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讲堂】二月二,“龙抬头”的那些讲究你知道多少!

 

年过完了,但是咱们的心还是很激动。为什么?因为二月二龙抬头可是个大事儿啊今天就跟您说说“二月二,龙抬头”诸多...



年过完了,但是咱们的心还是很激动。为什么?

因为二月二龙抬头可是个大事儿啊

今天就跟您说说“二月二,龙抬头”诸多的讲究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年的庄稼的丰歉,因此,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初二日这天要在龙神庙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同时唱大戏以娱神。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剃龙头、戴龙尾、开笔等。



星宿说“二月二,龙抬头”从天文学上来说,也是有准确的天象为依据的。这里的“龙”指的是天上的苍龙。在古代,人们是根据天空中星星位置的变化来判定季节的。那时把天上的星星划分为28个区域,俗称“二十八星宿”。



过去二月二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因此时为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人们希望龙出来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待着新一年的丰收。

一、正月剃头“死舅舅”是真的吗?


二月二剃头流传到今天300多年,1644年清军入关,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须留那沙壶头,四周没有头发,中间一绺,编个小辫子。清朝以前, 汉族人十八岁以下都剃秃头光光的,等到过十八岁弱冠之年一加帽子,这头发就永远都不能理了,一直到死都不能理,为啥?这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汉族的男子是不理发的,但是清兵入关以后强迫理发,实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强硬政策,所以老百姓就有这么一个相约,咱正月谁都不理发,到二月二日在剃头,为什么啊?正月剃头死舅舅。实际是“思旧”,所以叫“正月剃头思旧”。



后来老百姓就叫“死舅舅”了,其实正月剃头和舅舅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民间把二月二剃头的习俗延续至今。现在大家对二月二的印象是,首推“剃龙头”,出了正月,一头乱发而来,精神抖擞而去,抛却三千烦恼丝。透着现在的时尚与个性……。
二、接“姑奶奶”回娘家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姑娘”之说。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此习俗在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现在不用接了姑奶奶自己满世界跑,满世界飞。
三、不能做针线活,不洗衣服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这一天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四、熏虫、击房梁、打扫卫生


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击房梁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五、二月二龙抬头吃食习俗是比较重要的活动
1、“龙抬头,吃猪头”



农历二月初二是老百姓的传统节日,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因为猪头肉是祭神的贡品,所以人们认为吃了猪头肉就会得到神灵保佑,从此事事顺利。这些习俗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

2、饺子,称 “龙耳”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在“龙抬头”这天,讲究吃“肉菜饺子”,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3、春饼,也叫吃“龙鳞”



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 这是北京民间特有的食品,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我们大曲靖人也可以学着做做。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味道适口,吃着顺味。

4、炸油糕,称之“食龙胆”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5、面条,称之“龙须面”



很多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当日,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从此,这种炸制的细点便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点心。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6、爆米花,称之“金豆开花”



当年武则天当上了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玉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有条黄龙却违背了旨意。玉帝得知后,把它打下凡间,压在舍利塔下,玉帝说如果想回到天庭除非“金豆开花”。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突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崩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7、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按照老北京的说法,二月二的吃食是沾龙气儿的光。

六、踏青(现在叫“春游”)



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旧时各家各户都要到土地庙祭拜。光拜土地还不行。昆明还有一个风俗是进香祭神,二月二,男男女女额上贴了金字,骑上毛驴相继来到涿州的碧霞元君庙烧香,寄予美好的愿望,希望得到神仙的眷顾。名为到庙上香,实则踏青外游。元代费著《岁华纪丽谱》:“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春游千万家,美人颜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似欲乘烟霞。”



2017年二月二龙抬头日期;2月27日,农历二月初二

民俗是约定成俗,没有明文规定,不过大家都奉行。民俗充满了想象,也有现实。是迷信,是信仰,是追求,是梦想。它给人们往往留下很多的善良、慈祥、正直和纯真。有时也给了人们信心和向往……


    关注 西安新知小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