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之眼——探秘野性福州

 

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丛林之眼”带你另眼看福州。...

“荒野远不远?”

“不远。”

“神奇动物在哪里?”

“它们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

“我看不见。”

“你没有去看。”

我们都知道卧龙的大熊猫和金丝猴,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野牦牛,非洲的狮子和角马,北美的驯鹿和棕熊.......然而,离我们最近的山里头都有啥动物?

1[b]福州曾经拥有过什么?
《老照片:100多年前的鼓岭有老虎》


(图片源自东南快报)

1890年,宦溪镇打虎队在鼓岭击毙一头华南虎

1976年,北峰岭头,数十人集体目击到一只

1990年,闽侯南屿旗山山麓,一头鬣羚为逃避豺群的追捕从崖上坠落......

短短数十年前,福州周边的大山还是野生动物麋集的荒野,食肉兽曾有虎,豹,云豹,亚洲金猫,豹猫,狼,豺,大灵猫,黄喉貂等,有蹄类食草兽包括梅花鹿,水鹿,鬣羚,野猪等。如今青山依旧在,兽却成了传说。

华南虎已经彻底在野外绝迹,豹踪也已多年未现。那么,这些山里现在究竟还剩下什么?黄麂,野猪,白鹇,豹猫这些曾经数量庞大的物种如今是否依然安好?它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旗山温泉度假村周边开展了针对本地鸟兽资源现状的初步调查。

2[b]为何选择旗山?





旗山生境
有看官要问了,为何选在离人这么近的地方?其实,我们很容易出现一个误区,认为野生动物应该生活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可实际上大部分动物都不会刻意远离人类聚居地,原因很简单——对人而言宜居的生境对大多数野生动物而言也一

而所谓的开发就是从平缓地带向陡坡开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物的栖息地逐渐向山上退缩,而那些山势极陡的大山之所以能被保留,就是因为其不适合人类定居,其实对大部分野生动物而言也是一样。而当我们听说野生动物出现在人类聚居地附近时常会误以为“这里都有,那深山里肯定多。”实际上是它们已退无可退。

3[b]周边走访

在调查期间,我们曾向当地人问起有关野生动物的情况,在山里,动物的故事从来都不会少。
场景一
“大概06年那会儿,我在山角的水库那养了群鸭子,结果一天晚上引来了豹子,二十几个鸭子都给咬死了,它们爱喝鸭颈里的血。”

豹子?!你见过么?”

“后来给人下夹子打着了,个子不大,三四十斤这样,毛是灰褐色的,满身的花斑。”


场景二


“以前有两个上山捉竹鼠的在那边沟里见过碗口粗的大蟒。”


场景三


“野猪就像场里的猪一样多,但是肉老不好吃。山鸡好吃,那种白毛红脸的,炖汤特别鲜。过去还有穿山甲呢,哦对了,应该是大前年吧,有人在山里捉了个箭猪。”

“后来怎么样了?”

“吃了呗,还能怎么。”

“……”

这些故事在向我们展现大山从前的样子,尽管其中的一些细节已无从考证。灰褐色,三四十斤重的豹子,单看这描述倒是很像一种过去广布中国南方的中型猫科动物——云豹,可如今这种行踪诡秘的大猫已从我国大部分历史栖息地销声匿迹,只在西南边境尚有残存,难道短短十多年前它们还存在于旗山?
云豹,拍摄于重庆动物园


4[b]调查该怎么做?

昼夜巡山,记录下看到物种?太天真了少年! 野生动物极其敏感,尤其是兽类,老远闻见人的气味便会逃之夭夭。在观鸟圈就流传着“一鸡当十鸟,一兽胜十鸡”的说法,野外目击兽类的难度之大可见一斑。直接观测的调查方式费力且低效,这可咋整?

于是便到了红外触发相机大放异彩的时候。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无人自动拍摄技术,只需将其固定在树木或岩石上,红外探头感应到动物的体温便会自动拍摄,将路过的动物记录下来。它还有个妙处,就是对动物的干扰很小,在夜间会启动肉眼不可见的红外灯补光,不易被动物察觉,容易记录到动物的自然行为。也因此被研究者们形象的称为“丛林之眼”
5[b]我们发现过什么?

在今年八月至十二月间的初步调查中,我们一共安装了三台红外触发相机。山里究竟还有哪些动物?别着急,我们有图有真相。


猪獾






2017年九月十一日凌晨四点十八,一头猪獾经过我们的红外触发相机,留下一张呆萌的侧颜。猪獾与我们熟悉的黄鼬(黄鼠狼),紫貂同属鼬科,可与这些纤细敏捷的小精灵不同的是,猪獾是个标准的土肥圆,膀大腰圆小短腿,一身蓬松的长毛。



(图片来自网络)

能拍摄到野外自由自在的猪獾是令人欣喜的,因为我们能在网络上看到的大部分猪獾照片都是这样的......



舍得吃我嘛?
果子狸




这个家猫大小的家伙并没有留下正脸,但半截深色的大尾巴暴露了他的身份——果子狸。

证件照,果子狸就长这样。(图片出处见水印)
嗯,好像和楼上那位土肥圆撞脸了。
谁说的,气质大不一样好嘛!

(图片来自网络)

灵猫科的果子狸有一双自带灵气的大眼睛。可伸缩的钩爪和修长的尾巴使他们在树上如履平地。果子狸也是经常被人猎杀的动物,尽管在03年的非典事件中名声大噪,一时成了让人谈之色变的瘟神,但在风波过去后不久就重新成为了野味黑市的宠儿。
食蟹獴




这个拖着蓬松大尾巴的小家伙边走边嗅,寻觅藏匿在石缝或泥土下的昆虫和两爬。



(图片来自网络)

与夜游神果子狸不同的是,食蟹獴大多在白天出没,经常成对活动,傍水而居,算是相对容易被目击到的兽类,可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对它们自然生活史知之甚少。

鼠类




我们的一台红外相机在同一位点上先后记录到三种野生鼠类。
无论你喜欢与否,它们都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物质分解与循环的重要参与者。许多鼠类都有贮存食物的习惯,它们会将种子各处埋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将会萌发。而鼠类本身也是很多猛禽,蛇类,小型食肉兽赖以为生的食粮。

你的喜悦,我鼠某人收下了

鸟类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在旗山的拍摄率相当可观。不错,前文提到的“白毛红脸山鸡”就是他。白鹇无疑是本土雉科鸟类的颜值担当,雄鸟一袭白衣,仙气十足,自古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相比之下,雌鸟就要略显“土气”了


暗中观察
其他在林地活动的鸟类也时有上镜。


灰树鹊

紫啸鸫
丘鹬


除此之外,红外触发相机也会记录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画面,比如......



在收放相机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与小精灵不期而遇吗?

只要是诚心的愿望,大自然就一定会听到的。

6[b]一次小惊喜

八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穿过一条灌木丛生的小道,准备去检查对面坡上的一台相机。经过一个岔路口,灌丛中忽然传来沙沙声。起初没在意,以为是长尾南蜥一类的小家伙。

“哼——”一声嘶叫,灌木忽然向两边分开,一个麻灰色的大家伙露出了半截身子,带着黑色条纹的鼻梁上布满土灰,当看清来人后,它奋力扭过肥硕的身子,向灌从深处逃去,芦花似的小尾巴拖在圆滚滚的屁股后边左摇右摆。

是只猪獾!路边新鲜的刨痕表明它刚才正在埋头翻找土中的昆虫和植物根茎,直到我走到近前方才如梦初醒。

7[b]未来何去何从?

四个月来的调查中,我们在旗山共记录到八种兽类,五十种鸟(兽类多为红外拍摄,鸟类多为直接目击),还有很多潜在的物种未被记录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支离破碎却仍不失生机的野性世界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些离我们近在咫尺的山林中究竟还有多少精彩的故事在默默上演?

也许我们今天看到的就是这些山林中正在消失的奇迹。对它们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与我们共存,而我们的发展早已不需要以它们的牺牲为代价了。这还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我们将会扩大监测范围,将这一切呈献给更多的人。

为什么人们愿意花大把的时间和金钱到世界各地看野生动物,却对自家门前的野性世界一无所知?

鼓岭鸟瞰,一百年前,这里曾经有过老虎
荒野不远,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荒野。神奇动物一直生活在我们周围,
请别等到消失的时候才意识到它们的魅力


    关注 飞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