴地对车辐说:“半个多世纪没见,你怎么一点都没变?”而车辐则反其道回答说:“你怎么变化那么大?我都认不到你了!”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
马悦然与车辐、流沙河等老友相逢


当年马悦然在成都时,娶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陈宁祖,共同生育了三个孩子,但不幸的是1996年11月5日下午,陪伴了马老46年的她因患癌症,在与病魔进行将近三十年的搏斗之后,与马老和孩子们永别了。马悦然的现任妻子陈文芬女士也是中国人。在这次会见老友和参观画展的过程中,马悦然都是和夫人陈文芬女士十指相扣,两人不时轻声交谈,显得特别温情。据陈文芬女士介绍,“这次回成都他非常兴奋,不停感叹成都变化太大,中午的时候我们还专门去吃了夫妻肺片,他连喊舒服!”
马悦然(右)和妻子陈文芬
他们在成都留下了如此多的故事
在这座城市里,你又有怎样的经历与往事呢?
图文综合自:
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成都晚报
新华文化、南方都市报、重庆商报、漫成都




爱吃火锅,更爱喝茶,不爱没有阳光的天空;爱摆龙门阵,爱打望,不爱没有田园的水泥森林。爱这座城,她发展最快;恋这座城,她生活最慢。爱熊猫,也爱表达;爱互动,更爱分享。我是小微,在成都,爱成都!



在下面留言,和小微八卦


    关注 微成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