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真的圣母么?再谈儿童友好环境。

 

字多,没图。...



点击上面蓝字“桃姨来了”关注关注儿童友好环境的桃姨

(题图来源:www.castlecookemortgage.com)

一个坠楼事件,两条小生命,为我们引出了出四个角度的反思

第一个:我们还有哪些安全隐患没有注意到?

第二个:孩子的爸爸该不该判刑?

第三个:原来我们的男女平权之路还长。

第四个: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儿童友好一点这么难?

当姚晨提出加装防护网的建议时,收到了各路狂喷。虽然对她向来公知的样子不太感冒,但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在孩子问题上我觉得她是有切身体会的。所以我倒觉得她这是在140字内表述不达意,因为最初我也想到了设计方面的问题,不敢说就是怕被喷。今天想就第四个反思再啰嗦一篇。

然而我觉得对她这提议一边倒的谴责,反而加大了我们自己孩子生存环境改善的阻力。在法律上来讲,我也认为大悦城是一点责任都没有的,因为它不仅满足了国家的设计规范,还高于规范要求的栏杆高度;无论怎么定性,这个父亲疏忽大意才是最最主要的原因,并且我认为他让别人失去了生命权,于法于情都难逃惩罚。而且无论设计多完美的公共环境都肯定会有安全隐患,因此看不看得见那些隐患,就在于大人肯不肯弯下腰观察,肯不肯时时刻刻警惕

可这些,并不代表姚晨提议加装防护网这个建议的初衷不正确。我是说她提议的初衷,不是说必须所有的商场都要装防护网。这个初衷,我理解为应该是提供更加具有安全感的环境。

我们都去过大型商场,几乎都是这种玻璃加栏杆的防护方式。用玻璃是为了更加通透,增加商业可视面积,这是很好的设计。然而玻璃这种方式对于带娃的我来说就是焦虑的来源,我总会担心玻璃一碰突然掉下去我来不及反应,所以一直是强制禁止我家孩子碰玻璃。还有跨两层三层的那种扶梯,成年人上去都多少会有些担忧抓不稳,更何况带孩子的家庭以及带老人的家庭。

我说这些除了表明我神经质以外,如果你有跟我一样的神经质想法,那就表明了这样的设计会让使用者有一种不安全感。其实这种不安全感不会非常强烈,但确实会有。这个防护网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安全感,它可能会关键时刻救人一命,也会在平时用来增加你对这个环境好感,感谢设计者的体贴。

你可能说为什么要加“防护网”,那个家长的蠢行为为什么要无辜的一方买单。是的,对这一年来发生的同类新闻事件,天津大悦城、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确实都不需要买单也不该背锅,舆论也确实全部支持他们。然而他们真会仗着舆论就毫不作为么?站在商家的立场来说,只要他们想要好好经营,就肯定会主动改进环境的——为的是避免再次悲剧——那影响的可是自己的声誉。那点防护网(请注意不一定真是防护网,也可能是其他的防范措施)的成本,比起声誉损失来不算啥,环境友好体贴并且追求更体贴的商场从来都会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大悦城细节已经做得够好了,怎么会因为碰上个糟心事儿就影响声誉?” 可能有人会这样想。可是假设万一万二万三,那商场没做改进,却点儿背得很,又有孩子在那栏杆摔下来了,设计上依然是满足且高于规范没有任何法律责任的。那种情况下,支持是否还会像现在这么一致?也许真那样就会有人想,咱们国家规范是不是有点儿不合理?是不是那地儿风水不大行?规范和设计从来没变,但如果同类事件在同一个地点发生两次、三次,人心就会变的。

因此现在我们讲的不是错对,讲的是如何避免发生。符合规范只是一种基本要求,想要更好,改进空间是无止境的。那既然这样,提议安装“防护网”有什么不对的呢?

具体到这个网怎么做,是做个网还是把栏杆做得再安全一点,防护网是否影响消防,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要不要从公共环境的各个角度解决掉这个问题——只要想从环境角度去解决,就一定有办法。

所以这里不强调家长要怎么绷紧弦,想就环境提供者这个角度,去想还有那些可以做的。

硬件环境可以改善的细节有但不仅限于这些:

  • 商场里通天电梯要不要防护玻璃?
  • 路上路牌要不要再高一点,要不要抹个圆角?
  • 人行道上的矮矮隔离柱撞过多少行人?
  • 公园里的台阶要不要加个坡道?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数不胜数。

很多小细节本可以做得更好。但设计师加班加得已经很累了,只要满足了规范就不多加考虑了;开发商也已经挣钱挣得很累了,只要满足政府要求就不再追加成本了;物业也已经被投诉的很累了,业主和消费者不要求就不再多体贴了。另一面,可能还有很多富有爱心的设计师加班之余愿意去在使用者角度多考量几遍,有不少富有远见的开发商愿意买单更人性化的环境以提高客单价,还可能有富有责任感的物业去时时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只要想,就有更完善的细节空间。但凡我们的政府执行者以及上面的三方,有一方抱着“这些设计都是自己用不到的细节”的想法,就很难有令人放心的公共环境成果。

大家都是普通人,一个友好的环境受益的不仅是“弱者”,还会有暂时属于“强者”的我们——我们这些正常的成年的“无特殊需求”的人。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会变成“有需要的人群”。你可能不打算要孩子,可是你一定会变老。会发愁那上不动的台阶、发抖于高耸入云却没有遮挡的扶梯,会害怕打滑的地面,会用到原本觉得不必要的这层“防护网”,虽然设计规范没有要求它们必须存在。

所以不仅是儿童友好的环境,如果公共环境的各方贡献者都愿意为“不方便的人群”来着想,那受益的不仅是儿童,还有老人,还有残障人士,甚至还有拉着拉杆箱的旅客和抱着大包裹的你们。

提议“防护网”以及种种都不叫圣母,而应该叫愿望。有人还说“你就白日梦吧,这世界不会好了,恶性循环下去原地爆炸吧。” 可世界上却确实真有不少城市比你我所在的城市更接近这个愿望。但愿我们都能得偿所愿。
(长按二维码关注这个一张配图都没有配的88前中年神经质女子)


    关注 Molly妈妈蜜水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