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了不起,我的国!纪念永远逝去的国家脊梁!

 

2017年,有很多中国科学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其中有研制出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的南仁东,探测技术专家黄大年,激光大师高伯龙,核导弹专家任新民,还有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技最高奖的吴文俊……x0a但正因他们,才有了你我口中的那句“厉害了,我的国!”...




2017年,有很多中国科学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其中有研制出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的南仁东,被外国人称为可让美国航母舰队后退100海里的探测技术专家黄大年,激光大师高伯龙,核导弹专家任新民,还有与袁隆平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技最高奖的吴文俊,但正因他们,才有了你我口中的那句“厉害了,我的国!” 这一年,他们永远的逝去,再不回来,这无疑是国家的重大损失,国之脊梁,一路走好!祖国,将永远记住这些默默耕耘、为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

来源:达人学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

黄大年(1958-2017)


2017年1月8日,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黄大年因病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出生,广西南宁市人。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归国后任教于吉林大学。

作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黄大年负责协调和组织管理我国跨部门和跨学科优势技术资源和团队,充分挖掘我国在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成果并形成了技术能力,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技术瓶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做出突出贡献。
冯其庸(1924-2017)


2017年1月22日,著名文化学者、红学家冯其庸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年2月3日出生江苏无锡县。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1949年5月在苏南行署工作。

1950年任教于无锡市第一女中。1954年调中国人民大学。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2005年5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2009年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先后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

在红学研究方面,冯其庸著作颇丰,对红学研究者之外的普通读者而言,他的成就也并不陌生,主持校注出版了今天阅读量最大的一个《红楼梦》普及本

他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研究了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

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
杨祖陶(1927-2017)


2017年1月22日,著名西方哲学史家、康德黑格尔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教授杨祖陶在武汉去世,享年90岁。

 
霍松林(1921-2017)


2017年2月1日,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因病在西安辞世,享年96岁。

任新民(1915-2017)


2017年2月12日,著名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任新民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吴文俊(1919-2017)


2017年5月7日,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

杨益言(1925-2017)


2017年5月19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小说《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逝世,享年92岁。

缪印堂(1935-2017)


2017年7月31日,被誉为“科普漫画第一人”的著名漫画家缪印堂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南仁东(1945-2017)


2017年9月15日,FAST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病去世,享年72岁。

南仁东1945年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博士学位。1984年始,南仁东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达到国际最高动态范围水平

1994年始,为了给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选址,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先后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时间长达12年。2006年,南仁东任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主席。

2007年7月,FAST工程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南仁东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负责编订FAST科学目标,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钱谷融(1919-2017)
2017年9月28日,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高莽(1926-2017)


2017年10月6日,著名翻译家、作家、画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高莽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朱显谟(1915-2017)


2017年10月11日,著名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朱显谟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102岁。

朱显谟1915年12月4日生于上海崇明,1940年大学毕业后,考入江西省地质调查所,后转入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工作。

1949年全国解放后,朱显谟在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任职。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朱显谟到东北三省考察,对改良土壤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朱显谟深入长江流域、新疆托木尔峰、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进行了土壤考察和研究,又先后参加了水利部黄委会组织的水土保持勘探队、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勘探队,带领青年科技工作者踏勘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各种类型区。

多年来朱显谟以治理黄土高原为科研主攻目标,曾广泛地实地调查,不断探索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的研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8年转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朱显谟是我国黄土区土壤及土壤侵蚀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默默奉献在广袤的黄土高原,并为其呕心沥血。

曾先后获得5项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奖,并获得首届中科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编著有《塿土》《陕西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中国黄土高原土地资源》《黄土高原土壤与农业》4部专著。
林甘泉(1931-2017)


2017年10月25日,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林甘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王步高(1947-2017)


2017年11月1日,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学者、《大学语文》系列教材主编王步高在南京逝世,享年70岁。

吕必松(1935-2017)


2017年11月22日,著名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对外汉语学科奠基人吕必松因病逝世,享年82岁。

高伯龙(1928—2017)


国防科技大学原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激光陀螺研究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同志,因病于2017年12月6日中午12时逝世,享年89岁。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常年穿一身绿色作训服、一双解放鞋;他,领衔造出中国第一个环形激光器,填补了我国激光领域的7项空白;他,从教60多年,培养的学生有的成为共和国的将军!有的成为激光领域的知名专家……而他一直乐于作一名普通的研究工作人员!

拼命工作的高伯龙带来如下成绩单:1978年,制成第一代实验室原理样机。1984年初,高伯龙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工程化的某型环形激光器的新设想。1993年初,伯龙在几月之内交出工程化的新型样机。在此期间,高伯龙还率领技术人员研制成功了全内腔绿色氦氖激光器,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这种制造技术的国家。
屠岸(1923-2017)


2017年12月16日,著名诗人、翻译家、出版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屠岸在京逝世,享年94岁。

屠岸1923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常州,原名蒋壁厚。自幼家学深厚,并受母亲影响热爱诗歌和文学创作。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写诗,八十年笔耕不辍。1950年,屠岸翻译出版我国第一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此外,他著有《萱荫阁诗抄》《屠岸十四行诗》《哑歌人的自白》《深秋有如初春》《诗论·文论·剧论》《霜降文存》等,译著有惠特曼诗集《鼓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斯蒂文森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济慈诗选》《英国历代诗歌选》《英语现代主义诗选》等。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历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干部,华东文化部副科长,《戏剧报》编辑部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2011年11月,获得“2011年中国版权产业风云人物”奖。

  国之脊梁,一路走好!

  祖国,终将记住这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来源:达人学社(ID:darron_Society),记者:李得胜。综合人民日报、视觉志

本期编辑:甲壳虫、小小书童

为了忘却的纪念
达人学社在元旦之际特辑此文迎接新年的来临!
深切怀念一生尽瘁的先生们! !!


觉得不错,请点赞↓↓↓
注:本平台每日从海量站点为用户选择优质信息,部分文章无法联系作者,若有选用不当,敬请联系我们。投稿、合作、建议等可后台留言加本站编辑。

达人学社诚邀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1302154039@qq.com
迎大家在底部留言,各抒己见!
执行主编:甲壳虫|责任编辑:小小书童

投稿邮箱:1302154039@qq.com

— THE END —

-------------------------------------



达人学社

达人达己  达己达人

达人学社由中国一流高校研究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归青年和有志青年于2010年1月创办,理念是“达人达己 , 达己达人”,专注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学术交流、资源分享。欢迎研究生关注达人学社微信或者加达人学社总部Q群(分享大量神秘学术资源):33405037、491043563、495961905,参与交流。达人学社期盼能够陪伴大家度过做科学研究的每一个日日夜夜,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一份充实的美好。

------达人学社

微信号:Darron_Society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达人学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