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能翻烧饼”丨专访广西食药局局长韦波

 

改革决不能“翻烧饼”,要改就要一次到位,不能省里改了,市里县里又不改。我x0a们两次到上海学习经验。不过后来上海几个中心城区反而改成四局合一(工商、质监、食药、物价)的市场局模式了。...







发达地区担心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欠发达地区却连基本的监管力量都没有。因此广西食药改革新增的编制大多分给乡镇街道。

改革决不能“翻烧饼”,要改就要一次到位,不能省里改了,市里县里又不改。

南方周末记者 袁端端

发自广西南宁

在推动食品药品体制改革之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韦波两赴上海考察。发达地区的监管者最担心基层食品安全隐患,因为“基层监管的腿比鸡腿还细”。这坚定了韦波“改革一定要强基层”的理念。食药改革后,广西光乡镇监管所就增加了5000个编制。

韦波是医生出身,行医十几年,再从政。启动食药监改革之时,他舍弃广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职位来到这里。他说自己是“书呆子”, 行政管理并不是最强项,但自有一套思路。

“不能指望改革刚一年就解决所有食品安全问题。”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韦波坦言,如果把国家治理体系看成是人体,必须先健全骨骼、心血管、神经、消化等系统,有了完整的组织器官架构,才能实现整体机能运转。

改革不应该“翻烧饼”

南方周末:广西食药改革为什么采取食药局单列模式,有没有犹豫过?

韦波:早在2013年4月,我们就把改革方案写好了,但还想看看国内其他地方怎么改。因为改革决不能“翻烧饼”,要改就要一次到位,不能省里改了,市里县里又不改。我们两次到上海学习经验。不过后来上海几个中心城区反而改成四局合一(工商、质监、食药、物价)的市场局模式了。

南方周末:改革后广西增加的编制大多在基层,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韦波:我当时去上海取经,他们说,最担心的是基层,现在基层监管的“腿”(指监管力量)比鸡腿还细。我心想,广西连鸡腿都没有呢,全是空白!所以改革一定要强基层。广西增加了差不多7000个编制,光是基层乡镇街道监管所就增加了5000个编制。现在,70%的乡镇所都挂上牌子开始运行。一开始编制不足,我们就把这部分人作为参公编制,以前的事业编制也变为参公管理,这意味着可以拿到执法权。我们还争取做到“五有”——有人、有执法车、有装备、有房子、有办公设备。

南方周末:怎么看待国内近一半省份采取三合一或四合一的改革模式呢?

韦波:任何模式都有优缺点。一场改革符合不符合规律,是不是科学决策,我们要在运行后分析考量。盲从肯定不对,每个地方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与食药局单列不同,三合一的局势未必能把主要精力放在食品药品安全上。广西采取国务院指导意见推荐的改革模式,因为这一决策是科学的,且广西有条件做到。未来5~8年的时期,都会是历史转型期。在还不完全稳定的情况下,政府重点加强公共安全的职能是不为过的。最近我们关闭了一家经营了8年的米粉店,米粉是好的,但是叉烧是用病死猪肉做的。此前工商、质监等部门分段管理的时候就一直没查到。

走私肉怎么管?

南方周末:作为边境地区,走私问题是不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威胁?

韦波:是的,因为广西地处边境地区,和周边邻国的贸易往来非常多。由于广西边境线很长,防不胜防,很难从源头控制。走私数量很难统计,主要是跨境牛肉、冷冻鸡爪等肉类。这些牛肉,不少冷冻多年,甚至数十年,可能存在变质问题。一些商贩还会把好肉和变质肉搀在一起卖。

南方周末:那该如何监管呢?

韦波:走私肉入境后分销非常快,所以很难查到窝点,现在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2014年打击了好几起,做过一些专项行动,捣毁了一些窝点,但监管压力仍然很大。入境前后,主要靠打私办监管,一旦进入流通领域就是食药部门监管。我们只能在市场加大巡查和抽检力度。走私肉一般是没有检验检疫证的,一旦发现立即执法。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了解走私肉的类型、特点、价格等等。官治和民治要结合,还是希望通过群众举报,加大打击力度,因为这些走私肉都是在小作坊分装。

南方周末:广西要办两会一节(东盟博览会等),食品安全是不是也有特殊保障?

韦波:应该说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在办重大活动前,会有专项治理,形成高压态势。所有供“两会一节”的原材料都会进行源头把关,从基地开始检测。采摘后运输要检一次,进到某个宾馆,加工前又检一次,加工过程中也有一系列的规范,所以基本上没出过问题。

加强监管的意义何在?

韦波:我们监管重点放在食品、药品上,对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的监管还比较弱的,有时不过来。这两块的法规、队伍和技术支持也跟不上。消费者都希望用上物美价廉的医疗设备和保健品,现在很多都是夸大不实的宣传,影响消费者健康。比如,很多理疗设备厂家直接进社区宣传,说可以包治百病。还有女孩子用的美瞳,美瞳如果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看来价格很便宜,但很容易损伤眼睛。怎么对这些进行整治非常重要。

南方周末:我们经常说监管力量一直在加强,但光靠管的话,似乎也很难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韦波:我觉得应该是综合起效。监管不可或缺,政府监管是硬力量,要从执法层面来维护公共安全。第二是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应全面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如果每一个工厂都去查,也没有这样的人力物力,如果是违法添加,很可能出了问题才查得出来。第三是其他相关行业的配合支持。譬如媒体,要呼吁消费者关注和正确理解。如果发现负面或不良的事件,也可以报道发布“黑名单”,被曝光的企业该关闭的关闭,该整治的整治。

南方周末:怎么评价广西当前的食品药品监管水平?

韦波:真的要客观,不能改革刚一年,就希望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没有三五年的时间,很难达到效果。我们尽管改革了,但力量还是不足。首先是监管人数和监管人员素质都不够,我们的自身能力、技术能力都跟发达国家有差距。其次,改革过程中,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监管。我看有的地方就是在改革上花了大多时间,会忽视监管。我们改革目的是为了监管,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最后我想强调,广西的模式已经形成了,就应该坚持走下去。我们把监管延伸到乡镇一级很不容易,很希望得到各界支持。

南方周末:怎么评价改革的成效?

韦波:这个需要用数据说话。抽检的次数是不是增多了?队伍数量是不是增长了?抽检的能力是不是增强了?目前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相关评价工作。改革后,我们推动设置了几个协调机构,与公检法合作搞了行政和司法衔接机制,重点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我们还跟农业部门合作,争取实现与农产品安全无缝衔接,这些联动机制都非常重要。总体来说,改革还是初显成效的。

本文刊载于2015年2月5日南方周末


    关注 健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