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鲁豫流泪说“想要孩子了”!感慨过去遇人不淑:没有碰到一个人让我有冲动要孩子 全心工作却被骂“没文化” 周星驰怼得她哑口无言

 

“可能在之前,也许我没有碰到一个人,让我有想有孩子的冲动。”...





“可能在之前
也许我没有碰到一个人
让我有想有孩子的冲动”
近日,霍建华二度上《鲁豫有约》的节目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向少言寡语的他敞开心扉,大方谈及结婚生子等私事,让鲁豫大为感动。

节目里,霍建华自曝面对刚出生的女儿忍不住大哭,感慨“终于有一样东西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了”,一旁的鲁豫则听进了心里,忍不住泪流,甚至语出惊人

你把我说的都想要孩子了。







在之后的自白中,鲁豫说霍建华让她大为感触,才有了“想要孩子”这样的冲动想法

我对于孩子的那种向往,那种内心很脆弱的东西好像在瞬间被他(霍建华)点燃了,一瞬间让我想有孩子的一个冲动。





如今47岁的她也开始对没有孩子感到遗憾

我突然觉得好像可能在之前,也许我没有碰到一个人,让我有想有孩子的一个冲动。



鲁豫之所以至今没有孩子,和她曲折的感情经历不无关系。她曾在节目里分享过3段“爱情故事”,被外界认为和她个人的感情经历极其相似,有过3段情,实际上却只爱过2个人



第一段感情是甜美的初恋,对象是鲁豫13岁那年就认识的同班同学朱雷,他们在一起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后才开始恋爱。对待爱情,鲁豫相当果断,一开始就放话“要结婚”

我和其他女孩不一样,我没有时间谈恋爱,如果合适,我们就要结婚



可惜的是,他们恋爱6年也没能走到结婚的地步,在临近大学毕业时便分了手。

1995年,鲁豫决定远赴美国留学“充电”,也因此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在异国他乡,两人初次见面后就开始商量结婚,甚至在第3天便互相见了父母,这样飞速的“闪婚”至今看来都令人惊讶。



1996年,鲁豫带着外籍丈夫回国并加盟凤凰卫视,全情投入事业发展,忙到一年都不曾请过一天假。她回了家便马上休息,第二天凌晨又早早出门上班,和丈夫的交流越来越少。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不合拍,这段跨国婚姻在维持了3年多便走到了尽头。



离婚后,鲁豫不再有新的恋情。直到2001年11月,她在北京购物时偶遇初恋朱雷,同样经历了失败婚姻的两人旧情复燃。他们于2002年底在香港登记结婚,并举行了只有2个朋友在场的极简婚礼。回忆起当时的心情,鲁豫这样说

9年后,我们重又相遇,终于明白,什么都不曾改变。我们之间没有求婚的过程,因为没有必要。我甚至觉得办结婚手续都多余。





然而,兜兜转转拾回的爱情也不及想象中完美。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鲁豫性格强势,收入和名气远超丈夫,两人的婚姻早已亮起红灯。



从鲁豫以往的采访中,也不难看出“女强男弱”是他们相处中的一大矛盾点

我们的收入差异,是工作性质决定的。我除了正常上班,每年还有很多产品代言和商业活动,收入自然比他高得多,因此我主动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开支。朱雷有时觉得没面子,我就开导他,夫妻就是一个整体,谁收入高谁养家,天经地义。为了让他心理平衡,我主动给公婆生活费,为老两口买礼物。但我看得出,他心里还是有疙瘩。日子过着过着,不知为什么,我们心里都失去了恋爱时的那份纯净和美好





2006年,两人甚至还向婚姻问题专家咨询解惑,被告知他们的婚姻生了一场“病”

我们不同于一般的夫妻,是初恋,各自经历了情感摔打后重新走到一起,按理说比一般夫妻有更深厚的感情基础。其实,岁月早已让我们改变了很多,比如身体、思维、心理及处事方式等,就是这些变化导致我和朱雷互相不能接受现实的对方。





2013年7月,鲁豫被拍到和神秘男士在上海某豪华酒店约会,新男友身价不菲,在上海和北京拥有多家公司,因为倾慕陈鲁豫的头脑和才智,主动展开爱情攻势。







而鲁豫本人也以一句话表达爱情观,暗示自己对“新恋情”的期待

我始终认为每次恋爱都是一次华丽的冒险,而智慧的人看到的总是希望。



比起没被过多曝光的私生活,关于鲁豫的话题更多在于她本身,尤其离不开“暴瘦”和“尬聊”两个关键词。



虽然早年的鲁豫也曾清秀可人,但在观众的记忆里,她总是那么的干瘦,身材就像“纸片人”般单薄。加上骨架偏小,短发造型又多年来保持不变,大家甚至给她贴上了“大头娃娃”的标签。







不仅瘦到撑不起衣服,四肢更细到有些恐怖,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竹竿儿。









在鲁豫的自传体《陈鲁豫.心相约》中,她曾提到身高1.64米的自己,最瘦时体重远低于正常标准

2001年年底,因为工作太累,我的体重掉到历史最低点:86斤。我自己都吓了一跳。



鲁豫坦言自己有刻意保持状态,对于胖瘦的态度其实并不健康

我有一次看池莉的小说,说人要是不吃饭很瘦的时候感觉很轻盈,我就挺喜欢这样轻盈的感觉。我对于别人的胖瘦都可以接受,但是对于自己的胖瘦就非常地在意。我觉得我的态度不健康,其实我再重十斤不成问题,但是我的理智告诉我不能再胖下去。我在看自己的影像和电视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挺单薄的,但是要是照镜子,我觉得似乎又没有那么夸张地瘦。



她还曾透露自己的减肥秘诀,夸张到吃米饭以“粒”来计算

我就是不吃主食,米饭最多也就十几粒,可蔬菜、水果、鸡鸭鱼肉我可一样都不耽误,而且我每天刷牙之后,要先喝一杯不加糖的咖啡,否则这一天什么也吃不下。





鲁豫与董明珠一起录节目,就餐时面无表情,疑似没有食欲。

但到了做客《锵锵三人行》时,鲁豫却又否认了“十粒米”的说法,称自己只是吃得比较少、比较快而已,还回怼主持人窦文涛,责怪有关“瘦”的谣言都是因他而起

我所有不吃饭的谣言都来自于窦文涛。因为有一次,窦文涛在节目中说鲁豫只吃七粒米,从此之后,大家都觉得我是不吃饭的。







即便多次澄清,“十粒米”依然是鲁豫最有代表性的梗,总被拿来调侃,无奈之下,她只得在镜头前吃给大家看

真给你们这帮人烦死,简直是!看见没有?我,吃,饭!





由于职业要求,鲁豫20多年来都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状态下工作,长期的紧张、焦虑之外,作息也很不规律,日渐消瘦似乎也是客观因素造成的

其实,我一直就是这么瘦。要是越来越瘦的话,我这个人不就没有了!以我的工作量来说,我的身体状况算是可以了。你们硬要说我瘦的话,那我真没什么可说的了!





但她这样的“卖力工作”却没能收获太多的赞美,自从《鲁豫有约》由周播节目改为日播后,对于她主持表现的吐槽声就不曾停止。

无论采访哪位业界大咖,鲁豫都是保持着一种姿势,双手交叉,翘着“二郎腿”坐在沙发的另一边。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彭林对此非常不满,炮轰她“不尊重人,最没文化”!





而作为一个访谈节目的主持人,鲁豫“高傲尬聊式”的采访风格常常将嘉宾置于无比尴尬的气氛中,被很多观众所诟病。

采访演员黄渤时,鲁豫的一句“你现在相当火,是吧?”让黄渤很无奈,好在以机智的回答应对

那肯定火,你想想,都能坐在这儿跟鲁豫聊天,那还不火吗?







采访魔术师刘谦时,她更抛出“你最满意哪个魔术?”这样的难题。



当刘谦说“最满意的魔术太多了,就像让父母选最喜欢的孩子一样”,鲁豫竟这样接话

你妈就你一个孩子啊。











听闻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平时没有肉吃时,她的提问更令人瞠目结舌

你们为什么不吃肉呢?肉很容易坏吗?还是什么原因?





当孩子尴尬地表明“肉太贵了”,鲁豫却再次给予了语言暴击

你还知道肉价呀,我都不知道呢!



对于鲁豫的“尬聊”,不少被访对象只能无奈回应,但有些嘉宾却不买账,怼得她找不到台阶下。

一贯话少的周星驰认真聊起拍戏的趣事,而鲁豫却因为一句台词笑了出来,周星驰立马较起劲,一脸严肃地问她:“你觉得好笑吗?



鲁豫当即被周星驰的反应吓到表情僵硬,只好马上辩解

是很好笑啊,你讲出来就很搞笑啊!很搞笑啊,你不觉得搞笑吗?



虽然最后勉强圆了场,但节目气氛显然非常尴尬

相比周星驰,更让鲁豫招架不住的就是梁家辉。本想深挖梁家辉对女儿早恋问题的“反对”看法,但梁家辉不仅表示自己从来不管早恋问题,更坦然说女儿14岁就开始恋爱



鲁豫并不罢休,继续追问

如果(你女儿爱上的)这个男孩真的是你不喜欢的,你会说吗?



不料梁家辉语出惊人,不愿再多谈的他直接把话聊死

又不是我嫁给他,我当年为人也不怎么样!







鲁豫一脸懵住,被怼得不知所措。



鲁豫的主持业务水平总挨批评,原因除了采访逻辑混乱、语言咄咄逼人,还有“不做功课”。节目录制前不怎么查阅搜集嘉宾的背景资料,也从不和嘉宾提前沟通。在她看来,这样能保留一种新鲜感,从而引导嘉宾自然地走到预设的重点,但结果却往往是冷场。



如今,比起吐槽鲁豫的主持风格,观众反倒对她将要采访的下一个嘉宾有所期待,因为很多参加完《鲁豫有约》的明星都接连出事,包括李双江、文章、黄海波……说是娱乐圈的“纪委”也不为过了!







2017年震惊全球的100 张照片!这世界,比你想象的疯狂,可笑,不可思议

文在寅访华细节全揭秘!豆浆店埋单时惊问:连这个都能用手机支付?打包带走小笼包 店长原想推掉接待:我们是普通小店

哈哈哈哈!这80个段子承包了你一整年的朋友圈笑点!看了一半已笑到不能自理

穿成这样也敢出来?20大惊雷滚滚的女星扎心装扮!王菲舒淇赵薇越看越丑 刘嘉玲赵雅芝一把年纪辣眼睛 李冰冰陈好太尴尬

2017年50大白宫最高机密!川普被疑患老年痴呆症 传国务卿当众骂他“白痴” 保镖离去几乎将他击垮 满腹委屈只有向大内总管倾诉

四大“粉红女郎”今日遭遇冰火两重天!有人嫁入豪门狂赚2700万 有人憔悴发福销声匿迹 她最可怜 单身8年皈依佛门 旧爱已是巨星


    关注 五花文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