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颜值,终于陪伴:书呀书,你变了!(下)

 

书呀书,你变了。爱你,最终还是得看灵魂的相吸。...



在上期《始于颜值,终于陪伴:书呀书,你变了!(上)》中,我们说到了书不再仅仅是好读,而且是好看了,甚至是好玩了。而这背后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这种变化呢?



颜值即正义,一见倾情

当代社会海量的信息让注意力变得更加稀缺和珍贵。很多时候只有美而有趣的东西才能抓住你快速移动的视线和稍纵即逝的好奇。

“在这个时代,一本反映平常人的事,而且设计也很平实的书放在书店,很快会被其他的书籍淹没、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它凸现出来。我还是决定通过设计,使那些脚步匆匆的人,在这本书前能暂停片刻。”书籍设计师朱赢椿如是说。
鲍勃·迪伦获诺贝尔奖后,广西师大出版社获得了其作品的版权。但是编辑发现,鲍勃·迪伦创作生涯中31 张经典专辑共 369 首作品做成书后会有688页,净重约2公斤。如果做成中英对照版本,体量还将翻倍。这将会是一本让人望而却步的大部头诗集。

最终团队想到的办法是分集,不是一册两册,而是八册,把每一册放进薯片袋里。



八册诗集还有一个 1960 年代风格的复古旅行箱外包装,呼应从1988 年起,鲍勃·迪伦在世界各地演出 2300 多场的旅程。这么做是为了让一本诗集真正出现在地铁、便利店、自动贩售机,延伸进大众生活场景中。





△ 编辑组还为其制作了“薯片诗集说明书”

该书的首发会也在北京复华生命大厦的全时便利店里,两位当代知名诗人臧棣与胡续冬坐镇谈迪伦,100袋“薯片诗集”齐刷刷被撕开,嘉宾与读者一起读诗、听歌。



△ 专门设计的时光贩诗机

“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布令他的创作从此进入经典文学殿堂,我们却做了一次去经典化的尝试。”诗集的编辑王婷婷说。

毫无疑问,这么做的确收获了大批量的关注。这也引发了许多质疑:“营销痕迹太重”“像薯片一样快消”“根本不适宜携带”……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当大家过度探讨其包装的时候,诗歌本身却被弱化了,缺少人关注诗作或者歌词本身的意义。出版社的初衷——让小众的诗歌走进大众,究竟效果如何实在很难评判。


和热媒介争夺受众
图书通过它的方式“挽留”着电子产品、社交媒体争夺走的受众。

这里想到了《S.忒休斯之船》。这本书的作者是《星球大战7》导演J·J·艾布拉姆斯和他心目中的“天才作家”道格·道斯特,他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在中国上市一个月,销量就近20万册。



也许你从书架上拿下它是因为其复古独特的外观,但你阅读下去会是因为它超出了你对于一本悬疑小说的期待。

它挑战了当代许多人渐渐习惯的碎片化、快餐式阅读方式。《S.》以其多线程思维、多条叙事线索、多故事重叠的写作特点 ,构筑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叙述体系 ,打破了传统的篇章式阅读模式。读者必须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里安静地阅读、思索 ,才能逐渐解读文章传达的大量信息 ;既不能片段式地理解 ,也不能囫囵吞枣地吸收。

可是,为什么不放弃呢?有太多书我们翻了几页就匆匆收手。这就涉及到《S.》的第二个特点,情节紧张而又充满可探究的可能。引人入胜、欲罢不能是优秀的悬疑小说必备的特征,而《S.》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两点:独特的叙事机制和给人真实感的小附件。



△ 《S.》及其附件

你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真怕遗落了书中夹带的各种附件,仔细翻看,里面插有信件、卡片、在餐巾纸上画的地图、罗盘、老照片、剪报、旧报纸、明信片、电报复印件等,这些以假乱真的物件足以带领你穿越时空。如此设计的这本书还提供给读者一种偷窥的快感。



《S.》也包含了对社交功能的暗示。《S.》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 ,“批注”为男女主人公两人共同完成 ,甚至出现了第三人物笔记 ,而此处“批注”的功能 ,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辅助读者理解的作用 ,更多地利用叙事的时间轴、逻辑轴 ,为我们展现两位符号性读者之间强交流关系的互动性阅读体验。这可以说是网络时代交互性、信息分享、多人生产的媒介属性的投射。





△ 《S.》读者评论

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需要转型,但电子化、数字化并不是唯一的方向。从内容上来说,只有更加契合读者阅读心理和需求的,才能真正得到青睐。


打开更多的思维空间
图书存史存知,传播知识,分享信息,塑造文化,如果一本书都是看不懂的东西,还有意义吗?

创作《天书》《地书》的作者徐冰是这样解释的“文化讨论好像是一个游戏机,上去了以后就没有办法停下来。到最后把本来清楚的事情也给搞乱了,这个叫‘文化’的东西和我们总有一种不合适的关系。当时就觉得要做一本自己的书来表达这种感觉。”



△ 徐冰 “天书” 部分

徐冰开始在中央美院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以特有的耐心和技艺刻制了4000多个自己创造出来的字。

作者借助图书和符号来表达这种“感觉”,而读者以购买和拥有来表达对这种“感觉“”的好奇、认同或者还有进一步的探究。

不仅是图书内容,对设计、装帧、制作工艺,大众都更加地宽容,也期待看到更多新鲜的东西,看到令自己的内心为之一动,让自己跳脱出来的东西。

徐冰自2003年起进行《地书》计划,他长年往来于世界各地,许多时间在机场和机上度过,见到大量的标示符号,引发他对这种用最低限文字说明复杂事情的兴趣,于是开始搜集、研究、整理各个地方不同的标示,也研究数学、化学、物理、制图、乐图、舞谱、商标等专门领域的表达符号,创造出一套新的地球村语言。



△ 徐冰 “地书” 部分

徐冰说,对《地书》的识读能力不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教育程度和书本知识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介入当代生活的程度,只要具有当代生活经验,就可以读懂这套语言。

他说:“我的‘文字’与正常文字的作用正相反,它们是通过阻截沟通达到沟通的;就像电脑中的病毒,只不过是在人脑中发挥作用;在懒惰的思维惯性中制造障碍,在‘死机’后重新启动时,将打开更多的思维空间。”

有一位对现代艺术有经验的读者说:“这部作品(《天书》)是对他的文化依赖的警告。”

如果图书能为机械复制时代带来一些灵韵的话,那它必然是需要挑战传统的认知的。

随着阅读诉求的变化以及技术的发展,我们会看到更多给人惊喜的图书。而在这一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比重、创新和标新的界限却是值得永久被考量的

希望在打造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图书产品的每一次创新是为了让书籍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知识传播,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接近书,进而不会错过优秀的内容,从中获得精神的慰藉和思维的启发。

那么你呢,对手边的书有着怎样的想象?最近又有哪本书给你带来了意外之喜呢?欢迎留言分享给大家~

参考来源:《好奇心研究所》

Web2.0时代的纸质书革命——以《忒修斯之船》为例 .支辛
猜你想看
始于颜值,终于陪伴:书呀书,你变了!(上)
看完电影,还要刷一刷原著
什么?那时候冬至居然也放黄金周!
柯南找到凶手日……这个连载二十多年的漫画,要长期休载了!



    关注 曦潮书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