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嫉妒恨!庆阳农家这些物件都成宝了!找找你家里还有吗?

 

本期责任编辑 郝芳 编辑 范亮 焦小雪 陇东报融合发展部新闻热线:0934-6660011...





仿佛只是过了一瞬间,记忆中的那个曾与我们朝夕相伴的农村老家已渐行渐远。

一个锈迹斑驳的搪瓷碗......
一幅缺角掉色的手工墙画......
一盏弃之不用的煤油灯......
不久前,小编去了一趟环县的偏远山村,发现了一些躲藏在角落里的老物件。
今天就看看小编所展示的农村老物件,
看看你家里还有吗?


麦秸垛。也可算是一个“老物件”,更是农村老家的“地标性”景观。每每过年回乡,只要远远看到场院里的麦秸垛,就知道“终于回到老家了”!



蒸笼。小时候最喜欢看蒸笼冒出的白汽,和小伙伴们围着灶火,等最爱的荏包子出笼。



农用车、摩托车、架子车。这三样可说是农民致富的“三驾马车”了。小编还记得一句曾在央视天天播放的“洗脑”广告:“时风,时风,路路畅通!”



灶火。一般灶火都连着炕,小编还记得小时候睡觉,一个翻身掉进了锅台,真是醉了。



大水缸。记得每到冬季,家里人都要腌上一大缸白菜。



碗架。坛坛罐罐、调料盒都在这放着。



花烙馍。初中寄宿学校时,每周上学,家里就要烙上好几个,再带上几罐头咸菜,就是一周的口粮。



菜坛子。记得都是腌菜的,也有把肥肉腌进去的,一坛子的猪油,挖一勺夹馍,特!别!香!



蒸篦子、高粱笤帚。记得蒸篦子,咱们方言都是叫jing di zi吧?



箩。一种用框架和纱网材料组成的器具,传统农业用于分离谷物与微小尘土,可以漏掉灰尘和碎末工具。



缝纫机。听父辈说,当年他们在谈婚论嫁时,这都是必需品。



皮箱。小编的父母就是提着这种大皮箱出去闯荡的,还是结婚时买的呢。



羊圈。现在农村的羊圈,多数是砖石结构,这种木篱笆羊圈真的很少见了。



木柜。小编敢说,这种老式柜子在农村已经很鲜见了。



窑掌。就是个仓库,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危房改造项目的推进,窑掌,也许会随着窑洞一起消失吧。



老树。在小编的记忆里,好像每个村都能见到一个“年迈”的大树。



木箱子。记得初中住校,好多农村同学就是用的这种箱子。由于一直放着饼子、咸菜,打开箱子总有些味道。



门楣。过去的门楣,好多都是请人写字,然后拿回去拓印。



墙画。三英战吕布、西厢记......曾经的传统文化,如今都被明星写真替代了。



还有这种墙画。 “老来难、老来难,劝君莫把老人嫌......”有多少小伙伴对这个有映象,快举手!



甘草。 似乎总能在农村的窑掌里看到甘草,是用来卖钱,还是备着治病?谁能告诉我?



笆子。用来存粮的。在一次采访,小编见到环县一家农户的几个笆子都装满了粮食,据说够吃好几年。



保温壶(电壶)。这模样的电壶,有好多年没有见过了~



称杆杆。记得以前农村几乎家家都有,买了东西回来都重新称一遍,以防缺斤少两。



风箱。 小时候就喜欢拉风箱,听那个“kuang kuang kuang”的声音。



锅盖。恐怕很多农村家里都把这种木制的锅盖扔了吧。



电视机。记得小时候在邻居家看《西游记》,就是这种电视。



铡草刀。虽然小时候就知道这个是用来铡草的,但是自从看了《包青天》,就被“洗脑”了!你懂的~



碾。那个石磙叫碌碡,方言是lou zhu。用来平场圃或碾麦的。



簸箕。用藤条编成的簸箕是乡村里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在农家,簸箕是家庭生活的必备之物,簸箕经久耐用,最少也可用十几年。



石磨。做豆腐的第一步,磨豆豆。



马勺。现在都是铁马勺,谁还记得以前葫芦马勺。



洋瓷脸盆、洋瓷缸缸。以前特别流行这种“双喜”。



煤油灯。如今农村户户通上了电,谁还用这个啊。
这些老物件包含了浓浓的乡愁,
哪一个勾起了你的回忆呢?
你的脑海中,有哪些关于老物件的故事,
在下方评论区分享出来吧!


图片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 张骁骏

组稿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 范亮

掌中阳推荐


为什么老外都喜欢去庆阳这所学校,她到底有什么魔力?今天为你揭晓!


降温+降雪!元旦假期过后庆阳将迎一场大雪!


2017!掌中庆阳那些让我们难忘的事儿……


2018年将会发生这些大事,件件与你有关!

本期责任编辑 郝芳 编辑 范亮 实习生 焦小雪

陇东报融合发展部

新闻热线:0934-6660011



    关注 掌中庆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