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第三期) 何旭辉教授:何言路长阻,旭日已东升

 

“任风骤,桥依定”...



2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茅以升铁路教育专项奖
执教十余载,便已获如此多的荣誉
他会是谁呢?
赶紧跟着小编来认识一下吧~




2005年以来,何旭辉教授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获得的这些荣誉是对他和他的团队穷究学理,勇攀科研高峰的最好见证。可是你肯定没想到他才刚刚40出头吧,用年轻有为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顶着“优青”的光环,他寄语青年学子当“勤钻研、多读书、有规划、正态度”,本期就让小编带领大家走进桥梁系何旭辉教授团队。

让你们看看什么是大牛的简历



何旭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南大学风洞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常务理事、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桥梁维护及安全管理协会(IABMAS)会员及中国团组(IABMAS-CG)理事、《振动工程学报》等期刊编委。

“梯队式”团队 引导式教育

何旭辉教授科研团队包括八位老师、十多位博士和二十多位硕士研究生,团队里有年轻且优秀的青年千人、海外引进人才。何教授团队依托风洞实验室平台,主要从事桥梁抗风、风-车-桥耦合振动和结构健康监测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仍在探索,谈不上经验

作为风洞实验室主任,何教授团队里有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博士生、研究生,呈阶梯式。在谈到如何管理“阶梯式”团队时,何教授谦虚地称道“谈不上经验”。

他坦言,团队虽由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层的人组成,但总的来说,大家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还是比较相近的,他并不算一个老的引领者,他也仍在不断学习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就目前而言,他更倾向于为团队创造一种“高年级带低年级”、“博士带硕士”的互助互进的团队氛围。他鼓励每个人去学习,去研究,去创新,去明确自己的方向,进而拥有自己的强项,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专属位置。

“例会制”与“档案制”两制并行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何教授团队有两个制度,教师例会制和学术档案制。

教师例会制:团队老师和学生每周固定开一次例会,总结一周工作、待做项目与实验,安排新任务,例会不要求非常正式,但一定要有内容。

学术档案制:为了便于团队成员学习,所有的实验报告会被存档记录,发表过的论文,经典文献专著,科技前沿成果都会被存入团队的档案中,分门别类,保存留底。

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何教授对团队里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提出要求是“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学生在做课题项目时,也会有负责该项目的老师进行指导,即使是横向课题项目,老师也会引导学生把里面的科学问题提炼出来研究。但老师的指导终究并非是面面俱到的,想要把项目完成好,还要靠学生自己。学生在做实验前,应该有一个详细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考虑到实验时的各种可能性,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被指导的实验,获取一堆数据,得到一个结论,便交报告了事。要有自己真正的思考,要系统地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让他们见见世面,我鼓励这个”

何教授经常鼓励学生走出去发展,送有潜力的学生到国外发展,去国外学习。在访谈中,何教授多次谈到对外交流的问题,他希望现在的学生能多参加一些国际会议,不仅仅是看,更还要去讲,去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去总结自己,去表达自己,去获得别人的关注与赞赏,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意见与批评,然后不断修正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好。



“我们每年给每个学生一定的活动经费”

在被问到对现在大学生的要求时,何教授直言:“一定要严,现在还不够严。”看似严苛而不近人情,但实际上,在后面的谈话里,被多次提及的“劳逸结合”才是何教授真正的管理办法。何教授每年都给每位团队成员发一定的活动经费,供他们自由使用。通常情况下,大家会举办一些集体性的体育赛事,如篮球赛,足球赛等。就在我们采访的前一周,研究生们才刚刚举办了一场小型篮球赛。 “除了学习之外,希望他们能锻炼好身体,增进友谊,增进团队的集体感,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何教授如是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采访中小编感受到了何教授对我们这几代学生成才的殷切期望,他提到,一个团队,最主要的是去营造一个主动学习、创新的氛围,对于团队成员来讲,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强项,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在自己专业方向的领域里认真钻研,多读书,多看新的文章,多看专业内的顶级文章,对自己要有要求,有规划,端正态度,做好每个阶段的事情。

何教授一直认为,在学校里,我们研究生是科研的中坚力量,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希望我们要借助土木工程学院这个优秀平台,在学校建设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能够在科研上取得优秀成果,建设双一流学科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也希望我们作为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有规划,多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多听学术讲座,争取成为自己专业领域的精英。

高大帅气,风趣干练,何教授与众不同的姿态让人印象深刻。随着交谈的深入,小编与何教授的距离也一点点拉进,让小编真切感受到何教授思考之深刻、治学之严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何教授的言谈里小编体会到的是何教授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和对学生成才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学者在科研上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执着;作为学科带头人,在促进学院学科发展上的责任感和担当。愿何教授与他的团队在新的科研征程中更攀新高,再创辉煌。
文案丨常新洋、柯浣浣

摄影丨孟琳、郭柯桢

编辑丨颜文、李湘湘

责编丨周铁明、周惠斌、杨涛


    关注 csu土木院研究生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