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解读:如果没有最后那句“我爱你”孩子再喜欢,我也不会给他看这本书的。

 

作者的视角x0a孩子的视角x0a妈妈的视角x0a一句x0a我爱你x0a化解了x0a所有的x0a不可以...

2018年 第005篇原创
忘记在哪里读到东野圭吾说过的一句话:“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就因为这一句话,我读完《解忧杂货店》后又读了《白夜行》以及《嫌疑人X的献身》等等,很喜欢的一位创作者。

我们总在说自己的原生家庭如何如何,其实不要忘记了,你的现在就是未来你孩子的原生家庭。你与孩子如何相处,你如何教育他,早已成为他内心的一部分。正如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思考
带着这样的思考再来看下今天我要解读的这本绘本《大卫,不可以》


非常经典的一本绘本,更是获奖多多

1998年凯迪克银奖;

199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年度好书推荐;

1998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画书;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一百种图画书”(修订);

2001年第七届日本绘本奖读者奖。

孩子们拿到后喜欢的不得了,感觉书中的大卫就是自己,而作为父母们则是百感交集。


我们从三个视角来看这本书

  作者的视角

模仿自己五岁时的涂鸦而创作的。

也曾想画成一个相当现实的孩子,但最后还是画成自己心目中大卫的样子:圆脑袋和尖牙,甚至看起来丑丑的。
作者
其实正如创作者大卫·香农自己所说,这本书就是他模仿自己五岁时的涂鸦而创作的。他五岁那年,画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本图画书,记录了一件件他妈妈不允许他做的事情。每一幅画上都写上了“No”和“ David”,因为这是他当时唯一会拼写的两个字。所以,我们会看到了在这本书的封底上,有那么多个”No”,这就是当年他会写的字。就如我们在看《古纳什小兔》中的翠西一样,她经历了不断波折最后找寻到她的古纳什小兔时,她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古纳什小兔。因为这些在他们的印象中记忆深刻,很多年都不会忘记。不过,大卫其实遗忘了这本涂鸦之作,妈妈却把它寄给了他。于是,在隔了三十九年之后,长大成人的大卫·香农终于让自己童年的涂鸦重见天日,用这本《大卫,不可以》来和我们一道分享这段温馨的成长回忆,而在这段回忆里,读着这本绘本的孩子就如当年的大卫一样,开心之余更是找到了认同,尤其这个在我们成人看来并不好看,甚至是有点丑的大卫。大卫在谈到创作这本书的心得时说:“当我准备把它画成一本图画书时,我把大卫画成了一个相当现实的孩子——像我通常画的那样的孩子。与我小时候的原稿相比,这个大卫完全没有个性,一点都不鲜明。如果没有圆脑袋和尖牙,我就无法把他画出来。所以我就试着像一个五岁孩子那样去画他,于是他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了!” 

  孩子的视角

超级喜欢。这画里就是我啊。

超级认同。我也曾经这样啊。
孩子
我们来看书中的画面:
大卫两只脚的脚尖踩在一把椅子的边缘上,身体倾斜45度,左手紧紧抓住壁橱的下方,右臂向上高高举起,紧抿着嘴巴,舌头却翘露在外面,两只眼睛盯着那只饼干桶,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模样,她要做什么呢?我们看到了他要去够那个写着“cookies”的小熊饼干桶。画面上没有妈妈,只有妈妈的一句话“大卫,不可以!

别说孩子有认同感,我们小时侯有没这样呢?在父母不注意时,悄悄的去拿父母不让我们动、不让我们看或者不让我们吃的东西呢?记得以前在读书会和家长们读到这本书时,一位家长就站起来和我分享,小时候她是如何和父母在看电视这个问题上斗智斗勇的:

父母不让她看电视,让她写作业。然后,她就在父母不时,悄悄看电视,听到父母回来的声音,赶紧关电视,如果没有来得及跑回作业旁,就假装打电话。然后父母一摸电视,发现电视是热的。完败。被发现了。第二回合,她学聪明了,一边看电视一边给电视降温。后来她父母回来打开电视一看换台了,又知道她看电视了。完败。被发现了。第三回合。她记住是哪个台,并且还给电视降着温。然后继续看。结果看得太投入,没听到父母回来的声音。又一次完败。被发现了。她后来又讲了好多,听得我们,笑得我们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不过,我们在读书会中却满是感慨,谁的童年不是这样长大的呢,哪有那么平平淡淡,一点也不让父母操心的事情呢,只是我们长大了,我们却忘记了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童年。

再来看几个画面:

大卫在洗澡。澡盆里放着大卫的玩具们:游泳圈、军舰、小鸭子、水雷、鲨鱼等。澡盆里的水早已溢出,水流满地,可怜的“八爪鱼”被冲到了地板上,瞪着惊愕的眼睛不知所以然。而大卫仍然大开着水龙头,把这里当作戏水乐园,不管不顾地肆意玩水。哪个孩子不喜欢这样尽情的自由自的玩水呢。
我的孩子每次在我们出行时,都会特意叮嘱下,一定要订带浴缸的房间,最初时,我先生特别不理解,多个浴缸可是要多出不少钱呢,而且对于酒店的选择也会高一些。就在最近这次我们去厦门,我们在海边,先生听到大海冲刷石头的声音时,他说那是他听过的最美妙的声音,一次又一次,大海冲刷着石子的声音,无法形容,却一下子特别的感动,他久违于那样的感动和快乐。在那一瞬间,他一下子就理解了孩子愿意泡在浴缸里的快乐,没有缘由,就是喜欢。

我们再来看下《莎莉,洗好澡了没》这本绘本里正在洗澡的莎莉,她又在做什么呢?
我们看画面,就会发现,在妈妈以为莎莉在洗澡时,其实她早就在她的幻想世界里自由的驰骋,自由的战斗去了。(这本书有机会再详解)而且是从浴缸的排水口,走的哟。

同样的看似我们成人眼中普通的洗澡,却有着多少孩子内心的世界我们是不懂呢。

再来看一个孩子的画面
大卫身穿红色的仪仗队服,硕大的脑袋上扣着一个饭锅,左手举着一把勺子正在起劲儿地敲打着右手里的一个饭锅。你看他,双眼闭着,鼻孔朝天,呲牙咧嘴地在敲打,这副神情,我们看到的是陶醉,是忘乎所以,是享受,然后画面的文字是:大卫,不要吵。

这个时候,孩子是否可以听到妈妈的声音呢,未必,我在这里问过好多个孩子,有的孩子说他也会这样,有的孩子说知道不对,但是很喜欢。当然也有的孩子一脸认真的说锅不能玩的。转而也会说一句,应该也挺好的玩吧。这就是孩子最真实的声音。如果你再加以引导,他们一定会认为不应该这样的,只是当时觉得应该顾及不到妈妈的声音。

不止是这几页,几乎每一页孩子们都非常的喜欢,并十足的认同,所以,才会有了妈妈们的担心。

  妈妈的视角

一直在说“大卫,不可以”-简单,直接,却也粗暴。

最后说的“大卫,我爱你”-温柔,肯定,更是感动。
妈妈
不论妈妈说了多少个“不可以”但是我仍旧感动于最后那句“我爱你”,如果没有最后的那句“我爱你”我想这本书孩子再喜欢,我也不会给孩子看的。哪怕我再换很多个角度,去讲。很多家长往往低估了语言的力量,有些时侯,我们很难意识到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会对他有多大影响。我清晰的记得我人生影响我深远的话,其中两句是来自于我的老师,这些正向的话,支撑我走了很远。很多时候,孩子不明白,我们对他行为的评价,并不是对他这个人的评判,所以,这也是我在“如何说”的课堂中说到的,我们要赞赏行为,当然,批评的也是行为。但是很多人做不到,包括我自己也是在践行。大家也可以看武志红老师写的那本《为何家会伤人》“语言是最可怕的暴力”,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却伤害了那个正在听你说话的人。

大家试着体会下。当妈妈对大卫说不可以时,想想大卫可以接受到妈妈的信号是在传递:这样做是危险的吗?比如刚刚我们在用大卫拿饼干的那张图片来说明。也许大卫感受到就是妈妈不让我吃,当然,有可能妈妈是不想让他多吃,可是更多的一定是妈妈紧张于他这样做会摔到自己。可是大卫完全感受不到,也许他还会感受到,妈妈就是不想让我吃,妈妈就是不爱我啊。
“宝贝,来这里”、 “大卫乖……我爱你!”
看画面,当妈妈亲切的呼唤时,大卫一下瞪圆了晶亮的双眼,张开双臂,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妈妈用她柔软的双手紧紧地把大卫抱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大卫则幸福地闭着眼睛,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尽情享受着妈妈浓浓的母爱。

是的,我爱你。

我相信,这句我爱你,可以抵挡住孩子成长中所经历的那些痛。

每一次看到这里,我都有一种想要落泪的感受。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却忘了他们还只是个孩子;我们总是让孩子以超越别人为目标,却忘记看自己孩子的昨天和今天以及明天的对比了。就像很多人总幻想生活在远方,却忘了过好眼下的日子一样, 永远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改变,而对他的当下不予接纳,这也是很多家长面临的教育中的矛盾与纠结,痛苦所在。

换一个角度读这本书:不要再怕孩子模仿

我们只需要把我们的想法说出来就好,不要说教。

再用刚刚拿饼的画面举例子。和孩子分享如何不要这样危险的去够东西。

我们在图画中看到大卫想去做什么呢?引导孩子说出来。

那么此刻大卫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和孩子一起交流。

你认为妈妈为什么会说“不可以”呢,让孩子换位去理解。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做呢?让孩子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一个画面,换成这样的角度。

孩子也喜欢。

家长更不用担心摸仿了。


    关注 陶小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