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三联、国家大剧院、北航、米未、六神磊磊....他们说了什么?

 

各家公众号齐聚中传,分享经验,交流感受,不亦乐乎!...

2017年12月31日下午
踩着2017年的尾巴
一场小而美的分享沙龙
悄悄地
在传媒大学经管学部109创意营造+举办……
赞!八家公众号齐聚中传,据说可以带来1亿流量?


没错!这就是沙龙会场!
别急~让传传带你来回顾一下



15:00 紧张而又激动的准备工作



温馨而不失严肃的沙龙会场



为嘉宾准备茶水



各家公众号齐聚中传



嘉宾怎么还不来呀?传传都迫不及待了!


16:00 领导与嘉宾陆续前来,与传传合影

经管学部学部长范周与传传合影
(右起)
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院长曾祥敏、
新媒体教研室主任兼部微监制顾洁与传传合影
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微信运营室副主编田丰与传传合影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李伟签名


国家大剧院品牌中心媒体组高级主管李青青与传传合影并签名
米未传媒嘉宾郭嘉、程一与传传合影
米未传媒品牌总监郭嘉签名

东七门内容主编程一签名


传传觉得字真好看hhh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谭华霖与传传合影并签名
六神磊磊运营总监韩宝龙与传传合影

16:30 沙龙准时开始,参会领导致辞



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卜希霆进行开场主持

借由今天晚上年度中国文化产业学院奖跨年盛典活动,我们特别邀请了国内的知名公众号一起参加本次沙龙。我相信各个公众号一定有在和其他媒体进行交流,但是公众号之间的交流可能很少,所以传媒大学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利用本次跨年,盘点2017,展望2018。



经管学部学部长范周致辞

这次来参加沙龙的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公众号,有的是媒体的,有的是主流的传统老媒体做的新的公众号,还有高校的,大家相互学习,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

同时,今晚八点在传媒大学1400平方米的4k演播厅,我们要举办一个中国文化产业的年度盘点活动,进行学院奖的颁发。目前国内对文化产业有三个活动比较大,一个是每年5月18日在深圳举办的政府奖,一个是光明日报每年举办的关于媒体的活动,再一个就是我们学术界的学院奖。这次跨年活动我们联合了全国15所大学,加上传媒大学一共16所。我们的落脚点正是胡正荣校长所说的“增强国际性,讲好中国故事”。



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作平致辞

传媒大学与其他高校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这是一个以传媒为特色的学校,所以不管是学校的发展历史,还是广大师生的媒体自觉性都比较强。因为同学们在媒体方面关注度比较高,思维很活跃,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挑战。自从外宣内宣不分家,我们在成立校园媒体联盟之后,出台了对校园媒体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校园自媒体进行分级管理。

所以这次沙龙希望大家可以分享自己在公众号运营中的一些体会、一些收获、一些经验。



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院长曾祥敏进行沙龙主持

这是一场小而美的分享沙龙,最后一天了,我们都把宝贵的时光留给了最重要的人和最重要的事,感谢你们的到来。

如今,新媒体发展势头猛烈,每天朋友圈都在被各种爆款文章、创意作品刷屏,这次邀请的公众号嘉宾其中有4家代表就是我们校友,说明我们培养的人才在新媒体领域里面也同样大展拳脚,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

说到运营公众号,我最近做了学部官微的编审,每天都在审稿,亲身体会到做公众号的不容易,每篇策划、推送真的都要付出远远多于表面的时间和精力。这次沙龙,也是邀请大家一起聊聊天,想了解每位公号怎么持续输出观点、表达内容、创造价值的,我们彼此吸纳、学习、分享、连结,让2017.12. 31成为今年一个可以铭记在心且富有美好意义的纪念日。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裴鸣
电视学院教师兼知著网监制付晓光



17:00 大咖们开始进行经验分享啦
♫  ♪  ♩
 人民日报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昨天在朋友圈转发了一张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海报,图上文字是“2018岁月流转 愿你仍是少年”,一位研究生师妹的评论是“贵报时尚得很”。看到这样的评价,内心里还是挺开心的,说明我们平时的努力,用户都是看得到的。

我工作的部门是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要负责运营人民日报的“两微两端”(新加英文客户端),目前微信粉丝超过1575万,微博粉丝总数超过9800万,人民日报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过2.1亿。

微信公众号的情况:

我们每篇推送的阅读量都是10万加,所以平时我们关注的不是上不上10万,而是多长时间上10万,点赞能不能上10万。一般来说,我们的头条半小时左右就能上10万,还有更快的,没有推送完毕就上了。换句话说,有的用户可能打开文章的时候就已经是10万加。

关于选题,我们一般的操作流程是:

1 找。数据比经验可靠,我们对不同的公众号有不同的数据评判标准。

2 比。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某选题只在一个公众号上传播效果很好,我们会谨慎对待,看看数据对比情况再做决定。

3 核。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媒体也不例外。

4 思。思考这个选题适不适合我们用,符不符合我们的定位。

5 编。前面几条都过关了,我们才开始着手编辑。

做到每篇都是十万加,确实不容易。我们早班编辑5点就要起床,夜班一般都到都要凌晨一两点。很多小编都是90后,但大家都任劳任怨,因为我们都很热爱这份职业、感恩这个平台。2018来了,我们会更加努力,给用户提供更多。
♫  ♪  ♩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我们今天想跟大家一起交流的一个问题就是,公众号,对于媒体来说能够有什么样的作用,意味着什么。

在选题内容上,公众关心的重要新闻和重要事件依旧是硬性需求。所以在公众号整体的规划上面,我们这些年来始终坚持的是对于硬性新闻和关注度高的热点事件,毫不犹豫地采用all in的方式去做,这是没有任何讨论空间的,我们一切为这件事情去让路。

当然内容产生的形态可以多样化,我们作为新闻机构本身的媒体来说,追热点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对内容的规划。

对于热点、对于新闻、对于大家公共关注的内容要进行反馈。我们对内容本身的认识应该进行扩大,比如对艺术的需求、对健身的需求,内容更加多元化了。所以追热点,在做内容上需要把视野做得更宽一些。

从结构上说热点是第一位,同时我们会有专栏,专栏是相对垂直的,比如我们有读书类型的、博物类型的、教育类型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搭建了一个基本的内容体系,关于生活方式的体系。

另一方面,三联生活周刊通过新媒体开始去触及了一些以前媒体不太会去做的事情。我们做了三件核心的事情,一是做了一个年轻人生活方式的app,叫松果生活;另外做了一个垂直类的内容电商平台,叫熊猫爱茶研究所,它是从生活方式内容转向生活方式品牌的一个转型产品;另外今年开始进入内容变现的领域,做了中读。同时还有我们的传统发行。

那么它对一个传统媒体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我理解的其实现在媒体的经营也好,运营也好,就像漏斗一样,上面宽下面窄,最宽的那层是你能够触到的所有用户的数量,它可能是你的读者,也可能是被转发之后看到你的人,也可能是通过你的产品接触到你的,这个量很大。那再往下,漏斗底端是为你买单的人。所以对于公众号来说,我们要把这个漏斗做到尽可能大,不管是几百万也好,上千万也好,吸引更多用户。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怎么样去把用户留下来,一部分是内容变现,一部分是广告点击,一部分是产品的直接销售。

公众号的价值,对于一个媒体来说,核心是要代表我们的声音,同时它帮助我们在互联网时代触达更多的用户,它可能是我们实际发行量的十倍几十倍。互联网最大的用处是打破边界,那我们应该去利用好这样一个机会,把边界打破,剩下的,做一个新型媒体形态,这种媒体形态会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其实所有这一切是基于我们继续去为客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  ♪  ♩
 国家大剧院 
 
艺术改变生活 


我曾经被问到过这样的问题:你在品牌中心工作,可大剧院牌子挺亮的,还需要做品牌推广吗?剧院十年,选取演出包括原创自制的标准一直都秉承三高原则:高品位,高水准,高雅艺术。大家都知道曲高和寡,那品牌推广的工作就是要做“曲高和众”。也就是我们都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走进大剧院,从而能够走进艺术。那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完成如何在大众的互联网平台上去做小众艺术的推广。

针对传统媒体这一块,我们媒体组对接的的就是各类媒体渠道。包括报纸、广播、期刊、境外媒体等。我们现在也愿意把门户网站也归在传统媒体的范围之内。然后这两年媒体环境发生变化,剧院也会直接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与我们的读者、听众、观众、网友进行一个联系。09年以后趋势明显。09年官方微博,13年官方微信,15年在喜马拉雅开通了剧院的网络电台,还有头条号,一点号上有新闻客户端。16年是网络直播元年,剧院也有相关合作。这些都是剧院在媒体新渠道上的一些拓展与创新。

我们的《首演夜》栏目是全国第一家演出当晚就通过微信公号呈现演出的,还有体现幕后工作人员、“工匠精神”的《艺术改变生活》。2017年新开辟的剧小院的《艺堂课》,这是今年一个全新的尝试,用于黏合更多关注艺术的受众。

有句真心话就是感恩这个时代的发展,我们终于知道了我们的粉丝在哪里。知道了粉丝在哪里,我们就知道了,观众和潜在观众在哪里。

剧院内的公号不止我们一个,是有一个微信“矩阵”的。不同公号各司其职。比如我们的公号“国家大剧院”主要是新闻属性,订阅号,看内容。还有一个公号叫“国家大剧院票务管家”。从名字就能够看出它的定位是服务属性,服务号,看转化率。做活动的时候,点击率会很高。还有一个公号叫“古典音乐频道”。这也是剧院的有代表性的公号,主要走艺术普及的路线,一条一条内容“滴灌”,在线就可以赏听各种音乐会或高品质的古典乐音视频资源,为的就是能让网友线上就能“享用大剧院”。

简单介绍一下生产内容的过程。我们这个小团队只是整体宣传系统的其中一小部分,但我们是宣传环节的最后一道关卡。与我们合作的还有专门侧重文案撰写的小组、侧重视觉设计和图片拍摄的小组、专门负责视频节目、剪辑和制作的小组乃至部门……太多了。可以这样说,剧院内部所有可以为我们提供新闻、活动线索、素材的来源,都是我们的内容供给方。那收到选题诉求后,部门内部会先做一个统筹策划,确认推广口径,包括如何整合推广资源、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等。因为剧院一年下来是八九百场演出。十年下来是8700场,同时涵盖歌乐舞剧戏五个艺术门类。四个剧场基本上每天都是轮轴转。不同的演出内容的展示都需要不同的展示方式。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总体的策划、统筹、整合及针对项目的从案头到视觉的完整包装。然后我们再根据项目的实际素材情况,进行有机转化、分类落地。到最后一环的时候,就是随时把握口径,调整素材取向、舆情监测等等。这是一套相对完整的流程。不只是我们这一个小团队单独完成的事情。

说回剧院公号的内容。我们编辑也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去写文章、策划有意思的、更适合微信公号风格的内容。也会有编辑整理。比如说传统媒体对我们的报道或是外部一些好的公号,对我们做的一些选题的报导。更有很多懂艺术的老师帮助我们来完成内容上源源不断的供给。
♫  ♪  ♩
 米未传媒及旗下微信@东七门 
 
治愈陈年的无聊 


我们的公号属于放养型,本身起源是2015年宣传我们自己的节目《奇葩说》。但是其实我们宣传的内容,恰恰也是我们想写的内容。如果要说特点,就是年轻。我举个例子,三声发了一篇米未两周年的采写,他们选择了几名有代表性的90后米未员工,


    关注 中国传媒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