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靠运气活着,也要冷静认真的一呼一吸。

 

我写了些什么乱七八糟啊……当做这两天思绪混乱的整理吧,如果发出去觉得不合适了,我会删掉的。...



点击上面蓝字“桃姨和茉莉”关注手抖只能做键盘侠的桃姨

很少追热点,除非真的有话要讲;但这两天的事情,tm能用热点来定性它么?

这简直是痛点!

因此,想写,又惶恐。

怕写到一些不准确的信息,误导了读者;怕写的词语不够精准,让受害者误会;更怕我确实是情绪激动的写,写出来却只是情绪激昂而已,集体起哄而已,又是一场一拍而散而已。

所以我想写点什么?舆论的漩涡焦点有很多专业媒体在盯,就不要凑热闹了,否则只会煽起更多焦虑和恐惧;教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帖子也已经多到我自己都不知道该学哪家了,方法都很好却让人对社会更加悲观。那既然这样,就为了让自己平静一些而写吧。

01.


我们成年人已经不知道要如何去信任其他人了,都不知道怎么才能好好生存了,还怎么去教育孩子立于社会?没有了信任,就缺乏了秩序,没有了秩序,文明社会还有基石么?这种绝望感我想这些日子你我都有。

像李松蔚老师说的,我们每个人都得了应激障碍。一次次下限无界的虐童新闻,对应的是对幼师的更深的质疑:去怀疑学历低的人就容易“恶”,去怀疑工资低的人就情绪差。出于对孩子的保护,这么想的出发点是很好理解的,无非是希望幼儿园有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更好的教师待遇。于是家长们把孩子们送到更贵的幼儿园或者更难进的公立园,以期待一线教师的学历够高(懂得够多)以及工资够高,这个逻辑在人之常情上讲是没毛病的。

可是我们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完整的、文明程度最高的两个超级城市出了最匪夷所思的虐童事件,这些事件又都发生在“中产阶级”家长群中,一个学费挺贵,一个虽说不是公立却有妇联背书且难进,他们这些人做了受害者——不再是留守儿童的家长,也不再是“无知”的家长。这么看,上面的逻辑还成立么?还需要找一些位于县城都是中专幼师却充满了爱意的幼儿园案例来破除上面的逻辑么?还需要等发生一次公立幼儿园虐童事件来破除上面的逻辑么?

可是又怎么办?没有单因素的社会悲剧,没有阴面能被轻易找到。

但我们还是要信任别人。信任一个人,不是看它身上的标签。如果看标签就能托付,那这个世界运转就简单多了,就不会有这些牛鬼蛇神的新闻了。我们对幼师草木皆兵,那么对医生也要这样么?对租客、室友以及其他所有我们直接面对的人群都要绝望么?

要知道在一个法律尚无法约束所有人的国度,我们大众管你有钱还是有点地位,都是靠概率论活着的。概率上讲,能够用善良去支撑行为的人群是更多的;但同等制度下,如果乙方总被质疑,善良和敬业心殆尽的速度会加速的。

因此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去信任并且感谢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师们啊!毕竟她们肯定在某一刻因为同行的不齿而默默地背了被我们怀疑的锅。
02.
心疼那些兢兢业业的老师,就像大家心疼那些没有失误的维密超模一样。没人想看到这样的怪圈:不敬业的人得到了流量和安慰、纵容和轻罚;敬业的人却没有得到应得的赞誉,却还被冷落、或者被质疑。职业信念强的人不会因此而被打垮的,而在敬业度在中等线上的纷纷寒心离去,行业损失了中间大多数派,家长找不到幼儿园,呵呵。

反过来,业务能力不够工资低心情差变成了一些老师(应该不仅幼师吧?只是她们在风口浪尖)消极怠工的正当理由。因为她们没有被公平对待,不管是幼年就偏失了轨道还是成为老师之后没有职业认同感,于是就把怨气甩给不相关的孩子们么?还有一种可能,她们还有担负更大责任的园长为了饭碗,也许纵容了外部强大力量来伤害孩子,如果说前者是缺乏敬业心,后者简直就是枉来人间。
03.


在一端,有一些安静治学的教育者在用心理学用哲学用各种理论来研究怎么把孩子培养成为完人,如果你也关注幼儿教育,会发现30年来学前教育的成果和进步非常可喜。

可是另一端,有一些经营者在聒噪的资本狂欢中琢磨把钱往哪投最赚钱怎么能上市并不是真的在意企业是否能百年,当然也许更早、学前教育没被风投盯上的年代就已经有这些现象了。们并不会给老师开更高的工资,不然利润从哪里来呢?雇佣的永远是这个学校定位的框架内最低标准的老师,多一分钱都不行,还期望幼儿园学费高点而能让老师受惠么?

公立园境遇会好一些,不管它们保教功能是否够高配,至少它们不逐利不短视。可是这是多么的稀缺,稀缺到老师们可能又会因为需要照顾孩子过多而心情不好。

教育者他们辛苦研究学术成果,进行了很多学前教育改革,更新了更以人为本的教案,在各个幼儿园取得了很多出色的教学活动实践……可是,一切像空中楼阁般,一夜回到解放前。

前线士兵都逃兵了,指挥官都瞎了,背后战略再好有什么用?一队逃兵了,其他战场上士兵的还顶得住么?唉,用战场这个词真是让人感到难受,可原谅我不才,找不出其他更好比喻。
04.
这两天,哦不,这一个月来,有孩子的,人人自危,连没孩子的也都被这汹涌费解的新闻吓哭一片。

但还有两种旁观者挺不招人待见——信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沾沾自喜于自己的物质成就的“成功人士”,好的,林爸爸的遭遇会教育这些人;被吓得退避三舍日常恐育独善其身的年轻人们,好的,养老院的时候,给你们扎针的也许会有跟中专幼师一样的中专护士。

虽能逃过?没人能逃。同情并力所能及的帮助现在遭遇比你糟糕的弱者,就是同情未来会分饰多角的自己,并帮助未来的自己改善境遇。
05.


逻辑是个多么重要的课题。当我们的孩子有逻辑,分分析,遇事会更冷静和理性,可能会逃过很多坑,我想这点很多推文都教了我们。整理自己的思维,好好教育孩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脆弱且不堪一击的未来”最身体力行的方法。

关乎所有人的议题,没人能独善其身;关乎所有人的勇敢,没人能退避三舍。我们都很渺小,但渺小也有自己的小宇宙。不要因为糟糕的事而改变自己原本的生活信念,即使是靠运气而活着,也得认真的去一呼一吸。哪怕做人肉电池也要做一个电量满满的电池,因为你的孩子也许因为你的余电而更有活力,甚至在未来一天能改善世界。

告诉孩子,也告诉自己,即使望远镜伸到我们每个人的家里,也没什么可怕的!


    关注 Molly妈妈蜜水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