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分部业绩指标影响因素研究

 

分部业绩指标影响因素研究x0a

——基于中国企业问卷调查的经验证据...


一、引言
业绩评价一直是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内容。业绩评价指标不仅可以划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还可以根据指标的属性分为公司层面和分部层面的业绩指标,而关于指标属性的研究对于加强分部的业绩控制和科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更应该关注业绩评价指标属性的问题(Abernethy等,2004)。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国,经济发展受到世人瞩目,规模庞大的集团企业和多分部企业都需要对其下属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集团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完善就显得愈发重要。因此,作为管理控制系统核心内容的业绩评价体系就成为公司高层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有效地考评分部管理者的业绩、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以及促进分部之间的合作和良性竞争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企业集团的发展至为重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企业分部业绩评价指标的属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首先,依存性与分部整体业绩指标(Divisional Summary Performance Measures,DSMs)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即分部之间依存性越高的企业,越看重DSMs对分部经理业绩的考核作用;其次,环境稳定性越高,公司对DSMs的重视程度越高;最后,分权程度越高,公司越看重DSMs对分部经理的业绩评价作用。现有国内的研究关注较多的是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划分,尚未涉及指标属性的问题,本文采用回归方法检验指标属性的影响因素,这对实务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恰当地设定指标属性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余下部分内容安排为:首先是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的提出,讨论了分部整体业绩指标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研究假设;接下来是研究设计,介绍了模型和变量计量;之后是实证结果;最后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局限性。

二、文献回顾和假设提出
Bouwens等(2007)认为,公正的业绩评价是报酬契约发挥激励功能的基础,不合理的业绩计量将导致激励契约的失效。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业绩评价属于一种事后的控制机制(Flamholtz和Das,1985)。学者们创立和检验了各种关于业绩评价模式的假设(Otley,1978),却没有得到一致的或结论性的证据,而且对于业绩评价指标与其他控制工具之间的关系也较少关注。但Abernethy等(2004)考虑到业绩评价和其他管理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将业绩评价划分为公司层面的业绩评价和分部层面的业绩评价,认为组织需要在这两种计量属性之间进行权衡并恰当地划分各自的比例。
由于平衡计分卡的引入,实务界开始关注如何划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比例以有效激励管理者。但是,随着集团企业的壮大,对分部企业进行有效的业绩考评不再是简单引入非财务指标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关注指标属性的研究,即在考核分部管理者业绩的时候,如何设定公司层面的指标和分部层面的指标,从而使分部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作为组织实现计量指标控制功能的一种机制,分部整体业绩指标(DSMs)就是属于分部层面的业绩指标,它有两个特征(Abernethy等,2004):第一,它将分部经理的业绩集中反映在一个指标上(如净利润或ROI);第二,它在分部的水平上计量业绩,而不考虑公司的整体业绩。但实际上分部整体业绩指标只是分部业绩考核指标的一种,除此之外,还包括具体的分部指标和公司层面的整体指标。其中,具体的分部指标反映了分部具体活动的相关信息,①并不反映分部经理的整体业绩,而公司层面的整体指标是指公司整体水平的而非分部的业绩。⑦之所以强调DSMs的作用,原因在于它可以考核分部经理负责的决策,从而为公司管理层评价分部对公司价值的贡献,以及判断分部经理是否最优地行使决策权提供了可能性(Zimmerman,1997)。DSMs不仅在国外公司的业绩评价体系中得到广泛使用(Horngren等,1999;Abernethy等,2004),而且也是中国企业经常采用的计量指标。本文旨在调查中国企业对下属分部业绩考核指标的实际情况,用分部整体的业绩指标(DSMs)的权重来计量公司通过DSMs控制分部经理经营活动的程度,依据权变理论,研究DSMs使用程度的影响因素(选择性适配)。

权变理论认为,分权、依存性以及环境不确定性是影响管理会计工具三个最重要的因素(Otley,1980)。我们的研究也从这三个因素考虑对DSMs使用所产生的影响。

1.分权

分权是业绩计量指标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权经营体制的诞生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Jensen(2001)认为,只有在执行了反映分部经理行使决策权的业绩计量系统时,公司才可以进行分权管理。企业出于信息不对称和提高决策效率的考虑,往往给予分部经理很大的经营决策权,或者说公司决定分权管理是为了增加整体企业价值而由分部经理提出和执行决策(Abernethy等,2004)。但是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如果给予分部经理更多的权利,那么在业绩评价中就要考核分部经理分权执行的情况,DSMs就成为最理想和最客观的分部业绩考核指标。而其他指标如分部具体的计量指标、公司层面的指标等与分权决策目标并不一致。同时,Abernethy等(2004)证实了分权和DSMs的使用是互补关系,即公司管理层越分权给分部,就越依赖于DSMs考核分部的业绩,但是反过来并不成立。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当分部管理者享有的分权程度越高,公司会越重视分部整体业绩指标(DSMs)的考核作用。

2.依存性

依存性是伴随着分部的产生而产生的(Abernethy等,2004)。分部的依存性反映了分部之间依赖彼此资源完成任务的程度(Gerdin,2005)。依存性越强,分部之间的工作关系或利益关系越密切。因此,只强调单个分部自身的业绩很可能会带来分部合作中的冲突,因为分部之间的经营状况具有密切的关系,不能只为一己私利而失去长期的合作。Abernethy等(2004)认为,当分部的业绩受到其他分部经营活动和决策影响时,DSMs的计量就是有噪音的,且无法给公司管理层提供足够的信息,因为DSMs不仅反映了该分部的业绩,也反映了其他分部的活动。换言之,如果该分部的活动和决策影响了其他分部,DSMs的使用将鼓励分部经理执行最大化自己分部业绩的决策,而非鼓励分部间的合作以及最优化分部之间的潜在合作。他们发现,DSMs和依存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Bushman等(1995)通过对多部门企业建立代理模型证明:相对于分部水平上的业绩评价,在公司水平上进行整体的业绩计量(如公司的整体利润)是公司内部依存性的增函数。通过选择分部企业作为研究主体,我们可以将依存性作为一种外生变量。当分部之间存在依存性时,责任会计应该对分部的业绩和公司整体的业绩做出评价(Bushman等,1995),但是各自的权重要依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我们认为,当依存性较高时,公司对分部经理考核不应过多地关注DSMs,根据上述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当分部之间的依存性越强时,公司越不会注重考核分部整体的业绩指标(DSMs)。

3.环境不确定性

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影响业绩评价模式的重要因素(Govindarajan,1984)。Flamholtz和Das(1985)认为,业绩计量一薪酬系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Brownell(1987)也对环境或任务的不确定性与会计业绩计量(Reli—ance on Accounting Performance Measures,RAPM)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当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RAPM水平应该较低;反之亦反是。这说明业绩计量的确会受到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匹配关系。DSMs是在分部层面上带有汇总性的财务指标。企业在一个动态的经营环境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在对这样的企业进行业绩评价时,仅仅采用财务业绩评价指标是不够的,在提升企业未来业绩方面,非财务指标比财务指标更为重要。而经营环境比较稳定的企业,多采用常规技术,目标是获取市场份额和稳定的顾客群,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当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强,例如政府监管措施更加严格,供应商或原材料的提供具有不确定性时,业绩计量的重心如果是DSMs就会歪曲分部经理实际的工作业绩,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当分部面临的环境稳定性越大时,公司越应注重考核分部整体的业绩指标(DSMs)。

4.控制变量

我们还控制了规模、所有权性质、分部是否有上市公司背景以及分部数量等对模型的影响。

三、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本文根据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分部业绩评价体系的现状和DSMs使用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日益发展壮大的中国企业更好地考核分部业绩、完善企业管理提供参考。

我们发现,权变因素的确影响DSM的使用,如依存性与DSMs显著正相关,即分部之间依存性越高的公司越看重DSMs对分部经理的业绩考核作用。尽管样本企业的依存性平均水平并不是很高,但对于属于利润中心的分部而言,依存性的提升反而会使分部之间更注重区分彼此的责任和业绩。一种解释来自信息原则,说明总公司鼓励各分部力争上游,创造更多的利润,希望分部之间创造出双赢的合作关系。因此,业绩评价的控制作用不会因依存性的上升而放松对DSMs的重视,反而更加看重。环境稳定性越高,公司对DSMs的重视程度越高。因为在环境稳定的情况下,DSMs的计量更为准确和有效,噪音较小,这种业绩评价模式相对公平可靠。分权的组织结构对于DSMs的影响显著为正,这与Abernethy等(2004)的研究结论一致,即分权程度愈高,DSMs的考核作用愈重要。

由于我们的研究建立在分部问卷调查数据基础上,相关变量均通过评分得到,因此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需要未来进一步的探讨。首先,非随机样本限制了结论的普遍性;其次,计量的误差不可能完全消除;最后,DSM业绩的后果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总之,我们的研究不同于以往只关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划分的业绩评价系统,而是注重指标属性的研究。在集团企业日益增多的今天,如何恰当划分不同层面的业绩评价指标才能更好地管理各个分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当然我们只是抛砖引玉,旨在引导学术界关注业绩指标属性的研究,并促使实务界正确设定指标以更好地激励管理者。

热门文章:

前沿动态|“财界奥斯卡”CGMA全球管理会计2017年度中国大奖揭晓!(附名单)

专家观点|强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中国元素”

专家观点|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空间

理论研究|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促进集团经济转型升级与价值创造 ——中航工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体会

理论研究|管理会计镜像:对管理控制系统评述


    关注 管理会计体系研究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