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成交42亿,短融网2017年报透露了哪些关键词?

 

示范行业合规建设,短融网年报亮眼释放平台科技价值。...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里,金融科技领域的主基调依然是来自于监管的持续重拳打击,特别是持牌、限额、存管、风控等关键词依旧不断被强化。这一年中,主动也好、被动也罢,金融科技平台投入到合规建设方面的精力和成本越来越高。』

文/Andy

近日,金融科技平台——短融网对外发布了“2017年度运营报告”(以下简称“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短融网全年成交金额共计42.184亿元,投资笔数40.5万笔;为平台投资人共赚取收益约1.01亿元,同比增长101.2%;成功撮合借贷金额8.13亿元,累计借贷笔数8.8221万笔。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平台品牌忠诚指数的核心指标,短融网的到期金额复投率达高到78%,这也显示出用户对平台的信任与偏爱。
业内人士表示,已安全运营三年的短融网过去一年表现依旧稳健,在经济环境相对疲软、监管措施集中推行、获客成本水涨船高等不利因素较为集中的大环境下,可谓为市场与行业注入了一股强大的信心和能量。
合规建设 平台第一“生命线”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里,金融科技领域的主基调依然是来自于监管的持续重拳打击,特别是持牌、限额、存管、风控等关键词依旧不断被强化。这一年中,主动也好、被动也罢,金融科技平台投入到合规建设方面的精力和成本越来越高。

强监管模式对金融科技行业去伪存真、优胜劣汰的发展进程大大提速,而这也是向市场释放着一种积极的信号:只有将不符合规定、不推进合规的平台关闭、清退,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投资人、从业者、以及整个行业的安全和利益。

行业洗牌期,平台背景、运营历史、成交数据、平台资质、资金存管、信息披露等考量标准,都成为投资人选择平台最重要的评估维度。就这一点说,短融网在深耕科技领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始终坚持将合规建设作为平台发展的基石,认真落实监管政策要求,并不断提升自身风控能力和风险事件应对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短融网已于去年初,携手厦门银行完成了资金存管系统的上线;并在限额令出台半年之际,被监管列为“整改较好”及“合规居前”平台;去年5月,平台上线电子签章;12月,获得AAA企业信用认证……

对于监管指导的重视和合规建设的落实,使短融网在短短一年内收获了广泛的用户口碑和亮眼的业务数据:

荣誉方面,位列全国百强榜第28名、北京地区第9名;获评“最受投资人欢迎平台50强”;斩获《每日经济新闻》颁发的金鼎奖“年度最佳新金融平台”;

业务方面,凭借科技及大数据驱动下的精细化运营,平台服务效率不断增强、用户体验不断优化,80%以上交易发生在APP端,直接佐证平台移动端的强劲发展态势。
伴随着监管层将关注点从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向系统性风险防范、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等方向上转化,金融科技平台也从追求各种概念进化成为提速普惠服务,不难看出,行业正在优秀平台的带动下,结合实践逐步变得理性而成熟。
监管创新并存 金融回归实体



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金融科技行业依然会处于一种创新与监管并存的状态,两者也将交叉作用,不断塑正整个行业的形态。然而回归至价值本源,金融科技的孕育和成长,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上,始终被市场寄予了厚望。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就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掣肘,虽然政府曾经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以缓解这一社会问题,然而总体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处于融资市场主导地位的传统金融机构,针对违约风险高、单笔融资额低、内部管理混乱的小微企业,所提供与之匹配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极其匮乏;小贷公司虽然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然而出于成本、资本金和杠杆等方面的制约,这种价值始终都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

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及推动支持,正因如此,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助力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的成长,特别是精准扶贫和个人消费类需求的满足,更是惠普道路上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除了BATJ几大巨头之外,不少金融科技企业也都在积极推行这项事业,短融网就是其中的一家。据其2017年年报显示,平台重点关注的是三农产业和个人消费等领域,并持续为投资人提供该几大领域内的优质资产,已成为农贷和车贷的代表型平台。其中,农贷业务在平台项目占比51.62%;车贷业务45.33%;处于起步阶段的信贷业务占3.06%。
新常态、新经济格局之下,金融体系和服务渠道开始下沉,市场参与者的业务模式向着场景化、多维多元化趋势延展,且讲究更精准。而这不仅是监管政策向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方向快速倾斜的原因,更是短融网积极实践普惠金融的核心原理。

这正如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所讲到的,金融本应该成为“推动社会平等最终得以实现”的最佳动力,特别是对金融体系进行扩大化、民主化和人性化的改造,将是成就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所在。

经过前几年的快速扩张、野蛮生长和无序竞争后,金融科技行业在严格监管下现已渐入佳境,下一阶段,规范经营、信披充分将成为行业的新常态。

作为现代经济运行血脉和资源配置枢纽的新金融,如何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好承担起行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或将成为整个社会需要正视的问题。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里有圈内最大的互联网金融记者群
这里有圈内最大的公关、市场交流群,
这里会定期举办行业线下交流活动。
业内人士可勾搭小编微信:wangdake5143


    关注 互金通讯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