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波流感,我们只能喝热水吗?

 

流感,到底怎么回事?...

芸菱有话说

最近流感肆虐,大人小孩都被感染,尤其是宝爸宝妈,看着小小的孩子高热不退、反复咳嗽、甚至喘息、惊厥、抽搐,个个焦虑,但又束手无策,一时间民间偏方、邻居经验、坊间传闻、各类专家与文章成了最近的焦点。芸菱就赶紧跟郭威师兄约稿,想给大家一点临床意见,师兄说,没有临床哪来的理论,再等等,再等等,一等就等到现在,这波流感都快过去了师兄才写成,芸菱表示疑问:师兄你现在才写出来有啥用?是不是大(ma)总(hou)结(pao)?师兄说,别看广告,看了文章就知道

近日流感频发,眼看着大人孩子交相侵染,全家无免,往往家长还没好就传了孩子,老大还没好老二又发烧,年龄从几个月小孩到八十耄耋,纷纷中招,真应了古籍记载“病起室内,祸不旋踵”,一时间各大公众号、自媒体纷纷发文推广,各种群、圈、博都转载各种妙招,各类民间偏方、坊间总结甚嚣尘上,我看了,有些对,有些不对,有些更是为了宣传某药物的高级套路,为什么没有急着写文章?其实是因为马上批驳意义不大,而真正的理论总结当从临床中来,虽涉及五运六气,但地有方位,人有相异,岂能一概而论乎?不治一些病,怎么能写出总结来?且此段运气至明年开春仍有余殃,现在写出,也不算太晚。

 

首先,需定位此次流感性质,有言伤寒者,有言寒包火者,有言寒疫者,有言冬温者,有言温病者,其实个人看来 ,认为当属冬温。且看今年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此为六元正纪大论原文论述,本来今年即少阴君火在泉,阳明燥金司天,年末客气又是少阴君火,两火相加,虽有一太阳寒水,但不敌两火夹攻,故“阳气布,侯反温”,再加燥气,更加寒热混杂,两火,一燥,一寒水。

所以今年冬天一直都不太冷,以我个人(坐标山东)及参考中原同道的体会而言,确实温度一直都没有低下来,冬至节气前甚至一直在零上3-5°徘徊,老人们有句老话很到位(年轻人都不知道了,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我们中医的运气学就是对自然大道的体会和总结),叫“冬天不冷,横生灾星”,可不就是如此么,冬天就该冷,该收藏,如不冷,被火热盗泄了寒气,自然就会病温。

有人问了,经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是属于此类么?为何提前发病?其实此句讲的是重阴必阳之理,阳气郁重而必发。此冬温之病,属当季气候异常所发,《伤寒论·伤寒例》曰:“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为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医效秘传·冬温温毒》曰:“冬温者,冬感温气而成,即时行之气也。何者?冬令恶寒而反温热,人触冒之,名曰冬温”,正对此次流感之状,所以其当属冬温。

 

这里插一句,西医的疾病观与中医不同,比如他们就爱分型,说此次流感是什么什么乙型、亚型等等,但是尴尬的是,分到分子层面、病毒结构以后,然后呢?没有然后了,治疗方法≈0,依然就那有限的几样药,其他都是对症退热之类(大部分属于中医误汗),所以观念不同就导致一切不同。中医看待疾病,从大观,西医是从小观。

中医认为非时之气染人致病,西医则认为是病毒。殊不知,为何去年冬天没有这种病毒?某种病毒的爆发有没有时间规律性及相关性?西医因为缺乏整体观而未有研究,中医则远超之,老祖宗的智慧早早就发现了这一规律。其实逻辑当为如下:某段时间气候反常,给某种病毒创造了适合繁殖及传播的极有利条件(温度、湿度、风力等等),才导致其在特定时段内大爆发。

需知,这种病毒并不是今年冬天刚刚出生在地球上的,反而是一直存在的(变异也是如此),为何其他时间不爆发?我们只冲着病毒使劲管用么?所以对一件事情的认知需要考虑多重因素,整体考量,而非盯住一点不放,僵化死脑筋。

举个例子,夏天来了,温度高,好多蚊子苍蝇,西医只知造各种各样的杀虫剂,杀完一茬还一茬,中医不一样,大气,我们不搞杀虫剂,我们弄一个地球一样大的空调,直接把夏天变成冬天,试问苍蝇蚊子还上哪跑?所以对于时间性、空间性、各种因素的相关性的考虑上,中医的整体观大有可为。

 

其次,冬温如何治?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冬温?一定要按运气法配伍吗?其实除特殊疫病外,一般的流行病仅仅是症状相似,甚至症状都不相似,只是诱因相同,都是因为非时之气所感,这种情况下,就不一定非墨守运气的成规了

在这次温病中,有运气学派曰此乃中虚外感,故方方必用人参、黄芪,或均以补中益气汤、人参败毒散、参苏饮加减,我也试用了几例,疗效并不好,热不能迅速退,咳嗽不能迅速缓解。又有人说此次高热,来回反复,符合小柴胡证往来寒热,试用几例,有效有不效。又有人说,此乃寒疫,开始发热恶寒,麻黄汤证,事实上以我个人临床所见,未见一例纯麻黄证。众说纷纭,从何而定?

仲景早就说了四个字“随证治之”,即是“辨证论治”的最早雏形。说白了,很简单,治任何病都是如此,就是根据症状辨证,实事求是。该选伤寒方则伤寒方,该选温病方则温病方,该补中则补中,该泻下则泻下,医乃至精至微之事,岂有定法?现就临床中所见一些治法进行探讨。

 

本六之气治法,“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收之”,但需了解,还有“太阳之复”,“少阳之复”,还有“燥化于天”、“火司于地”等,所以治疗之时,并无常规,也不能仅以“咸、酸、甘”配。临床见有些人以彭子益乌梅白糖法,是取其酸甘,但有效有不效,为何?即在于酸甘确实能敛火,泻火,如病情较简单或预防用,则可行,但若夹杂其他因素如太阳、少阳、或燥化等,则无效。

又有以板蓝根、银花、黄芪等煮水预防者,亦有效有不效,为何?是因本法纯以清热解毒卫外,并无特殊,若仅预防尚可,真治病则力有未逮,故仅能对一小部分确属热毒者起效。

又有一视频,言烧至38.5°以上则不必分风寒风热,均以竹茹、陈皮、蚕沙治之,更是滑天下之大稽,此非特殊疫病,岂有一方通治之理?我个人门诊处亦有病人反应吃了此方后恶心或胃部不适,热退较慢,就因其用量过大(每种30克)及不辨证之过也。

再三强调,中医除特殊疫病(如伤寒、霍乱、乙脑)或外伤因素较统一之病(化学因素、毒性因素)外,其余疾病均需辨证论治,一人一方,何况本次疾病又变证纷杂,素体不同呢?

 

现就以个人临床中治疗的一些病例来分析其理。

 

★一患儿,8岁,高热,不怕冷,无汗出,身烫,无口干咽痛,大便不干,舌微黄不腻,夜间烧高,不咳嗽,无恶心,纳食一般,此即冬温特点,说是伤寒吧,没有恶寒怕风,说是温病吧,又不口渴,权在两者之间,初以麻杏石甘合升降散,寒温并用,1付后大便稀,白天不再发热,夜间仍烧,细思之,升降散乃中焦湿热相混,内热彻于三焦,故四药两上两下,分而消之,此病患内热全因外郁,兼时气壮君火而不敛,本就是上下失交,再以升降散分之,何能有效?故再予麻杏石甘加连翘、黄连、乌梅,取酸苦甘法,敛心泻心为治,再1付后热退,诸证几愈,唯干咳,皆因热病伤阴,今年本又燥金所主,难逃伤肺(此亦是此次流感规律,退热后多遗留咳嗽,尤其是偏热的,不论何方退热后均咳嗽,唯纯寒证者以辛温法后则不留后遗症),不再服药,以里梨皮荸荠水善后。此例即比较典型之冬温,邪气表来,勾动君火,盗泄闭藏之气,而致发热,其中寒热相混,杂以太阳因素。

 

★又一患儿,11个月,前一夜突起高热,热势时高时低,最高38.6°,最低正常,白天亦烧,家长诉发热时右脸红、烫,左脸正常,再问得知不欲吃奶,曾有咳嗽、呕吐史,近2日未大便,幼儿太小,强看舌,质略红,苔薄白腻,哭闹脉已乱,观食指未达风关,即予小柴胡加石膏法,佐以蝉蜕、大黄,回家后喂半付(小半碗),当夜即不再烧,次日白天亦未再复热,也是剩点咳嗽,稍有清涕,嘱原方中再加两片生姜,清淡饮食即可,再1付后诸证均退。此即少阳因素为主,总体是苦辛甘味。此即邪自表来,表虚腠理开,邪气入,结于三焦,本是小柴胡证,但受时气之火、燥影响,热性更重,故如此加减为治。

 

★又一患儿,夜间突发高热,39.9°,睡卧不安,手足掣动,晨起惊厥抽搐2次,医院急诊查血象白细胞1万9,中性粒88%,院方要求住院,家长不愿,只能嘱急寻小儿至宝丸或紫雪散或羚羊角粉退热定惊,再图汤药之法,辛苦寻得羚羊角粉后,服下仍烧,加服小儿至宝丸,热稍退,旋即复烧,遂开汤剂,询知头痛、腿痛,无汗,不渴,偶咳,有痰声,舌苔白腻,予麻杏石甘加芍药合小柴胡,再加升降散疏解定惊,竹叶、连翘、蝉蜕重用,蝉蜕用至12克(平日素来小方小量),下午起服,同时吃医院开的口服头孢2代抗生素,当夜又热起一次,嘱服羚羊粉,未再抽搐,次日晨起后未再高热,体温逐渐下降,至下午已正常,嘱不必再吃抗生素,羚羊粉、至宝丸亦不再服,只服第2付中药,越明日,诸证均解,又是遗留微咳有痰,嘱不再服汤药,以橘红泡水服善后。

此即表闭重症,初起应是寒来收引,立即导致热不得出,运气又热又燥,故极而生风,是火、燥之盛也,同气相求,直入君火,所谓邪陷心包,即是如此。但不渴,未伤阴分,纯在气分,急以外散透邪,兼以清心镇惊,才能速解热郁,君火得平,不再化风。由此可知,风症不仅需治肝,更需治心之理也。

 

★又一患儿,外出游玩受风后发烧,38.9°,咳嗽频繁,痰少色白,鼻涕清不多,纳少,便溏,不怕冷,微怕风,吃辛凉清热之品不退热,余无特殊,舌质淡苔白,予小青龙加石膏汤,1付后退热,2付后咳嗽已很少,纳一般,唯精神还未全复,嘱停药,本可再拟温化之药收尾,但考虑孩子吃了很久药,索性什么也不用,以期阴阳自和而愈。

此例即基本纯属伤寒,表证也属太阳,此内乃有寒饮,或素体即为阴寒,虽遇此运气,亦不能化火,唯表郁有热,内里仍是偏寒的。所以用青龙法温化,稍兼清热即可。而此类寒证,即属温化后不留咳嗽后遗症之类,因运气为火燥之性,正借其化也,反而能得天助而愈,而偏火燥之病,虽经清降,但天地仍燥热,故肺难耐其性而咳久也,需得清润方可。

 

此外,还有纯寒饮的小青龙证,平素体弱邪气直入的呕而发热的小柴胡证,恶寒重的麻黄证、甚则表里纯热的银翘散、桑菊饮等等,并无一定之法。此外,最近又有文章说,近日全国寒潮,普降大雪,反而会乱中填堵,因为本就是两火一燥一寒,再加外寒,则交相攻讦,寒热交争之势更盛。此又一家之言,就我个人而言反而观察到病势再好转,以济南来说,三面环山,寒风难入,所以进来流感多以热、燥为主,退热后咳嗽也多以燥热伤阴、痰热留存为主,而近来降温,终于让暖和了一冬的济南感受寒气,反而对冬温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效果,同时还需注意的是,后期咳嗽的证不仅仅有热痰,还有痰湿,或单纯肺气宣降不利,或肺虚不得外宣等证,又当分别以燥湿法、调气法、补中法治之。所以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需三因制宜,要看当地、当时、当人。

 

最后,还需提醒,今之运气已然如此,来年开春初之气,主气风木,客气相火,虽有司天寒水,但又是一个风木化火而有外寒之格局,所以明年大体趋势仍是“开门红”,需提早防范,至于方法,仍是随机应变,据“因”制宜,是寒则寒,是温则温,不可泥于预判而统一定法也。

 

总结上述病例,有寒有热,有表有里,有燥有饮有痰有风有虚,俱有不同,只有以辨证论治法则统之,方可纲举而目张。这也是文章中并没有列出什么类型对应什么方子的原因,临症千变万化,分型对应之举失之矣~所以只是希望诸君能从理论阐述及病例分析中汲取经验,如能进一步捋顺治疗类似外感病或流行性疾病的思路,用于自己的临床,庶几得之矣,且余之浅见并不一定都对,大家的亲身实践验证方为真总之一句话,运气不是万用法,分型不是灵丹药,唯有辨证论治,以不变应万变,且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临床,方为执中。(本文由郭威师兄原创,授权中医集结号独家发表,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郭威医师简介:学习中医近十载,醉心方脉之技,推崇仲景之学。本科求学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初窥门径,又拜师民间中医岭南经方流派之陈登科,学得伤寒气化理论,硕士游学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立山,学得经方方证妙要,同时跟随张师之师、第三届国医名师武维屏教授侍诊抄方。愿践行经典,求索不息,为广大病患解除病痛!

郭威医师出诊时间:每周三全天,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77号同仁堂二楼第三诊室。


    关注 中医集结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